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俗(一)

2020-01-13 21:51 作者:丹水情韵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年俗,是二十四节气土壤中长出的大树,根深,枝繁,叶茂。节是年这株大树上盛开的花朵,是花朵里流溢出来的世事与人情。每年临近“春节”这个固定的时间节点,无数人朝着家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出发,山川无阻,风兼程。路途再远也要回家过年,这是刻进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一种信仰。

过年,过的是传统,是习俗。跨入新的时代,我们对年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民俗和情结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守住春节年俗文化的“魂”,就能感触到它跳动的脉搏,就会触碰到中国人共有的那一根情感之弦。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无论是“年俗”上悬着“情弦”,还是“年味”上连着“网线”,年俗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始终如一,年俗也越来越具有时代感。

过年,过的是四时八节中习俗催生的祈盼和喜庆。

在清江中下游的土家族山寨,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节俗来讲,过了腊八节,“过年”就由此拉开了序幕,乡村便忙碌起来,人们赶年场、备年货,烧米酒、打糍粑,杀年猪、宰鸡鸭,挂彩灯、贴春联,营造出浓浓的乡村年味。

除夕当天下午,家家户户备祭品,到祖坟上祭祀新逝的亲人或已逝的父母

孩子们呼朋引伴,按照大人的吩咐,各自提着装有祭品的竹篮,拜祭村寨的四门土地、桥梁、水井,然后分别去拜祭自己的“树娘”“岩妈妈”等,感谢“干娘”一年来的护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路隔十里,风俗就不相同,有一些寨子里还有祭果树的习俗。孩童们带着祭品来到果树下,将一张纸钱捆在果树上,一边祭祀一边互相问答。

“果子结不结?”

“结得很多很多!”

“果子甜不甜?”

“很甜很甜!”

随后大家一起欢呼:“果树挂果万万年!”

孩童的笑声,荡漾在果树林间。过年,培养孩子们热自然的心性。

户外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在自家堂屋祭祖先,祭品有鸡、鱼、肉、酒,燃红烛、烧香化纸,鸣炮,之后吃年饭。

吃年饭时,全家依次而坐,劝酒劝菜,晚辈依次向长辈敬酒,说感恩的话,祝福长辈长寿,长辈则提出来年的愿望,希望上学的学习进步,务农的五谷丰登,经商的发财。

吃好年夜饭后,然后摆上零食吃,一家老少吃糖果、瓜子“守年”,老人摆家庭或家族历史,勉励后辈勤耕苦读,各有所成。父子、母女、祖孙之间通过“守年”交流思想,增进家庭团结和睦。

取“新水”,煮“新茶”,说“新话”,拾“新柴”,是岁岁赓续的独特年俗。

时至子时,送旧迎新。一家之主去水井提来新年的“新水”,烧茶,祭祀,一边打开大门一边说:“大门大大开,金子银子跟进来!”

除夕之日,人们无论怎样忙碌,家家户户都得提前按照年俗备好“新茶”,用于旧岁与新年交替时向祖先敬茶。茶是“新”的,煮茶的井水也必须是交了新年后的“新水”。 谁家迎新年上茶祭祖的鞭炮响得早,就说明这家人勤快,抢得好彩头。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村寨里大人小孩就起床,到村寨东边山上去“砍新柴”,哪怕是冰天地都去,一般是砍一两根小的柴禾,连枝带叶扛回家。到家时大声说道:“柴来柴来!又发人丁又发财!”在家中的人马上答道:“又发人丁又发财!”

因为“柴”和“财”谐音,人们认为新年第一天砍得柴进家,就是“得财”,是一年发财的好兆头。老人们大年初一带头上山砍柴,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子孙勤劳的美德,让孩子们懂得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只有劳动才能得到快乐

土家山寨里的村民十分注重年俗的传承,人们借助年节礼俗,从小培养子弟讲规矩,懂礼貌的品行。大人们在吃年夜饭时,就嘱咐孩子们,大年初一,砍“新柴”后,要在家里读书、写字,逢人要讲吉利的“新话”,不吵嘴,不打架。

每一个民族都有安顿心灵的方式,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同胞,通过节日礼俗感应天地,在人与万物的圆融中,把乡愁抻得老长老长……

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bgjbkqf.html

年俗(一)的评论 (共 4 条)

  • 残影
  • 神龙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