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洲,乡情初见

2018-06-24 14:48 作者:神龙 哑丁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非洲,乡情初见

文/鄢云峰

来非洲,有一段时间了,原始二字,是我初来乍到的总体感受。

工作太忙,几乎没时间外出,所以,好奇心始终没有满足

这里是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工厂就在城郊。

前不久,安装现场出了问题,黑人厂长邀我一同前去检查,才得以外出近百公里。一路上印入眼帘的全是新奇,目不暇接,振奋不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出门,便见到零星而不成款的居民房屋,很矮,大多用有色铁皮做房顶,与祖国居民的小洋楼简直天壤地别。一看,差别,就不是三五十年的事。没有大山,即便有,也是小小丘岗。不见河流、湖泊。早就听说这里缺水,全是饮用地下水,碱分很大。

车子斗转星移一样,行了十多公里,就转了十多个弯,到处都在整修公路。行路难,是一大特点。但我想,这也表现,这个都城正在快速的发展。也许,卢萨卡这位旧部落的黑皮肤美女正在做远嫁的准备吧!

到目的地要从首都市区穿过,可走了许久,我没有看到二层以上的楼房。然而,到处都是栅栏,院墙圈起的院落,一个接一个,错落有致,可称美观。

尤其是这里的树木,冠大干矮、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很是可人。可惜大多叫不出名子。花草更是奇特异状,开的火辣妖娆,或伏地、或骑墙,或舞于草尖,或簇拥在茂密的枝叶里。远远看去,有的似花湖、有的若锦绸、有的简直就像飞流的花瀑。这种色彩纷呈、斗艳争奇,是我从未遇见的,真是养眼,极度欣赏。遗憾的是,知识浅薄,孤陋寡闻,无从考究。

品味间,翻译的话“这是我们首都最繁华的地段”打断了我的思绪,环顾四周,失望之极。“这就是你们首都?还是最繁华的地段?”“是啊,怎么啦?”注意国际友情,民族尊严“哦,没什么。”

我竭力地探头四处张望,只见到一座十二层的“高楼”。天啊,我也跑了不少国家、地方,这,也叫首都?

望着满目林荫中一片一片的“火柴盒儿”,以及零星游荡的三五人群,不竟直接哀叹“如此落后”。不过,虽然看不到现代大都市的繁华和快节奏,可是我看到了另一种诱人心魄、令人痴迷的感受,那就是前所未见的原始美,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古老而神奇的村庄,惊诧而好奇,迷离而向往。

在这首都的大街小巷里,如果用人民币来判断,我没看到一辆二十万以上的车辆。问及方知,这里除了外来的的投资商老板和少有的政府要员,能放尾气的,几乎是青一色的日本二手旧车,丰田牌子的最多。

出城了,行驶在一片小山包上,密集的植被看起来,就像散落于大地上绿色的馒头,颇有诱惑力,引诱着你惊喜的饥肠。不过,一处也没见到飞瀑、小溪,更别说河流了。更让我奇怪的是,除了稠密的植被,几乎看不到耕地,和种植的庄稼。于是,我想,怪不得先来的人都说这里贫穷,其实,你不难想象本地人慵懒、享受、散漫、容易满足现状的淳朴民风。

车子停在村口。工地在村那头。下车,村里的人便全都看著我们,虽然不当怪物看,但绝对是那种神奇的眼神。看到一些人,全部是漆黑的,伸出大拇指,远远地就能听到“彩娜”,这令我很自豪。走过人群的时候,竟然听到生硬而亲切的“你好!”一看是个黑人,这让我更骄傲。近乎原始的小村庄里,竟能听到中国话,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这说明中非渊源已久,中国文化已深入到了这般的穷乡僻壤了。

看到他们全都打着赤脚站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奇怪的问翻译“为何不穿鞋?”翻译告诉我“他们家里都很卫生、很干净,门口台阶也要用抹布擦干净的。”这到让我震惊,黑人如此讲究卫生,一下子就颠覆了我一贯看黑人不干净的观念。

走了几步,看到一家门口站着三个女人,六七个麦茬儿似的孩子,又好奇的问“这一家好像特殊啊,是在过什么家事吗?”“不,他们是一家人。”我注视他没有说话。他似乎明白我还有疑问“这里允许娶多个老婆,生许多孩子,他们是一家人。”我惊奇地张大嘴欲言又止。哦,和印度一样,法律允许。“那我们怎么知道刚那三个是一家的女人呢?”“这里,女人没结婚,多穿裤子,结婚后,就会少穿裤子,而是围一块布,或是被单当裙子。也是告诉陌生人我结婚了,别再惹我的意思。”原来如此,太有意思了。

又想起一个问题“这么一大家子,丈夫养得活他们吗?”“丈夫挣钱养家,有时可定养不了,但没关系,山里的自然野果多得是,很丰富,没得吃就进山摘果子吃啊!”“真的吗?”我不敢相信。“是啊,这里没有季节之分,常年都会有,这个时候,芒果就多得很。”天啊,什么时代,还过着半原始的生活

前边,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正在几块石头撑起的钢筋锅里搅着什么,火不旺。旁边有三个孩子睡在塌地铺开的编织袋上。我问“她这是干什么?”翻译回到“她在煮饭。这里饭叫稀唛。”“那孩子怎么这样睡地下,不会生病吗?”“不会,农村家家都是这样,有床的很少,都是睡地下的。”我不信地说“你告诉她,我们可以欣赏她的家吗?”他问过后,那黑色女人示意我可以。

我小心翼翼的脱鞋,上台阶,轻轻的掀开布做的门帘一看,真的惊呆了。不仅没有门,屋里除了墙上一面小镜子,几个小凳子,没有什么家具,一头的山墙下打的地铺,真的是席地而草,一张花色的单子上被子已经没法细看了。说不上心酸,但无尽的同情立刻涌上心头。说实话,六十年代末,我在老家深山里见过类似的场景,但至少人家有木架床、装衣服的箱子,吃饭的桌子啊!很多年了,再也没见过如此的景象。我默默的回头,没见到菜,看一眼她做的稀唛,哪叫饭啊!就是很细的玉米糊糊。再也看不下去,无声地向前走去。而黑人翻译一再地说“这里都这样,这里都这样。”

突然,前面一家响起了非常狂野的音乐,震耳欲聋。一看表,将近中午。看到几个黑人已经向那里走去。回头翻译,似乎明白我的又一好奇,还不如说是疑问。他立刻讲解到“别看这小山村,到处都一样。这叫乡下酒吧,一到中午就开始了。人们到那里听歌、唱歌、喝酒、跳舞,交朋结友,谈情说快乐生活。”

哦,我真的不解,穷成这样,还过着如此安逸、享乐的生活。酒,很便宜吗?他们能够承担消费吗?怀着深深的疑问走进那大门,让翻译问一瓶啤酒多少钱。“十八元,本地币,銙䤩。”不可思议。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消费不低呀,他们还是有钱啊!”“什么呀,这里就这样,兜里只要有钱他们都会花掉,从不存钱,只顾眼前,没钱再去挣。你没听说公司里的黑人员工几乎全都是靠公司那顿免费的午餐,早晚大多都不吃饭的?”

我还真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消费观念。有的人家根本没钱,一个人的工资还养不起一家子人呢!你知道吗?但这里不像中国,哪家有点钱,只要是有点关系的人全都跑到哪家去吃,而且他们全都欢迎,从不赶人走,直到吃光没有了为止。他们家族亲朋观念很重的。不像中国自顾自家,亲情观念在金钱物质面前那么单薄,不堪一击的。”

我再一次被翻译的话震撼了,几乎震得心痛难忍。是啊,我们的确如此,相对于他们,我们自愧形移啊!

“不看了,走吧!”“好的。就在前边不远处了。”

一会儿,就到工地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三面环山,正前方不太远就是公路。“是哪个订单?”“财政部长家的单子。”怪不得呢!可是一细看房屋建筑,也没什么可说的。面积大,一层,但有隔热顶,整体看不错的“别墅”。

检查并将问题解决完,已是午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就近找个地方吃饭吧。”

“吃饭?您吃得了吗?别说这乡下没有吃饭的地方,就是有,不信您能吃得下稀唛。还是到城里找中餐馆吃吧。不过,这里的中餐馆啊,可不是你们国内啊!一个素菜六七十,只要粘肉,一个菜就一百四五,整鱼活虾的,都二百多。还是回公司吃吧!”

一摸口袋没带钱只得无赖到“回吧,回吧!”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不曾想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转到这里,还可以奇闻乐见。真可谓:回归原始,大开眼界啊!

2018年6月20十日深于赞比亚卢萨卡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cufskqf.html

非洲,乡情初见的评论 (共 12 条)

  • 听雨轩儿
  • 襄阳游子
  • 北城槿丶
  • 海洋的宽容
  • 文生
  • 信
  • 王东强
  • 江南风
  • 雪儿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