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葫市遇故知

2012-11-04 05:17 作者:心境如水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星期天与朋友会朋友真是最开心最畅快的事。于是,约上几个朋友(当然还要带上人)去葫芦岛“拜见”国柱弟,他是我的同行,其业务水平“吾与能比”,不过,我更敬重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当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练就出的那份睿智与豪气——-一路上,我反反复复地向同行的朋友“强力推荐”,甚至还活灵活现地描绘起国柱:浓眉大眼,高大威猛,能喝酒,是个纯东北汉子。

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大家心中的那份期待就已实现,真真切切,国柱早已等候在高速公路出口。一见如故,不需寒暄,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开始了来葫市的第一项活动——-参观兴城古城。据说那是座有着近600年完整明代古城建筑风貌的海滨城市,中国只有兴城,世界也只有兴城。与国柱一起接待我们的办公室刘主任义不容辞地当起导游,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这座古城的过去与现在。围绕古城墙游走,感受现代文明碾压下的历史碎片,会使人情不自禁地穿越时空:城外墙因屡遭战火的摧残,大部分青砖凹凸不平,锯齿狼牙,仿佛在诉说着一场场浴血的筑城攻掠之战;墙上簇簇生长的野草和斑斑苔鲜则仿佛显现着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无奈。最令人感动故事是,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和他所率的将士们为了保护这座古城,宁愿抛头颅洒热血,鏖战之场面感天撼地,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由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呈请督造;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毁于地震;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经明右副都御史袁崇焕复修,为宁远卫城。清代重修,改称宁远州城。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正月十四日,屡扰明廷的后金汗努尔哈赤亲统兵13万之众挥师宁远城下。当时驻守宁远城的袁崇焕部下仅有1万多人,不及来犯之军的十分之一。但袁崇焕刺血写书,下拜将士,还拿起一把草放到嘴里咀嚼,吞咽下去,向将士们说:“如能同心死守,我愿来世变作牛羊报答大家!”,将士们各个感动的泪流满面,一致表示,愿随督师誓死报国。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派人进城以高官厚禄诱降袁崇焕,袁崇焕义正言辞回绝说:“你谎称30万大军,实不过13万人,宁远是我疆土,既筑此城,必当死守!”。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布下重阵从宁远城西南角开始攻城,被击退后,派精壮士兵,穿双重铠甲用“铁裹车”撞城,倾时,城墙塌方一丈有余。袁崇焕见状,率守城士兵直扑豁口,指挥兵士尽全力抗击“铁裹车”左右的敌兵。战斗中,袁崇焕的身体两处受伤,当手下近前救助之时,被袁厉声喝退,自己撕下战袍包扎鲜血直流的右臂,坚持战斗。守城的明兵见主帅如此誓死如归,抗敌士气大振,金兵死伤惨重,只好收兵。第二天,努尔哈赤又组织人马攻城,袁崇焕指挥明军用红夷大炮向敌阵猛烈开火,敌军兵士死伤无数。如此激战三天,敌军伤亡惨重,主帅努尔哈赤也被红夷大炮击伤,不得已只好撤兵。努尔哈赤在败退时对部下说:“朕自25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怎么一个宁远城竟攻不下来!”不久,终因心情抑郁,加之痈疽并发,不治而亡。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预料金军不会死心,日后还会来犯,于是又率军民修固遭受炮火箭矢洗礼的宁远城和锦州诸城。宁远城在袁崇焕等将士的驻守下,固若金汤,威严屹立。然而,后来袁崇焕被皇太极用反间计和明朝奸党魏忠贤谗言加害,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被处以残酷的磔刑,并暴尸示众。直到155年后,乾隆49年修史,披露了当年皇太极利用反间计除袁崇焕的真相,并为其平反,将军百年沉冤终于得到昭,而这昭雪却是来自当年的敌人。

悠悠,魂幽幽。如今400多年过去了,世人在展望历史的同时该是悲还是喜?毫无争议,袁崇焕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甚至以严格的军事观点来看,他也不是韩信、岳飞、徐达那样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点。然而,他凭着永不衰竭的热诚,一往无前的豪情,激励了所有的将士,将他的英雄气概带到了每一个部下身上。他是一团熊熊的“忠义”之火,把部下身上的血都烧热了,将一群萎靡不振的残兵败将,烧炼成了一支死战不屈的精锐之师。他的知己程本称他是“痴心人”,是“泼胆汉”,是全国唯一肯担当责任的好汉。袁崇焕却自称是大明国里的一个亡命徒。亡命徒是没有家庭幸福的,日日夜不得平安。官居一品,过的却是亡命徒生涯,袁崇焕的生命之火在不断地猛烈燃烧。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说,本来以为张良的相貌一定魁梧奇伟,但见到他的图像,容貌却如美女一般。我们看到袁崇焕画像后,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虽不怎样俊美,但洵洵儒雅,很难想像这样的一个人竟会如此刚强侠烈。袁崇焕在行刑前,慷慨道出自己的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死后,有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发誓从此世代为这位民族忠烈守墓,现已历经了十七代。

走出古城,按照国柱的安排进行第二项活动——-“龙回头”观海。传说,渤海湾内曾经有海怪出没,欺负百姓,一天,一条来此修行的龙,用自己的法力将海怪除掉,海怪除掉后,它的修行也圆满了,马上就要离开这一方水土,有些依依不舍,频频回头,就形成了如今的龙回头景区。其实这里是天然形成的观海点,举目远眺浩淼的大海,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据介绍,这里与咱家乡的辽东湾遥遥相望,同环渤海属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走近大海,遥望那海浪一层又一层推着浪花赶来,心胸会豁然开朗。大海,只因为有接纳大江小溪的胸怀才会如此波澜壮阔、无边无涯。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敢于把自己化为一滴水,融入大海,任海风吹,让海浪打。那么,一切恩怨情仇尔虞我诈,一切功名利禄荣辱得失,都会烟消云散,随风逝去。心灵便会被涤荡得纯净,澄明,辽阔,高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完全沉浸在对大海的思绪里。这时,细心的国柱早已在附近的望海山庄预定了最好的房间——-三面“临”海,据说每当涨潮时,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种“惊涛拍岸”的惬意。完完全全置身于“海”世界里品尝各种海鲜美食,举杯畅饮,使我们的葫市之行无与伦比。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国柱夫人的到来——-那个美丽娇小一看就是典型的南方女子,言谈中得知她竟然是广东省梅县人,太巧了,与我是同一个县城的老乡!细细品味她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中仍然留有淡淡的客家音,于是,那些久违了的乡情油然而生。在盘锦生活了50多年,很少有机会回广东老家,这一次在葫市有幸“他乡遇故知”。有意思的是那位民族英雄袁崇焕,也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一切是那样巧合,又是那样自然。

时常打开电脑看看用手机记录的在葫市的“精彩瞬间”,最喜欢在古城文庙的门前,围墙上赫然写着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有那幅“卧桐成林”的奇景,一个人静静地感受起死回生、枯木逢、独木成林的美妙。这个世界太神奇了,只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快乐的理由,也许那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喜,就会变成你永久美好记忆

朋友真好,可以“肝胆相照”,可以“有福同享”,可以“遮风挡”,可以……就让我们在一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0763/

葫市遇故知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