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年来我所感受到乡村观念的转变

2011-02-22 09:51 作者:慕水石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修村村通,走便捷路

“村村通,路路通,通到三农竟兴隆……”

一条南来的乡镇柏油路,从村子南边向西,再转向北,通往家乡人常赶的集镇。村子距公路南约1华里,西约3华里。然而村民习惯了舍近求远,向西跨过一座石桥走3里路,上公路去赶集。向西的田间土路是村子的主要出路。

前年一条村村通水泥路以村子南边的公路为起点,向北,从村子东边半华里处经过。镇村以此为基础规划,在村里修南北两条十字交叉的水泥路,东西路向东接南北村村通水泥路。然而村民大都反对,坚持要向西与乡镇柏油公路接轨。然而政府的投入,加上村民们的集资,修不起多出来的3华里水泥路。意见的分歧,使修路动议被迫搁置下来。于是阴天,村民们只好肩扛、手推,把自行车、摩托车移动到村东的水泥路上,才能发挥现代交通工具的作用。而三轮、拖拉机之类大型交通运输工具要走出泥泞则极其困难。

去年8月中旬,天雨数日,因到了母亲的祭日,我骑了摩托冒雨赶回家去。原计划把摩托车寄放在村东路边代销点,走回家去,却没想到一条水泥路竟然真通家门。原来,现实教会了家乡人变通,村组干部一合计,争取来上级筑路补助,加上村民们原来的集资,按规划在村中修好了十字交叉向东出行的村村通水泥路。70多岁的伯母说:向东的出路没啥不好,路一修,出门放便得很,赶南集赶北集,来来回回都快得多。

靠路建房,喜面路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家乡的人传统习惯于面南而居,建新房多在老宅基地上扒扒盖盖,村里规划的图纸,画在纸上,落实不到实际中。村村通一进村,建新房的都先找村规划员,争着要批建靠近水泥路的宅基地,盖临路门面房。不到2年时间,村村通水泥路两旁新楼成排,村子俨然有了小集镇的容貌。

“路好,还要有车,有车就是方便……”

七八年前,摩托车风行乡村,会过日子的邻居大嫂常说:俺啥都眼气(羡慕的意思),就是不眼气摩托。常言说“买起马,备不起鞍”,花大几千买个摩托,动一动,就是汽油钱。再说了修车的钱也少不了。一个摩托一年花销,就够买把新自行车。摩托跑得又快,出个事可了不得……

然而摩托车的风光、方便、快捷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3年前大嫂家终于买了辆三轮摩托车。大嫂当然也不再讲她的“眼气、不眼气”的车轱辘话了。今年节后大嫂在云南校大泵的儿子回到家乡集镇上开超市,为了方便进货,大嫂的儿子买了辆“现代”轿车。“山里猴,引不得头”,七八个月过去了,村里竟购进十三四辆小轿车、面包车、小卡车。车辆开动便利又风光。

农历十月初一,我回到家乡祭祖,为亡人送寒衣。大嫂一见我就拉开了话匣子:别再骑摩托了,咱村中都十三四辆车了。买个轿子车,多方便。要钱干啥!有钱,路好,还要有车,有车就是方便……

原来,自从大嫂的儿子买了小车,大嫂走亲戚赶集会,都要打电话叫儿子“出车”。儿子为了不影响做生意,给二老买了辆电动汽车表“心”……

咱是工薪阶层,不能与做生意的大款们比,只好接过大嫂话头说:可中,等我工资再翻一翻,每月拿个三四千元,说啥也要买个车,走咱村的水泥路,又快又方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8839/

五年来我所感受到乡村观念的转变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