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57

2018-12-16 10:58 作者:张关林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57

19.11,子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白话)子夏说:“人的德行,大处不可以逾越界限,小处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张说)大德小德,大节小节,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这句话的本意是:原则要坚守,不可破,在不破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怎么做可以灵活,以有利有理为准。这话说起来是容易的,但做起来比较难。儒家最大的毛病就是说得都挺好,做起来却不行。赵括、马谡、王明、博古就是这类人的典型。

“小德出入可也”,这句话虽然简单,实践的学问却大得很。小德,应理解为具体做法。最近看到一条新闻:一辆车子违章停靠路边,上面贴着一张纸,写道:“小孩高烧,急,只好违章停车,请谅解”。医院附近难停车,确是事实。警察看到纸条,贴上一张空白罚单,写道:“警告一次,下不为例”。这就叫“小德出入可也”的灵活性:罚款吧,不近人情;当作没看见,违反原则。这样处理,两者兼顾,既合情合理的,也不违原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倦:当是“传”字之误。一说是倦,指并不因为不是本原的知识而倦教。诬:欺骗。)

(白话)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做些洒水扫地、言语应对等接待迎宾的事,这方面教育得挺不错,但这不过是细枝末节,若论到本原,就没有了,这怎么可以呢?”子夏听了说:“噫!言游说错了!君子之道,哪些应该先传授,哪些应该后传授呢?。教学问好比对待草木,品种不同也是要区别对待的嘛。君子之道,怎么可以歪曲理解呢?能够按照次序有始有终传授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张说)子游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自立门户后,从同学变成同行。同行总是喜欢挑刺,孔门弟子也未能免俗。

必须承认,传统教育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先从最基本的生活行为开始,子游认为是细枝末节的“洒扫、应对、进退”等就是这类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先学会怎么正确做人。做人的内容包括自我料理(洒扫),接待他人(应对)和遇事如何把握分寸(进退)。这些都能做好,你就是“仁人”、“正人”了,然后再去学技艺,你的高强技艺就不会危害社会。这种教育理念非常正确。如果现在的人在一开始都经过这个做人教育阶段,就难以出现地沟油、注水肉、速成鸭等凭借知识来害人的东西。

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黄石公对张良的考察,不看他的智商如何,而是看他如何对待坏脾气的老人,如何履行自己承诺。这是做人的内容。做人考试及格了,黄石公才授以兵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人才观:德重于术。

子游瞧不起这类做人教育,认为根本的学问是实打实的知识。子夏反对,但他反对的理由软弱无力,没有从根本的价值观角度来批判子游,而是从课程次序的角度来为自己辩解。子游把学问的本末倒置了,子夏也是倒置的。可见两人的分歧纯粹是同行的挑刺,而非教育理念的分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arqp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57的评论 (共 3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儿
  • 倪(蔡美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