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过年

2011-03-01 17:38 作者:王一社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年过完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亲戚们的家都走了一遍,一大队的20多人马,大吃大喝,大人打牌,小孩子们不在家里电脑上网,而是成群结队到网吧打游戏。唉,都是辛辛苦苦地玩了几天,这就是如今的过年。

人都说老了,会越来越怀旧。我现在就经常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晚上做也是小时候的事情,莫非我老了?

回想起儿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莫过于过年了。先是一个盼啊!在江南,一入隆便开始烧煤烤火,那空气中到处充满着二氧化碳气味的时候,就盼望着过年了。尤其是孩子,对年的期盼是很具体的,盼望着过年吃好的、穿新衣、放鞭炮。更盼望着一种和谐与欢乐的气氛。还记得小时候那首儿歌: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噼里啪啦放鞭炮……

按中国的传统——从进入腊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二龙抬头都算是过年。这期间,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训斥孩子,即使孩子有了过错也不能打骂。过年时的父母与平时相比显得更宽容、大度,更和蔼可亲,更不拘小节。那时的孩子可以把父亲当“马”骑,可以向母亲提点“非分之想”,小孩子在家偷吃的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可真是最最幸福的时光了。快过年了,孩子们只管高兴,可大人们却要忙年。那时候由于是搞集体时代,我们的家境比较贫困,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家家户户还是:父亲负责办“年货”,母亲忙着做新衣、做新鞋、做红薯片。记得小时候,我们吃粮靠生产队分口粮,一切东西都是生产队分配。还有粗粮、细粮、分鱼、分肉等等。因为要过年,分细粮就是稻子,白面是自己家里种的,还可分到面粉票,糖票,盐票,布票,棉花票,豆油票。此外,还会给每户极其珍贵的煤油票(又叫洋油),由于不准私人养鸡、养鱼、养猪,所有肉、蛋也要凭票购买,有的按户,有的按人头。但那时过年想吃到好的食品是很难很难的,什么饼干、糖果都是难见之物品。招待客人的香烟、湖子酒、瓜子、花生是很少的,小孩子们都不感兴趣,只对糖块儿情有独钟,那时的糖块儿大多是糖球,家家只舍得买一点儿,我们家的孩子多,家里也买了糖果,但都得藏起来,等到过年那天才能吃上,你说孩子们能不盼望过年吗?这“年货”还包括蒸些糯米粑子,是用桐树叶子包的,这是母亲的事儿了,除此之外,母亲还有件最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新鞋子,这一点几乎成了铁的定律,即使是有困难的家庭母亲也要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或者拆旧翻新,或者漂染改色,总之要让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穿得焕然一新。我们家里能够享受穿新衣服的待遇,那就是我的哥哥,他年年穿新衣服,我是年年穿他的改装衣服。直到我17岁那一年去当兵,高兴地里里外外换上全新的军装,才算改变我穿旧衣服的历史。我们穿的鞋子都是母亲用旧布一块一块拼做的。家庭生活条件好一点儿的可以给孩子买一双胶皮靰鞡,囊中羞涩的就由母亲动手做鞋,巧手的母亲做出来的鞋子比胶皮靰鞡还好看呢!对女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儿还有一件,穿上一件花衣服。我的大妹子就只有这点奖赏。对着镜子照呀照呀别提多美了。因为我穿的旧衣服是不能再改了。男孩子在年前还有一件大事情,就是都得理发,那时根本不知道还有发型之说,只知道理发就是把头发剃短,叫平头。因为正月不许剃头的。等到二月二才可以剃头,那时剃头叫剃光头。

到了除夕之,没有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听,为了坚持守岁,来年平平安安,到12点,放鞭炮,接财神,一家人围坐在火桶里烤火,一边嗑瓜子,吃花生一边轮番讲笑话,笑声不断。我们那个冲子里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全冲的人在冲中堂屋烧一堆大木火,大家都到这里来烤火。有的从家里拿来糯米粑子,红薯之类的生食品放到火中烤着吃。时间太久了,有的人就在火堆傍边睡觉了。天色开始蒙蒙发亮,家家户户要开财门拿财了,我们这些孩子们开始精神焕发,摸黑到各家各户的门口捡不响的炮仗。然后再把这些炮仗折断,放到一堆,也有放成一圈子,点火一燃放,放出耀眼的光芒,也算一乐吧。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说是破除迷信,破旧立新,美好的传统节也被取消了,大年三十和新年初一都要下地劳动,叫抓革命,促生产。不准燃放鞭炮,不准贴对联,不准过年。这样,可真苦了我们这些孩子们。

大年初一是拜年最兴旺的日子,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家家都为拜年的人准备好烟、糖……、瓜子、茶水。大年初一直到大年初五、六走在乡村道路上到处都是拜年大军,不论谁,不论在哪里遇见都会笑逐颜开地问句“过年好啊!”,“恭喜发财呀”,你会感觉到这是个非常重感情、重友谊的礼仪之邦。那时的拜年纯粹是一种礼节,没有一点儿拉关系、套近乎、谋私利的想法。绝对不会听到有谁到你家拜年,喝过茶、抽过烟之后说:“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情想求你。”绝对没有,拜年就是拜年。我还清楚记得,父亲带着我们兄妹们到外婆家拜年,母亲没有去,我们那个地方那时候比较封建,说是女的要家里看家,只有过了正月十五日以后,才能出去拜年走动。外婆家只有两间房,我们一去就是五、六人,加上姨妈家也是五、六人,外婆家根本住不下,只好借宿。大家几个孩子挤在一张床,非常好玩,也非常热闹。那时候没有红包给,只有父亲给你一毛钱算是压岁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过年期间最最盼望的就是队里放电影了。男女老少带着自家的板凳:高的、矮的,有坐的,有站的。聚在一起那叫一个热闹啊……总之,这个年过得很高兴、很幸福、很舍不得年这么快就过完了。

现在过年与过去相比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许许多多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年之程序都悄悄地消失了。比如:穿新衣,登门拜年、挤在一起看电影、对吃的那种渴望……都已被新时代、新生活、高科技取代了。

过去是盼过年,现在是怕过年。经常听到:“天呀!没两天就要过年啦,这年说来就来了,也太快了!”大年初一,走街串巷的拜年大军不再出现,拜年被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取代了。不过,给领导拜年的人越来越多了,像争头炷香似的争先恐后,早早地给领导拜上,更有甚者由于慌张送礼后竟忘了署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还走错家门。看电影、走亲戚已不是当今过年的主旋律,电脑、电视、麻将、字牌,聚餐搞得人疲惫不堪,一个字,那叫“累”呀!末了来一句“这年总算过完了!”

我就纳闷儿了,过去生活条件差时过年是快乐的,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为什么过年却成了遭罪了呢?!时代发展,观验变了,思维也变了,传统的东西慢慢地失传了。有的孩子连老家是那里的都不记得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9840/

过年的评论 (共 2 条)

  • 幽谷梅朵
  • 清风凛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