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俗之看新媳妇

2012-10-03 08:49 作者:老酒坛子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花木兰”是庄上最后一个用花轿抬进门的新媳妇。

新媳妇叫花来平,人长的俊俏不说,还心灵手巧,识文解字,庄上人都夸她叫花木兰。新女婿叫何绪仁,和新媳妇是姨子妹,从小定的娃娃亲。虽说后来何绪仁在推磨时被驴踢了,眼上留下了个大疤,成了“疤瘌眼”,花来平也曾想退了婚,另嫁白马王子,可是那年头刚解放不久,封建意识强,婚姻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何况何绪仁家境宽绰 ,又是姨娘做亲,哪能依着小辈说了算?无奈,花家为了涨脸 ,就托人给何家说要在六月初六的喜日上给足新媳妇面子。何家哪里敢怠慢,于是就倾囊而出,全按旧时婚礼操办,才有了这难得一次的看新媳妇。

“嗵!嗵!嗵!”三声炮响,花轿已到庄头,喇叭号子此起彼伏。这时庄上的丫头小子闺女媳妇老少爷们扔掉手里的玩意放下手头的针线搁下手中的家伙直奔庄东头跑去!只见一顶五彩大花轿落座路中间,金黄色的轿顶,大红的帷幔,转圈绣的是百子闹图,轿帘上绣的是鸳鸯戏水画,花边穗子随风舞动,四个武生打扮的轿夫端列两边,后边跟着一溜拉长长的送轿队伍,表情严肃地立在那里,每人手中各持一件嫁妆,什么八仙桌子太师椅,书条坐床和茶几,立柜箱子和盆架,脸盆罩灯和镜子……两班喇叭匠子对吹起来,这边吹的是“百朝凤”,那边吹的是“喜气洋洋”,个个面红耳赤,人人汗流浃背。与此同时,只见二十多个年轻小伙子穿戴整洁,一排溜从庄里走来,到得花轿跟前便纷纷敬烟,会抽的点着,不会抽的接着,客客气气,彬彬有理,然后接过各自手里的装点(嫁妆),由领客的带着送装点的客人去客屋用茶,暂且不提。这就是旧时婚礼的第一道仪式——迎客。

接下来就是迎轿了。

旧时的这迎轿是很有讲头的,单说这迎轿女子的挑选就有很多规矩,比如女子要父母健在,子妹全伙(都有),相貌俊秀,落落大方,个头相当,年龄相仿,皆是闺中女子。最少由六人组成或八到十二人不等,当然越多越好,要双不要单。就说这些,快去看吧!这时只见管举(旧时专门帮人操持婚嫁行当的人,一般和厨子喇叭匠子是一拜的)挤进人群,从捎马子里掏出一叠红纸条,高声嚷道:父老乡亲,有属小龙(蛇)的,请来拿“避讳”(青龙贴,是八卦先生占课的新人八字的属相忌讳)了!有属小龙的就去取来一张别在胸前。与此同时,就听到那司仪高声宣道:吉日良辰已到,淑女迎——轿!话音未落,只听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喇叭声咽。只见一群仙女般的女子一字排开从新房屋里缓缓飘出,煞是好看!仙女们头插绢花,耳坠金银,口抿胭脂,面搽官粉,上身穿大襟缎子花小褂,下身着百褶丝绸拖地裙,人人笑容可掬,个个神情自然,领头的女子手执拜盒(食盒或果盒,寓意为百合,百年好合),拜盒里装有红枣栗子(寓意为早立子)、花生(寓意为插花生子,有男有女)、冰糖(寓意为甜甜蜜蜜)在前缓行,其余女子玉手握帕紧随其后,真是动如春风,行若流水。这两班喇叭也较起劲来,你吹《百鸟朝凤》,我吹《喜气洋洋》,你吹《抬花轿》,我吹《拜花堂》,你吹《鸾交凤》,我吹《全家福》,你吹《挂红灯》,我吹《十洋景》,你吹《怀乡曲》,我吹《黄土情》,你吹《小开门》,我吹《将军令》……个个赤膊上阵,人人汗如瓢泼!老话说谁走得慢了,就说你怎么跟迎轿似的!可真是的,不到一节地竟让这些姑娘们足足挪(左脚向前移动二指,右脚跟上,立正三秒,复之)了个把时辰,直到喇叭匠子累得精疲力尽,眼冒金花,看花轿的累得腿疼腰酸,脚跟发麻,领队的姑娘才将手中拜盒交给侍立花轿门旁的老伙计(旧时新媳妇娘家雇来照顾新人的老嬷嬷),这迎亲的队伍才挤出人群,卸装去了。按下不表。

嗵!嗵!嗵!又是三声炮响,司仪先生高声宣道:吉日良辰已到,新人下——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早有传席的青年将两条红边芦席铺在地面,这时轿帘轻轻掀起,一位窈窕淑女走下轿来,这就是众人盼望已久的新媳妇。只见新人头戴金银凤冠(当然此时还被蒙头红子盖着)身着大红霞披,上身穿对襟绣莲小花褂,下身配鸳鸯戏水荷叶裙,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新媳妇下得轿来,在红边芦席上站稳,由老伙计搀着,踏着芦席向前微微迈动金莲,当踩上第二条芦席时,早有青年将第一条芦席从新人头上传过重新铺在新人脚下,直到天桌前的大红芦席前为止,这就叫传席(寓意为传喜,子子孙孙传下去,无穷匮也)。不远处有一木炭火盆,新人得从火盆上迈过,这就叫迈火盆(寓意为日子会红红火火),接着要跨马鞍(寓意为人生平平安安),还要踩松柏树枝(寓意为执子之手、白头到老)。天桌早已摆好,两边竖有红烛一对(祝福新人二位),中间放有圆斗一个(圆圆满满),斗上贴着一个大红福字(大有福分),斗中搁着一杆称(称心如意),旁边放着一面镜子(干干净净、冰清玉洁),桌腿上各栓着一只红公鸡和一只黄母鸡(大吉大利),如此这般,数不胜举!新女婿早已领着小陪客(未成年的小男孩)必恭必敬地站在了天桌旁的红席上,只见新女婿头戴缠有五彩丝线的新郎帽,上身穿对襟丝光蓝褂子,下身穿凡士林皂青裤子,脚穿灯芯绒布鞋,胸前别大红绢花一朵;小陪客头留长命百岁的羊角辫,穿花格子小褂,毛蓝筒裤,虎头布鞋,胸前也别大红绢花一朵。当新郎用斗里的称杆慢慢挑起新娘的红盖头的时候,人们这才看到新媳妇的庐山身面目。真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这时司仪高声唱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人们族拥着新郎新娘向新房跑去!这时,早有顽皮小伙子把新房屋的门给堵住了,把个新娘拦在门外,这叫闹房,也叫闹喜,闹喜闹喜,越闹越喜,无论闹喜的人多么顽皮,主家一般都不会生气的,只管拿烟拿糖就是了。这时管举赶快散烟散糖,这才让新娘进得屋来。早有儿女双全的长辈老公母俩将牙床铺好,被子里搁有枣栗子花生之类寓意吉利的果品,又把天桌腿上的那对雏鸡放到牙床底下,口中念念有词:公鸡母鸡,儿女双喜!小陪客赶忙来滚床,老伙计唱道:滚床滚床,儿女成双!这时老伙计就让新媳妇按八卦先生给的青红贴上的吉言面向那个方向坐帐,然后又高声唱道:坐帐坐帐,人财两旺!一把麸子一把糖,顺儿女挤满堂!于是就大把大把地向人群撒糖,大家就一窝风地抢着,笑声此起彼伏,热闹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新媳妇坐帐去了,不管是接来的请来的还是自发而来的亲朋好友各路来宾纷纷到帐房随礼,你两块钱我三尺布他一对枕巾,上过帐礼,大家便说话拉呱准备坐席。这坐席也很有讲头,贵客稀客坐主屋,常客家人做偏房;长辈主宾做上首(对门为上),免辈(小辈)小孩做桌边。酒盅茶碗筷子摆好;香烟白酒上齐,就听嗵嗵嗵又是三声响炮——开席了!跑堂的伙计便鱼贯而入,个个手端托盘,上的是四个果盘,有三刀、有条酥、有羊角蜜、有芙蓉果子;(这叫点心,让客人先垫垫底),接着再上四个凉盘,有姜调花肝、青椒拌口条、醋炝三鲜莲藕、油炸脆皮花生米。酒过三巡,大菜八大碗方才上桌。好一个八大碗!人间美肴!现在的人是没有那个口福了!所谓的八大晚就是将做好的熟菜鸡鱼肉蛋丸子千子年糕等装满扣碗上笼蒸热后扣在海碗中用五香辣汤浇了即是。这边坐席热火朝天,那边陪客热热闹闹。陪的什么客?当然是送嫁妆的客人了!送轿的客人一般分大客和闲客两种,大客(发kei音)是指新媳妇的娘家舅舅叔伯长辈,其他客人皆为闲客。大客要单屋单桌招待,还要有专人陪侍。大客不好当,要能说会道,还要有相当的酒量,不然你就栽了——走不了还得架着走,那可就丢人现眼了!菜肴上齐后,大客忙给谢厨礼——红包,管举拿了谢厨礼忙施礼感谢,喜滋滋地去厨房交差去了。大客便提出要照房,陪侍便引着老少照房二人来到新房屋就退了出去,照房的老者便向新人交代了一些事宜,诸如不要想家几时接送(有跑三天的有接三还四的有接七还八的)等话并将嫁妆清单一并交给了新人,然后对新女婿说叫你二老过来说话,新女婿出去便回告之说父母有事脱不开身改天吧,照房老者便说那好吧我们回去了如此这般。

送走客人,厨子响手管举各路人马便收拾停当结算而去,家中筹办帮手杂员各色人等洗刷完毕分工送还,不在话下。

掌灯时分,新房屋前早已摆好酒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男女老幼都过来看送房了。送房是结婚礼仪的最后一个程序,听老年人说,那时的人封建,不开化,没见过世面,送房是交代新人的。那时有个说法叫三天分大小,所以送房时也不避讳叔公老大伯,人人可参与之中,不会有人笑话谁。新女婿新媳妇上位落座,送房就开始了。主持人高声唱道:送房送房!众人和道:好!唱:喜气洋洋!和:好!唱:先拿果子后拿糖!和:好!这时主家就开始散糖果。主持人又唱道:你说新娘美不美?众人和道:好!唱:新郎新娘亲亲嘴!和:好!唱:你说新郎妙不妙?和:好!唱:新娘新郎抱一抱!和:好!有叫新郎给新娘端酒的,也有叫新娘给新郎点烟的,有叫新娘新郎换鞋子的,也有叫新郎新娘换裤腰带的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也就是说怎么热闹怎么着,怎么好玩怎么做。新人如果能做到提条件人的要求,提条件的人必须喝干杯中酒!直到送房人个个醉酒熏熏,语无伦次,众人才在说说笑笑嬉戏闹闹中渐渐离去。新女婿领着新媳妇见过娘,礼毕,回新房屋歇息去了,不在话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95785/

乡俗之看新媳妇的评论 (共 2 条)

  • 风语
  • 红秋叶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