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蘑菇棚里取真经

2013-03-02 22:39 作者:南极冰雪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蘑菇棚里取真经

—邢台市委宣传部驻南和县朱营村工作组掠影

2月28日,驻南和县朱营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走到田间地头,深入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朱营村是明朝贤臣朱正色的老家,该村拥有人口580人,田地595亩,企业摊点很少,仅有一个塑料加工厂和四家小型板材加工厂。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有传统食用菌种植习惯。村民生活水平比较落后。

迎着料峭的风,大家伙说说笑笑的一步步走出村子。村东是40多个蘑菇大棚,排列的整齐划一,不时的有村民揭开棚口的帘子进进出出,搬出一筐筐透着泥土清香的新鲜蘑菇。

村支书朱进展领着我们来到村民朱书辰的蘑菇棚前,大声吆喝一句:“书辰,快出来啊,市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到您这儿取经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哈哈哈,不敢当,不敢当,要是领导不嫌脏就进进来光顾光顾吧”。

菇农书辰撩开帘子,我们六个人挨个进了棚里头。工作组看着一摞摞长着鲜菇的菌种袋子,上下打量着,思考着。

驻村队长安建军拿起一块采摘下来的大蘑菇说道:“老朱同志好,我请教您几个问题,这一个菌种棒子能采摘几茬?”

“ 三茬”。

“一个棒子下来能采多少斤蘑菇?”

“正常情况下平均4-5斤吧”

“你这个棚子占地多少?”

“三分地”。

“这里面有多少菌棒子?”

“5000个”

总共能产多少蘑菇?”

“预计2万多斤吧”

“现在市场价格咋样?”

“ 一块二三一斤吧,春节前贵,三块五一斤呢”。

“照您这么说,一个棚下来纯收入多少钱?”

“呵呵呵,一万多块钱吧”。

“哇!这项目真不赖,摇钱树啊!”

……。

驻村队长与菇农书辰的一番对话,工作组成员陈尚岭和邢雷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以备工作参考。

出了棚,书辰跟着提出来一袋蘑菇,说是让工作队尝尝鲜。安队长婉言拒绝,笑着说:“工作组来村里的目的是为父老乡亲办好事的,不是来收礼的”。

书辰拉住工作组成员的手,说这是他的一片心意,执意让带走。安队长从口袋里摸出10块钱,倏地一下装进了书辰的口袋里,说一句:“朱书辰同志,我们有啥不懂的,再来讨教”,就带着工作组疾步离开了。

回到村办公室,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讨论了发展蘑菇大棚的事情,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觉得发展蘑菇种植业符合该村村情。因为该村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据村支书讲,朱营村种植食用菌已有30多年历史,现有制种作坊3家,种植户40余户,40多个棚年可产鲜菇100万斤,该村生产的蘑菇销往邢台、邯郸等多个城市,市场发展前景很不错,是老百姓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美中不足的是该村生产菌棒全靠手工,速度慢,也比较费劳力,该村急需一条现代化的菌棒机械化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大家梳理出了三个发展意见:一是扩大种植,发展100个高标准蘑菇大棚。二是搞好服务,培训有种植意向的农民,成立协会,搞好销售,确保增产又增收。三是产业升级,注册商标,打绿色健康牌子,千方百计引进一条机械化生产线。

晚上,工作组三人自己动手熬了米粥,热了馒头,炒了该村特产鲜蘑菇,这饭菜吃起来余味无穷!

邢台市委宣传部驻邢台市南和县贾宋镇朱营村工作组(陈尚岭)

手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6431/

蘑菇棚里取真经的评论 (共 9 条)

  • 王鹏
  • 若水寒
  • 雪儿
  • 有缘
  • 今生依梦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孟杨
  • 晓梦芳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