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的路

2012-08-10 22:15 作者:至诚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重返天津,已经五年多了。身处繁华的北方闹市,漫步宽阔的城市街头,却总也忘不了家乡的路,忘不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思路、修路的历程,忘不了那些支持和参与修路的善良的人们。

车出县城,很快就淹没于茫茫的群山之中,满目都是遮天蔽日的石峰,充耳皆为湍湍急流的喧哗。只觉得路在山缝中延伸,车在石隙里穿行。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镇政府的所在地,家乡小路起始的地方。

一条灰白色的小路,似一根飘舞的绸带,从山脚延伸至顶谷。时而溜行在险坡之上, 时而穿贯于山涧之中,时而攀援绝壁之间,时而掩映密林之下。山高坡陡,经过水自然的冲刷,小路坑坑洼洼的,沟壑遍布,乱石嶙峋。两旁生长着高过人头的荆棘和灌木,密不透风。人走在小路上,心陷在郁闷中。

这就是十年前,镇里通往我村原始的路。一条千百年来,人们穿着草鞋踩踏出来的,连接山里山外的通道。

我村离镇八公里。放眼眺望,能看到的都是山,四周被围了起来,形如扁桶。我们就生活在一线狭长的空间里,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山尖呈犬牙状,顶托着蓝蓝的天盖。只有巨大的松树顶托着苍穹,枝下还透现一片蓝天的时候,才可能想到山后还有其它的空间,山外尚存另外的世界。山脚一条小河,从交错的山缝中蜿蜒而出,流向镇里。小时候看到远处的河水闪亮,就疑心是“洋油”的出处;望见月宫有人在挥斧砍树,便猜定是从山尖爬上去的。几次登上山顶,想触摸一下天,哪知被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支撑着。大山,隔断了我们的视线,封闭了人们的思想,阻挡了村子与外界的联系。

八岁时,我怀着极大的好奇,首次走上了出村的路。翻越一座山,徒步十几里,才来到镇里,第一次看到了公路和汽车。那高兴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可往回赶时,我的双脚肿得像胡萝卜似的,鞋子再也装不下厚厚的脚掌了。大人们轮换地背着,到天黑我才疲惫地回到家里。见到妈妈,我泪如泉涌,哭了。那时我就想:要是能让汽车开进我们村里就好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次回家探望,看到物资运输完全依靠人工挑、抬、背、扛,人们就像驴马一样爬行于路的现实;得知卖猪得深更半打着火把,几个壮汉抬得汗流浃背,送到市场还要无奈地被吃称压价的苦楚;目睹长期的肩挑手提,多数男人累成了煮熟的大虾,个个腰弓背驼的惨状;想着村姑纷纷嫁去了外地,很多男人娶不进老婆,像日的枯树孤苦零丁的辛酸……我的心里,很涩,很痛。每次遇到老人挑着重担,十分吃力,我总会主动地帮助挑一程,但心里觉得:“修通公路,才是解脱百姓之苦的最有效的办法呀!”

村民们渴望致富,也多么盼望有人组织修通公路啊!

可是工程大,投资多,还要从邻村辖地过,需要占田、占山、毁林木,工作难做。老村干们也曾多次尝试过,可一去现场,俨然遇上了老虎,脸色骤变,不敢吭声了。

时光荏苒,年复一年。书记、村长各换了六任,我也由一个懵懂小孩变成了知识中年。可回首一望,山,还是沉睡不醒的山;路,还是涛声依旧的路。乡亲们发出了失望的叹息:“恐怕这辈子看不到公路进村了!"

听着这话,我的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难道家门口的路,还要等别人来修吗?”我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又是党员,应该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啊。于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组织村民修通这条路!

二零零二年九月,我破釜沉舟,辞去了公司办公室轻松舒适的工作,从天津回到湖南老家,开始了修路的筹备工作。

村民们也不约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代表大会上,参会的三十名代表,把二十九票投向了我,选我做公路总指挥。看着几百双大眼齐刷刷地望着我,我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心里忐忑不安。

风言冷语亦汹涌而至。有人公开劝说:“这么大的工程,书记、村长都不敢为首,你为何要带这个头?不是自找苦吃吗?”有人窃窃私语:“他可能是想当村干部吧?”也有人出言不逊:“能为首修通这条公路的人还没出生呢。”我笑脸相迎:“如果谁都坐等别人,守株待兔,这公路能修通吗?”他们无言以对,闷不作声了。可心里却嘀咕着看我的热闹和结果。

村里太穷,靠集资修路是不现实的。我们通过政府领导,争取到了国家拨付的十余万元雷管、炸药费;在外乡任党委书记的陈汉周也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千元,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个别村干私欲作祟,利用占据的主要职位,擅自改变线路,把主线测到了他的家门口,招致了广大村民的极大愤怒和坚决抵制。一时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在这个节骨碌上,我如站在村干一边,就辜负了广大群众;如果站在多数群众一边,就得罪了主要领导。我想,修路是为百姓造福,只有方便大家才有意义,才能被大家赞同。于是我不顾个人情面,代表指挥部,给镇党委和政府写了一封长信,客观地分析了不同走向的利弊,如实反映了广大村民的合理诉求和愿望。镇领导明辨是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认同了我和人民群众的主张,确定了公路的正确走向。

适逢村委换届,村民们提名选我当村长。我想,要把公路修好,最需要的是凝聚人心,获取强有力的支持。于是,我谢绝了大家好意,走村窜户、挨家挨个地做工作,力推了一个热心修路的血性汉子为村长,还委任了几个公道正直的同志为指挥部成员,大大增强了公路建设的力量。

最难的是有三公里公路要从邻村辖地过,需要占用他们的田土和山地,还要损毁一大片林木。给钱补偿吧,我们给不起;不给则难以通过。书记、村长先后多次以组织名义去协商,均未成功。他们灰心了,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了我。

我二话没说就去了凉水井村。大会、小会开了好几个,我的嗓子都说哑了,可他们都像闷葫芦一样,闭口不言。我理解他们内心的难处,人均才三分亩赖以维持生计的田地,是何等珍贵,谁不希望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呢?我干脆留驻那里,带着浓浓的情,怀着诚挚的心,挨家挨户,分别逐个地拜访请求,对他们说出我们的无奈。听到我声声有情、句句暖心的话,他们善良的心地被感动了,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只对占用的良田给予象征性的补偿。而占用的山地,损毁的林木,则作为无条件的赠送。七十四位户主还都郑重其事地在我拟定好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并通过司法程序对协议进行了公证。这样,公路建设得以了顺利地开工进行。我也被他们的善良和对我们无私的支持感动得潸然泪下。

要在陡峭的石山上炸出一条公路来,工程之大和危险因素是可以想象的。身为总指挥,我把安全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每天早上,我都如赶考似的提前进入现场,先行排查未被发现的哑炮,以确保安全施工。白昼我深入现场监管,力求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源头。到夜晚排完哑炮,我才能披星戴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多少个日子,我疲惫不堪,饮食难下;多少个夜晚,我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多少次我顶风冒雨,淋湿了身体;多少回我置身悬崖、进退不得。我深知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一天也不敢懈怠和停歇。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确保了整个工程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连续的劳累,我的身体日趋渐瘦了,体重由原来的一百零六斤降到了九十四斤,眼眶也凹陷了下去。而公路就在我的渐瘦中向前延伸了。

村长舒金对劳力组织很到位,新书记覃黄金对雷管炸药采供很及时,指挥部成员贺锡文、陈开华、戴英金等,以及广大村民也大力支持和配合。到了二零零六年底,全长八公里的公路主线竣工通车了!原来那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改头换面,变成了一条宽阔、平缓的公路。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同仁们,我向您们鞠躬了!

公路修成以后,我重返了天津,继续我打工的生涯。

家乡的路,承载了祖辈的艰辛,凝聚了我儿时的想;见证了邻村的友谊,寄托了村民的希望!我急百姓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团结大家,为修路付出了不懈、艰辛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大家的共同愿望。心里觉得:这辈子没活冤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72779/

家乡的路的评论 (共 12 条)

  • 竹林听雨
  • 风语
  • 孟杨
  • 忘忧草
  • 阳光
  • 风雨鹿鸣
    风雨鹿鸣 审核通过并说 乡村是梦中的河流,乡村是父母的影像,乡村是最美的风景,乡村是一生的眷恋
  • 东月

    东月哈哈,特来欣赏至诚老哥美文了,祝安

    赞(0)回复
  • 涯客

    涯客欣赏美文,问好作家!

    赞(0)回复
  • 至诚

    至诚回复@淡年华:谢谢关注

    赞(0)回复
  • 至诚

    至诚回复@东月:谢谢东月!

    赞(0)回复
  • 至诚

    至诚回复@涯客:xiexie 抬举

    赞(0)回复
  • 至诚

    至诚家乡的路,承载了历史的荒凉,记录了祖辈的忧伤,凝聚着我儿时的梦想,寄托着百姓的希望。我通过艰辛的努力,组织和带领广大村民终于把崎岖狭窄的羊肠小道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公路,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心愿。祝家乡的父老乡亲富裕幸福!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