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搬”进新时代

2012-11-19 13:14 作者:心境如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前些日子,兴隆台新区东进行开发动迁一度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那一片也算是建市以来咱盘锦最“老”的建筑了:26号“招聘楼”、教委大楼、盘锦日报、司法局、供暖处,尤其是东三路海鲜餐饮一条街,一个个人们熟悉的地方,都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化为瓦砾,渐渐变成历史美好回忆。有时看着那一辆辆东奔西走匆匆忙忙的搬家车辆,就会茫然地扪心自问:它们都“搬”走了些什么?于是,便使劲地想象着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如何如何地繁花似锦车水马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N次搬家的经历,也会搬出N次“家”的感受,也许这就是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吧。

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父亲是1948年2月参军的老革命,母亲跟随他走南闯北军营安家,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柳条包和一副行军床。1958年,父亲的部队整体支援地方大跃进建设,转业后先是在凌源、锦州工作,尔后来到盘锦,算是有了一个“安稳”的家。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年那个“家”的模样:一间20平米左右的瓦房,进门就是“厨房”,再往里走进二道门是一铺炕,占据屋子几乎二分之一空间,炕的一头整齐地摞着被褥,地上是一对木箱,下面用木架支撑,母亲用大头钉固定花布围成个帘,木箱上面摆着一个小书架和一部电子管收音机,屋里还有两把折叠椅和一个小炕桌。我是在不记事的时候搬进那个“家”的,在那个“家”,我迎来了两个妹妹。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们孩子们每天都围在收音机旁收听小喇叭广播,听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讲董存瑞黄继光,享受童年快乐

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年,父亲被定为“五七大军”,在那个细蒙蒙的早上,一辆“大解放”汽车轻松地“搬”走了我们两家下放户,从没有坐过大汽车出门的我们几个孩子,根本没有感受到此刻父母们的复杂心情,兴高采烈地在车厢里向为我们送行的邻居们挥手,但随着由汽车“转”为马车颠颠簸簸地“驶进”那条泥泞的小路,才茫然地依偎在父母的怀中……“搬”到羊圈子苇场最北面的一个小村后,先是住在一户中农分子土坯房的西屋(据说那间房在文革初期曾经关过一个年轻的右派分子被活活打死)。半年后上边拔下来些木材,我们几家自己动手建造起了属于自己的“五七房”,就是那种外面是砖墙里面是泥抹的房子,房盖很厚,下面是芦苇编耙上面用泥和上草抹的,遇上连雨天还是免不了要漏雨,那时最好的“装修”是将炕的三面墙用报纸糊上,免得掉土。在那个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艰苦年代,我们这些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们,真真切切地尝到了“苦”的滋味,每当在村里受到欺负,我就十分委屈地问母亲我们家为什么要下放?为什么要搬到这鬼地方来?是父亲犯了什么错误吗?母亲就会笑着安慰说都不是,是咱们响应国家的号召走“五七道路”。我不明白,父亲可是参加过解放军的呀,是我心中的英雄!

1973年,我们家终于结束了“下放”生活,当又一次坐上“大解放”,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默默地看着那个即将舍弃的自己曾经付出辛苦并为之骄傲的已经住了3年的“家”,想想那些苦辣酸甜的经历,想想那些曾经朝夕相处却不能像我一样幸运地走出“苦海”的伙伴们,还有那些远离父母没人疼没人“扎根农村干革命”的知青哥知青姐们,望着那个渐渐远去的村庄,涩涩的泪水禁不住模糊了双眼,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

返城回到盘山后,我们家先后在城郊租了两次房,直到1974年底,才搬进了父亲单位分配的不到30平米的一间半“福利房”,不过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一等房”:芦苇编耙沥青铺顶水泥地面,里面有一个大屋和一个小套间,房前还有十多米长的院子,父亲找人帮助盖了个门房,我和小弟搬了进去,真有一种住进“别墅”的感觉和骄傲。那一片前后共7栋房,东面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七一四”战备车队食堂,据说1985年盘锦日报社成立后就在这里印出第一张试刊《盘锦市报》。也许那是一种缘分,我也曾经做过“文学”小心翼翼地将几行稚嫩的“处女作”寄给一墙之隔的编辑部,经过几天“漫长”的等待,在那充满油墨芳香的“黄金带”里终于收获了一份惊喜。

那时,在盘山县城内几乎没有超过4层楼的建筑,人们比较熟悉的也就是二百货、八大局、盘锦旅店、二局四公司、东油、九化、辽化等几栋三四层的“高”楼,再有就是我所就读的盘山一中了。1984年盘锦市成立以后,才逐渐有了“传说”中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个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在那个小院,我住了15年,送走了美好的学生时代,踌躇满志地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尔后结婚生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时每当看到一幢幢迅速崛起的楼房,还真有一种置身“茅屋”望楼兴叹的悲哀。那些平静而快乐的生活,那些真挚而朦胧的情感,现如今已渐渐地变成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过,生活就是这样奇妙,有时你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之间可能就会变成现实。1988年底,单位真的在兴隆台新区西给我分了一套不到60平米的两居室楼房,虽然年轻资历低得到的是一楼,但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楼房,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得到房钥匙后就急不可待地叫来弟弟妹妹小姨子小舅子“打扫卫生”,一走进那宽敞明亮充满淡淡油漆香的空间,立马就觉得“高”人一等,轻轻地摸摸这摸摸那都觉得爱不释手,就连那冰冷的水泥地面也觉得是暖暖的,妻子要铺上地板革,我说这样多好呀盖上太可惜了,根本不愿意做任何的改动,第二天就决定搬家,根本不去算什么黄道吉日。搬家那天我们特意放了两挂鞭炮,还买来酒菜在新居请帮忙的亲朋好友畅快淋漓地庆祝一番。这是我们家人第一次住进楼房,我的亲爱的母亲没有住过楼房就病逝了,年迈的父亲感慨地说:“咱们家搬了无数次家,这一次让你小子赶上了,这么宽敞的房子多好呀!”。遗憾的是他老人家也没有享受到更多现代生活的美好,他们都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搬”进了那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快乐世界。

1999年,我们单位搬进了12层的高楼,我们家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因为单位职工集资建房得到了一套130平米的三居室,4楼,落地大阳台。这一次,我们家也赶了一把潮流,拿出多年的积蓄进行装修,虽然够不上“富丽堂皇”,但还是实实在在地感受了现代人“累,并快乐着”的美好过程,还购置了一些新家具和现代化的电器。若大的房子,只有我们三口人住,总觉得空荡荡的,妻子每天都要认真地打扫每一个房间,将屋子里的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容不得有一丁点凌乱,还时不时地发几句牢骚:“住大房子有啥好呢?人还要给房子当奴隶!”

“要不,等儿子结婚以后,咱就把这房子卖了换个小点的?”

“那咋能住得习惯呀!我还想等儿子以后出息了买个独门独院的别墅享福呢!”

……

搬家,应该是个纷杂的词汇中满含幸福的词,因为先要有家,才会有搬家之说。

搬家,绝对是一种生活旅途的经历,只要越来越好,谁都不在乎旅途中的挫折与漫长,只要知道我们的前方是快乐的是有希望的是幸福的,就不再管一生中有多少搬家的次数,不去管旅途的艰辛与否。

搬家,不仅是房子的变迁和工作条件的改变,更是一次心灵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的思想、灵魂都“搬”了家,搬来搬去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那么再好的“家”也只能是孤芳自赏。

不管怎样说,搬家都是人们憧憬未来实现梦想的一个难忘的过程。不论是小“家”还是大“家”,不论怎样搬,都“搬”不走人们心中的那份牵挂——-家是人生最温暖的港湾。

美好的生活是无止境的,我们每个人都要随时做好搬“家”的准备,随时准备“搬”进更加美好的新时代,不是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8575/

“搬”进新时代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