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化一条溪

2012-11-24 09:27 作者:城市独行人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我总是坐在家背后的一座小山上发着痴想:在眼前那连绵无际的大山那边,不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真想越过群山,到那里去看一看。

童年的痴想一直伴随着我漂泊了三十余年。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圆了这场儿时的。正是秋风劲吹的日子,我驱车来到了我的家乡相邻的安徽省潜山县。潜山地处大别山的东北,因众山潜伏而得名,历史上以“南岳”著称的天柱山座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有一种解脱童年情结的轻松感。

毫无疑问,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登天柱山了。我沿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踏过的石阶,一步一步走到了天柱山脚下。然而,我还来不及登山,就被山脚下的一处文化奇观所吸引: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自天柱山蜿蜒而下,溪边崖壁陡峭,洞穴幽深。溪中奇石相累,冲然角列而上。我兴致勃勃走入溪中,溪侧崖石上蓦然映出数行石刻。近观之,只见唐、宋、明、清的题刻历历在目,相映成趣。

我赶紧拨开一团团草丛,顺着小溪急切寻开去。只见溪侧石壁如墙,所刻前人手书或大,或小,或苍劲,或娟秀;或工整端庄,或龙飞凤舞;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有两处石刻就刻在溪水中的石坡上,清清的溪水轻轻地漂在它的上面,虽经千百年的冲刷,仍清晰可见。朔溪而上,约两百米处,忽见一巨石如牛,伏溪而卧。走近一看,则石牛下忽生一洞,溪水从中潺潺流出。洞壁上每块小小磐石,都刻满了历代诗文。当年王安石来到这里,被这里的奇山秀水所吸引,坐石忘归。一时兴之所至,遂在这里提笔写到:“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欲徘徊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这首诗刻至今仍历历在目。与王安石同时代的黄庭坚晚年落泊潜山,听说这里留下了无数前人的石刻,连忙风尘仆仆赶到溪边的山谷寺。那天,他兴致勃勃走到寺边,已是幕沉沉。山谷公顾不上休息片刻,竟携其友手持火把前往此溪。山谷公走近王安石的题刻,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水冷冷而北去,山靡靡而傍围,欲穷源而亢得,竟怅望以空归。”后来,山谷公就干脆在这里住下一段日子。据说,他每天来这里饮酒赋诗,练笔写文。有一次他还坐在石牛上,让大画家李公麟为他画像。他自称“摩围老人”,在这里自得其乐。再过了不知多少个年头,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也慕名而来,他站在王、黄的题刻前沉思良久,提笔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叹:“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数百年过去了,历史的风尘并没有淹灭他们的人生感叹,一直到现在,三位历史老人的题刻仍十分醒目地映入我的双眼。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石牛,顺溪而上,则见历史上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竞相题咏,他们的题刻相交叠映,处处生辉。一条不足四百公尺长的溪流,竟留下珍贵的石刻三百多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仿佛进入梦境,我真不敢相信,这荒山野岭的一条小溪,竟能包容如此厚重的文化沉积!中国古老的文化竟能如此融洽地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默默地向后人散发着历史的芬芳!

我想,我们的先哲也许就是通过这条小溪,向我们寻求一种对话的方式吧?不然,他们远行千里来到这里干啥呢!

真不愧为“文化一条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21069/

文化一条溪的评论 (共 4 条)

  • 风语
  • 梦天之蓝
  • 文仆

    文仆我想,我们的先哲也许就是通过这条小溪,向我们寻求一种对话的方式吧?不然,他们远行千里来到这里干啥呢!

    赞(0)回复
  • 飞

    文化一条溪,值得一游。问好作者!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