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了亲人,请别作出这种选择

2013-04-18 14:04 作者:林海雪狐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为了亲人,请别作这种选择

文 / 林海

清晨,躺在床上,听得几声冲天炮,紧接着就是一阵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我就知道,等一会儿过后,这个“人”就要化作一缕烟,飘飞而去……

按说,人来人去,生老病死,也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是亲戚不是朋友,甚至都不怎么熟悉,有些悲悯之心很正常,但应该没什么好说好写的,可就是她的这种死法,不禁让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另一个人,我的一位很要好的同学。这就不由得就做到了键盘前,来写一篇有了几回意向,而又都作罢了的文字了。

其实,以前没有写有关这个话题的文字,一是不愿提起这个话题,挺不忍心的。二是有些问题不想也确实没有弄清楚,这可是个颇为沉重的话题呀!

这位同学是我读师范时的三个最要好的同学之一,我们仨经常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什么的,关系挺铁的。毕业后,也常有联系。后来他改行从了政,并且混得还不错,到了正科级,做到了局长的位置了。当然后来我们见面就不是那样多了。记得大概是七、八年前的一个秋季吧,他约我到了佛子岭,找到了“铁三角”另一角,说是到佛子岭坝子上去玩玩,于是我们就到了电站管委会,找到了在那工作的一个老同学,我们就一同到素有“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电站景区玩了一大圈,最后到佛子岭镇政府吃的晚饭,那顿酒还喝出一段故事来,现在想想还挺有味道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之前,就听说他得了抑郁症,我还真是不信。他可是个开朗、活泼而又智慧理性的人啊,先前是我们的班长,后又当起了学生会主席。我们若有什么事儿,都喜欢要他给个主意什么的。后来到了社会上,他的发展也算是挺好的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了这样的病呢?在这次的“旅游”中,话题自然少不掉这种病症,这个同学说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为什么会得了这种病,高低就是睡不着觉,高低就是一个劲的烦。他的妻子善良贤淑,也是一位有些成就的公务员。他的女儿进取优秀,已经考取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家庭挺让人羡慕的。工作压力也不太大,即使有点,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排解呀。家里家外什么烦心的事都没有,可心就是一直静不下来,挺痛苦的。在坝子上,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医生说,这其实就是一种病,不像有些人所臆测的那样是纯心理问题,还有生理性因素,有器质性病变,要注意营养,比如,咸菜不宜多吃什么的。那时他还愉快的告诉我们,他的病现在好了,到省城住了两个月的院,效果相当好,又开始上班了。

可是就在那之后的大约一年不到时间,这位老同学还是离开了我们,采用的正是这种最常见结束生命的方式。现在想想,那趟游玩,是不是他有意识或者潜意识驱动来向他的两个好同学辞行呢?也说不定呀。在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我在唏嘘遗憾之余,仍然不肯原谅这种甚至于比“自杀式爆炸”还要残忍的病魔,前者肯定还有些追求或企图,而后者却什么都不图就非常主动的了结了这个再也不会到来的生命了!这是怎样一种怪病呀,就是癌症,他也有癌细胞、有裂变、有苦痛!而这种病魔,它平时伪装得多么可怕呀!他残忍的把人逼到了毅然决然、慷慨赴死的地步,平日里甚至还不露出哪怕一丝丝痕迹来!

老子以他卓然的智慧已经体察出:对于生命而言,出世的端点也就是离世的起点,生与死就这样开始了个体存在的显身情形下的情态纠结。没有生人是不死的。生与死走的恰恰就是这同一条道路。在这条“一维“的道路上,我们左肩站的是天使,右肩立的就是死神,而我们的人生就如《暗恋-桃花源》里的剧场一样,同时扮演着两出不同的戏剧,而它们的聚合点竟然就是我们这一个现世的生命。这个论述挺淡定的,有点从容不迫的式子,看来生命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很容易产生一些歧义,可我认为,我们后世人,千万不能会错了老子的意思,老子的这个思想不是要我们消极的去对待我们的生命,不是对生命的漠然,他只是要我们人类不要去畏惧死亡,不要战战兢兢去想着“死亡”这个事情,进而“活”出生命的质量来,“活”出生命的潇洒来,敬畏生命、珍生命。并且我还想,或者我还一厢情愿的认为,老子他老人家也不赞成一个人的这一出戏,演到什么时段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人为的”自己把自己后面的剧情猛的掐死了!

请注意我的这个“人为的”,这不是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当事者的一种不敬甚至侮辱吗?我要怀疑你这个人的品德了!其实你想一下,我之所以这样强调“人为的”三个字,原因有两点:原因之一,这种病,尽管残忍厉害,但它不像癌症那样迅疾、彻底,很快就放原子弹似的摧毁了人的肌体,叫人没有了存活的可能。而这种病,虽然有着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生理层面牵涉到很多脑部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比如,调节神经传导的神经递质浓度的改变,但毕竟这种变化不像癌症那样摧枯拉朽般的让人猝不及防,而据专家介绍,这种病完全是可以预防并且能够治疗好的,我的一个熟人、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军人物“的谢鑫,在看到我的这篇拙文时,跟帖写道“要孤独、压力、失败、焦虑,等等,都可以导致抑郁症,我就是在落儿岭工作时得了抑郁症,后来换了环境,也就慢慢好了。本人真实经历,供大家参考。事实上,我到现在也不喜欢多说话,与陌生人接触等等,但还不至于自杀,那太逊了。活着,是一种态度;死了,只是一个传说。”他还给了一种治疗的方法“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只有一个:换一种活法。比如换个工作,换个居住地,换一些朋友,甚至换一些别的口味的饭菜、把家具换一种排列方式等等,只要有新鲜信息刺激,抑郁症即可逐渐治愈。自杀绝不可取,也不能解除痛苦,只不过这痛苦转嫁到亲朋好友那里去了。”,看看,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正确而积极的态度,而态度就是我所说的“人为”啊!谢鑫正是采取了这种科学而正确的态度,中国才出了个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的,可见这“态度”是多么重要啊!原因之二,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一个人,你只能是你人生的这出戏里的一份子,你的身边还有许多人,特别是还有你的亲人们。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你就那么的“我磨够了,死掉算了!”,那么绳索一套,似乎是无牵无挂的“潇洒走一回”,那就等于让你的亲人们还在上演的整个剧场突然断电了,黯然无光了。台上的人就会惊慌失措,黯然神伤,痛苦不已的。经过这么一折腾,他们的那出人生大戏,可能再也精彩不起来了。不论你在哪里,你就那么的一点点感觉都没有吗?

据邻居说,我们小镇上刚刚走了的那位女子,今年刚刚52岁。去年刚刚在镇上买了二手房,还娶了儿媳妇,添了小孙子,丈夫也从外地打工回来在附近干活了。按说日子也算不错的了,可她这一撒手人寰,她的家就是塌掉了天,女主人没有了,他们家也就全乱套了,其情其景就会可想而知了。而我也多次在城关遇见过我那位同学的妻子,一个本来很干练的一个人,好像被抽去了什么似的,精气神就有种说不出的颓唐和空寂,让人自然就生发出许多悲悯和感慨来。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种。

—— 愿天下所有人一生平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41081/

为了亲人,请别作出这种选择的评论 (共 9 条)

  • 婉约
  • 雪儿
  • 小人物
  • 晓梦芳菲
  • 剑客
  • 王鹏
  • 疯狂侠客88
  • 红叶
  • 着墨
    着墨 审核通过并说 我们常见这样的新闻,每次听到都有些伤感,现在得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人需要外界的帮助,希望我们能够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调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