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城市人与乡下人

2013-04-17 18:52 作者:梧桐树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过去,总以为只有上海人称外地人为乡下人,到外地出差才知,各地方城市,都有管叫外地人为乡下人的现象。这不,上个月到北京办事,在火车站看见两位城管人员,正对着一名抱小孩的外地少妇,用蔑视的眼光瞧着她,嘴里吐出一连串不干不净的词:傻冒、土八拉叽的……,我虽听不懂北京的土话,但从她们的表情中可以明白,原来,这位外地来的少妇刚下火车,在广场上给小孩拉了泡尿。在火车站的广场上随地大小便,确实不雅,有碍城市文明,但城管人员应该以理服人,文明执法,不能以此侮辱外地人。

其实,现在上海人管叫外地人为乡下人的现象大大减少,你走在路上,或许一整天也难觅这句话,因为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上海人的文明素质,已有很大的提高。上海人叫外地人为乡下人,确有其事,且根深蒂固,不过,这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年代。那时,上海和外地相比,经济比较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比外地人,尤其是山沟里的人要好过得多。因此,一些吃穿较寒酸的外地人来上海,有一些上海人是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外地人。再者,在生活习惯上,上海人和外地人,尤其是农村来的人,有较大的差别。上海人干净,爱安静,有一套自己悠闲的生活方式。有不少外地人生活习惯则很随便,不注意生活细节,比如: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大小便,乱闯红绿灯等等,有的从农村带来各种陋习,把居住地搞成了都市里的村庄,所以,遭某些上海人的白眼也在所难免。入乡随俗,相互理解,也是双方共同要补的一门功课。

如今,则大不同。步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年代,全国各地经济蓬勃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比过去要好过多了,吃穿住用都不愁。尤其外地的民营企业,远远超过了上海,腰缠千万的人不计其数。像温州的民营企业老板,山西的煤业老板,钱多得无法花,就大举炒上海的房产,或抱团成立私募基金,炒期货炒黄金等等。现在,外地人比上海人有钱,倒成为上海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上海至今还有不少居民在蜗居中生活,这样看来,谁还敢把外地人称作乡下人呢?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改变,现在上海人称外地人是乡下人的少之又少,除非两人不和,或有偏见,那只能另当别论了。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外地,过去如此,现在也是这样。无论浦东还是浦西,密密麻麻的建筑群、世博会的成功举行,粮食、农副产品供应等等,从地上到天上,每一项都有外地人作出的巨大贡献。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没有“乡下人”,就没有大上海。所以,我想:作为首都,北京也是同样。

不可否认,和少数北京人一样,称外地人为乡下人的,并没有绝迹,仍有个别人存在这种恶习。但这些人是否应该想想,城市在发展,我们的头脑是否也应该跟上时代潮流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在上海几千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由来自东南西北的外地人组成,很多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沪语,在工作和生活上早就融入了大都市,成为新上海人,你根本无法分清谁是本地人谁是外地人。其实,在上海,真正的上海本地人,现在不多了,不妨打开众多上海人的户口簿,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其籍贯一律写着:“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山东”等地,几乎覆盖了中国全部省份。究其原因,解放前各地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举家向相对比较太平的上海迁移,从此就在上海安营扎寨。所以,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如同美国的华盛顿、洛杉矶中的各种肤色的人种,友好相处,彼此不分你我,共住一个家园,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现在,叫外地人为乡下人的上海人,是越来越少了,但用“乡下人”品牌的却越来越多了。你如果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见“乡下人”土菜馆、“乡巴佬”酒店、“乡里乡亲”火锅城等夺人眼球的招牌,这说明,做乡下人也是佷有前途,很有光彩的呵!此外,我又在胡思乱想:假如哪一天,中国农村的发展,达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达的程度,一位农民可以养活几十名城里人,真正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无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是否要夹着尾巴做人了呢?看到乡下人,是否立马毕恭毕敬了呢?

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40549/

城市人与乡下人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