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山寨,预约的人间胜境!

2013-04-18 15:27 作者:杨柳岸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早就听说颇负盛名的明山寨,今天是周六,应同事之约,总算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其实,明山寨只是明山的一支山峰。位于岳西县与霍山县交界处,海拔1648m。明山境内的天鹅尖是其真正的主峰,比明山寨海拔还要高出121m。天鹅尖是安徽省内第三大高峰,是岳西县内第一大高峰。

九点十分,我们一行五人驱车赶到明山村,在山脚下的小店备足了方便面及饮料。骑车不足一公里,便行至山脚下一户人家,将车丢了下来。带上行囊,向山寨进发。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满坡的杜鹃花,热烈而恣意地奔放着,红的,紫的,深色的,浅色的,这儿一簇,那儿一丛,把山坡点缀得像一位待嫁的姑娘。是呀,一股天的气息,迎面扑来,给人一种神清气爽之感。一行中的年轻的汪老师,于兴奋、惊讶之余,趁机掏出相机,随即“咔嚓”了几张,也算过上第一把瘾。

行至途中,见一怪石,名曰“响板石”。卧躺路旁,似是虫蛀的“杰作”,其实,多少年来,它经风沐。多少与风化有关。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倒有趣,很容易勾起联想。上面凹凸的屐痕,是前人纷沓而致的么?我们不得不感叹前人留下这个美名。

一路上,水管依径而走,也有几处一头钻进深山,不见了踪影,给我们留下一个极富想象的空间。小道逶迤连绵,绕山盘水,似是游走的龙蛇,好一个曲径通幽,人间美景!

“蛟龙口”的山嘴立着一竿徽旗,若不是亲临此境,又会让人生发悠悠古思。原来就是华祖庙的大旗。在华祖庙,我们各自卸下行囊,休息片刻,拜佛问路,仙人不语。其实,路就在脚下,路就在眼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进了“蛟龙口”,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开阔处,四面群山抱水;狭窄处,左右皆峰一线天。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油然而生,如同进入了“迷宫”一样。我们在树枝携手交荫间穿梭着,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口饮料。屏气四顾时,只有一个“静”字了得,树静静地立着,花淡淡地开着,小溪潺潺地淌着,山岚悠悠地飘着。远处是崇山峻岭,峰峦叠翠;近处是松杉竞长,杂树丛生。大自然赋予这一带以无限的生机,真是美得让人欣赏不过来。虽然有些腿酸劳累,热汗涔涔,但置身这种难诗亦难画的意境中,没有忧愁和烦恼,没有喧嚣和烦躁,只有千般惬意,万般洒脱。真是:水碧山翠呈胜景,山重水复扑画图!

据说在清嘉庆三年,山洪暴发,有十三条泥石流从明山寨的山中同时奔泻到此汇聚,从而形成了这里乱石垒垒的石升河,也产生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带。在“五七”指示放光芒的年代,曾计划在这里创办县“五七”大学。当我们行至一片更平缓、更开阔、更敞阳的地方,这就是“野猪凼”了,因而在准备筹建“五七”大学的同时,也计划将一个师的兵力驻扎在那里,以作“备战”之用。

这儿尚存一个石碓,石头垒砌的猪圈或是羊圈,仍然完好无损。可见此地曾经有人在此安家。屋基仍明辨可见。这不能不让我们猜想,何时之人?何时落户?是古代?还是最近?一个个问题萦绕心头,成了解不开的结。

此时,我们在崇山峻岭里蜿蜒前伸的羊肠小道上穿行,心境开阔,俗念遁去,清纯得如这山涧的甘泉,绵绵不绝。清冽之至。此时,小汪惊呼:你们看,对面山上那是什么?我们的视线一下子转移到对面山中一个胖乎乎的家伙身上,也许那家伙受了惊吓,慌不择路,奋力奔突。老程好眼力,当即认出那就是猪獾,足有十来斤重,正肥着呢。我们顿时倍感兴奋。来了精神!走着走着,待我们寻觅到一泓清泉又自山涧奔涌而来,水声渐大,满耳轰鸣。我们欢呼起来。各自寻个溜光的卵石依着,享受片刻的清凉。一棵饭盆粗细的杨树立于乱石丛中,斜斜地罩住脚下的一方潭水,阳光从叶缝中倾洒下来,落下斑驳的影子,直注河潭,波光清影,清可见底,水面浮光跃金。小潭边洒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一边享受着大山深处的薄凉,一边享用着苹果的丝丝甘甜……

明山寨抬首便见,虽近在咫尺,要真正地接近她,不消几个小时是很难的。这也是来源爬山的真切感受。

来到山寨的正脚下,一汪清泉汇聚一潭碧水,这就是电站的蓄水池。水正是随着管子由此一路高歌,日不息。为电站输送无尽的能源。我们或坐或立,或抬腕举臂,或凝视一池碧波,或仰脖畅饮,相机随即留下几张精彩的瞬间。我们寄情山水,涤荡心胸,享受大自然馈赠的愉悦!

在我们歇息的当儿,巧遇两位山民打此路过,一男一女,女的腰上坠一茶篓,里面盛有半篓翠茶,男的紧随其后,脚步急匆。许是,他们走着这匆匆的季节,忙着该忙的事情……二人很快地滑出了我们的视线……

小坐片刻,我们继续爬山。

爬山需有水,玩水需有山。方能彰显大山的灵性!

山中有野兽,苍穹有飞禽,才会凸显大山的野性!

我们又走了约两里地,驻足观望,明山寨就在对面,仿佛伸手就能摸得到。但中间隔着一道深涧,需要翻越,爬山满有经验的小储指明了一条攀越的路线。我们趟小河,牵藤蔓,拽茬枝,越干沟,蹬乱石,踩沃土,一步步,一脚脚,怎敢轻举妄动!脚下石头晃悠悠,稍不留神,石头就会滚落下去,极有可能伤及后面行人。故步步惊心。攀越时,最陡处,也有近80度角。难怪有“后面的人咬着前面人的脚后跟”之说。不拽一样东西,很难攀爬上去。爬至半腰,已经12点了。来到山寨的凹陷处,怕挨近12点半了,我们一鼓作气,继续攀爬。在大家的鼓励里,个个不甘落后,脚下更是倍加小心,哪个也不能莽撞。真是:吃喝拉撒,人间烟火,哪个不会?拽拉腾挪,安全第一,谁敢鲁莽!

小储第一个登上倒下的缺口,屹立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石头,足有两丈多高,兀自地直立着,石头正上方,有两棵松树立于岩缝之中,犹如黄山的“笔生花”!我们依个儿爬到巨石的后面,欣赏美景,一探虚实。大家无不被眼前的这棵松树的生命力所折服。是的,“瘠石兀自生岩松,探问虚实把寨门”。这时我们背对巨石,眺望远山,自明山山峰倾泻下来的流泉,在狭缝间跳跃,飞花溅玉,仿若一条白练自半腰垂挂下来。激流涌泄,响声犹在耳畔回荡。寨顶两峰之间,有一平坦宽阔的地方,似是人工铲就的痕迹。寨墙依然完好,令人遐想。

据史料记载,明山寨建于元末明初,系当时的土人为避鞑子外族的压迫而扎寨进行抵御。后因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国号大明,就将此寨命名为“明山寨”,意指明朝的江山。所以明山是山因寨名,与其他的寨以山名而正好相反。

东、西两边的寨门和石头寨墙完整无损,连寨门上方的炮眼和寨墙上的瞭望哨依旧如故。北有险峰,南有挺肚子岩,东、西寨门一关,上下断绝,真是雄伟、壮观到了极点。寨内的石磨、石碾、石井犹存。还有一排排梯形排列的房屋遗迹,据说可容纳数千人。平时那些兵丁分散在明山寨下面的大、小寨中,一面兴种庄稼,一面侦察敌情。一到战事吃紧,大小将士就汇聚在明山大寨中,以对付来敌。目睹着这些历史踪迹,不禁使人想起遥远古战场金戈铁马的气氛,想起在这美丽的河山中,也曾出现过的烽火四起、狼烟滚滚、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的战争场面。明山寨这砌得整齐的石头长城和威严的石头寨门,似古代战争史册的片片厚页,是血与火写就的篇章。

当我们爬到寨顶的最高处,大家倍感兴奋。那棵棵遒松,枝条旁逸斜出,似探悬崖的深度。这里虽不及黄山的名气,但胜景随处可见,开发前景实在看好。岳西县已经列入旅游规划。顶上松风阵阵,特别是杜鹃花苞,展露着媚态,又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人。石头像是经过人工垒过的一样,状如石磨,田蛙,直立的长方体,张翕的蚌壳,玺印……栩栩如生。四面悬崖峭壁,只要把守住东西两道寨门,也就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孑口”了!

在顶峰,我们与松树几乎都来了个拥抱的姿势,亲抚松树的沧桑,感受历史的厚重。凉风劲吹,身心无比舒爽。相机在我们的手里,一刻也没空闲,谁都不愿错过精彩的画面,谁都想定格成人生最美的记忆。登上顶峰时,大家发出了来自内心的呼喊声,“明山寨,我来了——”,一声声呼喊,激越在明山的山山水水,条条沟壑,峰巅浪峦。回声嘹亮,高亢深情,又怎是一个“美”字了得!顶峰上,我们极目四望,连绵起伏的山峦臣服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在指点着来时的路途,那房子最多的当属青天街道两旁了,政府大楼明晰可辨。一幅人间四月春景,多美啊!

此时,已是午后两点左右,肚中饥渴,我们用完简易的中餐后,又来到稍低一点的山峰,它就是挺肚子岩顶峰。我望而却步,只是观望,未敢前往。胆大的小储,一个人独自前行。哇,太惊心动魄了!

逗留了一会,我们几个相继寻找下山的路径。在我的试探里,一条通往山下的石窠小道,迤逦而下!

当我们走出寨门下山时,一路上景色宜人。那棵古色古香的大树,自根部长出多跟树干来,形成众星捧月般的独特的风景。挨着根部,几处深深的皱纹似乎记载着古树的沧桑。我们驻足观望,我们感叹,我们沉思……

山势陡峭,必须拽住茬枝藤条才能下山。一路上,我们磕磕绊绊,总算寻到一片茶地。当我们回望明山寨时,她似乎还在向我们招手,深情地伫望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41121/

明山寨,预约的人间胜境!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