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贵州辩

2013-01-15 14:24 作者:茶海之心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贵州辩

傅伯勇

自古以来,压在贵州人身上的东西很沉重,主要有几样东西,我们现在不妨拿出来分析分析。

谈“郎自大”。这个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原文如下: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今印度)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这就是“夜郎自大”的来历。“夜郎”到底在哪里?具体就是今天贵州省东北部一带,有人说是今天的桐梓县一带,也有人说是今天的凤冈县一带,都各自有一些史料证据,但不管怎样,现在都是指代贵州。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古时候,信息不通,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也不仅仅是夜郎才自大。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疆域广大,前所未有,而汉武帝时,疆域面积更是空前。如果不是因为张骞偶然知道西南有几个小国家,汉朝上下,又有谁知道这个消息?就连汉武帝本人,不也是一无所知吗?不也是孤陋寡闻吗?不也是“西汉自大”吗?同时,滇王不是率先与汉使者说:“汉孰与我大”吗?怎么不说“滇国自大”?怎么到头来,就偏偏变成“夜郎自大”了?二、说明贵州人,很有骨气,很有自尊,在未了解真相之前,敢于说“不”字!在历史上,若干民族或者政权的灭亡,往往就是轻信外族或者外部政权,结果被屠戮,被剿灭,贵州人历来不轻信。当然,在了解真实情况后,又很热情,很善意,很友好。一句“夜郎与汉熟大”,说明贵州人迫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一切,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是真诚,是坦荡,是质朴。在了解一切之后,贵州人打消了顾虑,走向了民族融合之路、国家统一之路。三、“夜郎自大”恰恰只能说明贵州历史悠久,而且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自强不息。据载:早在20多万年以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大约在距今1万年,贵州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日渐兴盛,骨角器也更加多样、精巧。秦以前,境内散居史书所称“南夷”的部族与部族联盟。当时,中原人对之习惯称国(大者)或邑(小者),其中以牂牁国最大。牂牁国衰裂后,夜郎国兴起。夜郎开始步入“耕田,有邑聚”的定居农耕社会。秦时,常派人在夜郎区域开五尺道,修驿站,置夜郎、且兰等五县。汉武帝时,各部族纷纷去国号而归附汉朝。夜郎境内置牂牁郡,领十七县,进行戍边屯垦,又募豪民入黔垦殖。这些贵州人,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没有被豺狼虎豹吞噬,没有被外族消灭,没有被强权征服,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之强大。同时,还顺应历史,实现国家“大一统”,既有大局思想,又有远见卓识。何来闭塞了?何来自大了?何来固步自封了?没有嘛。

谈“黔驴技穷”。 黔,指当时的黔中道,主要包括今天的贵州省中部和北部、重庆南部和湖南西北部,治黔州(今重庆市黔江县)。技:技能。“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黔驴技穷,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人。这个成语始见于唐朝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原文如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这只可怜的驴子就这样被老虎收拾了。但是,怎么成了“黔驴”了呢?柳宗元明明开宗明义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这说明贵州没有驴子嘛,具体是什么地方的驴子,我们不知道,或许是美国的,或许是日本的,反正不是贵州的。贵州有什么呢?贵州有老虎!外面的驴子是什么样的呢?是“无可用”,是“庞然大物”,是“无异能者”,“技止此耳”。贵州的老虎又是什么样子呢?是“蔽林间窥之”,是“莫相知”,是“虎大骇,远遁”,是“以为且噬已也,甚恐”,是“往来视之”,是“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是“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是“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是对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后,是“知己知彼”后,展开行动的“百战百胜”。这就是贵州人的形象。我们看,遵义会议,扭转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扭转了红军的命运;我们看,当年小日本打到了贵州独山,就成了强弩之末,再已不能前进一步。

谈“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个谚语常常描述贵州天气的阴晦,贵州地形的崎岖,贵州生活的贫穷。果真如此吗?

我们看“天无三日晴”。贵州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年均温为14℃~16℃,最冷月1月均温多不低于5℃,最热月7月多在25℃以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日多达160天,相对湿度达80%。热量较充足,10℃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且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省内气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的明显变化,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综合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我们看“地无三尺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山脉众多,北部有大娄山,中南部苗岭横亘,东北境有武陵山,西部高耸乌蒙山。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里有山,山外有山,峰峦迭嶂,山系连绵,背斜成山,向斜成川。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有山地、丘陵、山原、丘原、高原、台地和盆地,有漏斗、落水洞、竖井、溶蚀洼地、盲谷、暗河、伏流、天生桥、溶洞、喀斯特湖、潭,有峰谷、峰林、峰丛,景象万千。

我们看“人无三分银”。贵州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贵州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峡谷川流,花园森林。贵州人出门三步就是青山,行走半里,就有秀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贵州人兜里无钱,但是满眼是金。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的怀抱,水的故乡,免费的公园,天然的氧吧,心灵的寓所,想的天堂。谁说贵州穷?世界上还有多少地方比得上贵州?

贵州还是人们印象里的那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吗?

另外,贵州有台风吗?有海啸吗?有地震吗?有火山吗?有风沙吗?有雾霾吗?有频繁的旱灾和水灾吗?有强烈的紫外线吗?有炎热与奇寒吗?有……吗?都没有!

中国自古以来,是江南最美。当年,“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明朝开国元勋、宰相刘伯温游览贵州后,发出了“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的神机妙算和远见卓识。而今天,不正是“五百年后看”吗?何处最美?贵州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6802/

贵州辩的评论 (共 8 条)

  • 着墨
  • 今生依梦
  • 吉祥如意
  • 晓梦芳菲
  • 黄瑞槐
  • 瀚宇翱鹏
  • 梦天之蓝
  • 静静的雪在燃烧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