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村婚事

2010-09-20 17:50 作者:凡夫一子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乡亲戚的婚事,我回了趟老家。

本来单位是很忙的,但亲戚说要让我陪“大席”(就是陪送嫁的男宾),这是关系到“脸面”的问题。于是承蒙亲戚看得起,推辞不过就勉强答应了。其实,对于陪侍客人之类,我并不是很擅长的。

新郎,也就是我的表侄,是一个很聪明精干的小伙子。在我的印象中,他还只是个满街跑的半大孩子,不成想几年不见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我不由得感叹时光的神速。

看到我的到来,家乡的人们还是十分热情的。有昔日的老师、过去的同学和小时的玩伴,还有老邻旧居。一见面,嘘寒问暖,说长道短,倒也十分亲热,有时一句话就能勾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装饰一新的新屋令人眼花缭乱。迎面处是一对样式新颖的立厨,立厨右边是梳妆台;屋子的北边靠左边的位置是一台40英寸的液晶电视机,靠右边是一台电脑;南边靠窗台的地方放着一张宽大的床,很柔软,大概是席思的吧。客厅内是一组休闲式沙发,翠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墙角处,深红色大储量的冰箱亭亭玉立,镶嵌在屋顶上的是水晶式的吊灯,其它的诸如饮水机、养鱼缸之类恰到好处地摆放着,水中的鱼似乎在随着音乐欢快地游动着。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接新媳妇儿的车队就来了。车队是十辆车,都是一色儿的黑色轿车,车前扎着大红的花朵,看着就觉得那么喜兴。轿车是本村的,司机都是乡里乡亲,其中有两位还是我小时候的同学。听同学说,今年村里还要添十余辆车,再成立个车队,不然,一到年节下,一个车队不够用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接媳妇儿当儿,有人已将新人的父母化了妆。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这天,要大张旗鼓地“闹”新媳妇的公公婆婆。娶儿媳妇,最高兴的是公公婆婆,不闹一闹,别人的心里是“不平衡”的,再说,只有闹一闹,气氛才能活跃,才能从主人家沾上点“喜气”,这对以后过日子有好处。闹喜闹喜,讲究的就是一个“闹”字。

“公公”头顶一个用盛酒的盒子制成的帽子,盒子的侧盖撕裂向前面凸起,仿佛秋战国时期朝中男子带的桂冠,鼻子下画出两撇黑胡儿,手里摇着芭蕉扇;“婆婆”头上扎着一朵大红花,抹着通红的脸蛋,手里拿着小手绢。“公公”在前边摇着蒲扇走,“婆婆”扭着屁股跟在后边。一招一式,引得周围的人捧腹大笑,再联想到“公公”“婆婆”平时是稳重或文静的人,一下子变得如此滑稽,由不得人们不笑掉大牙,有的人赶忙掏出手机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

典礼,拜堂,鞭炮齐鸣,共入洞房,就像是芝麻开花,一节比一节高,笑声,闹声,鞭炮声,音乐声,欢快地气氛把婚事推向了一个有一个的高潮。

仪式结束,客人们纷纷入席。由于来的男客临时减少,我陪大席的“资格”被拿掉,被安排到了陪姑爷的席上。几位姑爷,我是认识的。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工作,昨天刚刚赶回来。他原来是一位农民工,现在已是月收入一万多元的某公司部门经理,这当然会赢得热情好客的乡下人的尊重。席间,有人不免要耍笑闹个喜钱,那位姑爷不免也要出手阔绰,我们也不免心安理得地分享了这种难得的快乐

吃饭的时候,有人谈起城市生活,有人说起家长里短,但谈的更多的是农村的飞速发展:有的说今年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将养猪打造成一条致富门路;有的说要充分利用农机贷款,再买台玉米收联合割机,这样,麦秋、大秋就再也不用累得腰酸腿疼了;还有的说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在公路边上建一栋三层小楼,像城里人一样,体会体会住高楼大厦的感觉。说话的时候,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憧憬。

回来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家乡的人在变,家乡的生活在变,家乡的环境面貌也在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勃勃的新家乡就会矗立在我们的面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1844/

乡村婚事的评论 (共 6 条)

  • 一曲独奏
  • 远方的梦
  • 芳草依依
  • 石林闲散
  • 止水
    止水 审核通过并说 好,通过
  • 水墨年花
    水墨年花 审核通过并说 描写细致,到位,感情真挚。我通过。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