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粮的困惑

2012-07-23 17:13 作者:任萧烨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小麦产量可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份,我种了六亩地,打了四千多斤麦子呢!”坐在村头大场中人堆里的老郑高兴地说。

“费劲八劳的种麦子,辛辛苦苦一年,你把所收的麦子全部卖了,也不过就四千多元,你全家人忙活一年,还不如我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得钱多,人家现在都没有人愿意种麦子了!”坐在他斜对面的小刚不屑一顾地说。

听见小刚这么说,老郑一下子无语了,刚才还跳荡在脸上的喜悦之情被这盆凉水泼得踪影全无。在本庄里,论种粮,他数第一,每年的粮食单产数他最高,可说起钱,就成了他的短腿。他沉默了半响,低低地说:“种庄稼不能算经济帐啊,钱再多,如果没有粮食,你吃什么啊?”

“市场经济,你不拿钱衡量再拿啥衡量啊?只要有钱了,怕什么,咱才不管它粮食丰欠呢!”小刚坚定地说。

“我在想,这农民不种粮还叫啥农民呢?‘只要有钱,不种地无所谓’这个观念一户二户这么想无所谓,一个村一个乡这么想也无所谓,一个县一个市这么想恐怕问题也不大,但所有的人都这么想,那麻烦不就大了?”

“怕什么,咱们这边没粮了可以从外地调运,外地没有了可以从外国进口!”刚从初中毕业的小龙也跟着发表起了意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你黄毛小子经过吗经过,知道个啥,你没经过五八年,不知道饿肚子的滋味,等到真的遇到年景不好没粮食了,你狗娃的肚肚饿扁了,恐怕嚷嚷的比谁都厉害。”七十多岁的任大爷一边笑咪咪地摸着胡子,一边说。

“别翻那老黄历,时代不同了,现在怎么能跟过去比呢?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谁还为吃饭发愁,你这不是人家所说的‘杞人忧天’吗?”小龙嘟着嘴说。

“是啊,最近几十年来,年年都风调顺,农民家家户户都粮满囤,粮食的问题似乎已没有多少人关心了,政府都在鼓励咱们改种果树、药材、蔬菜等收入高的作物,小麦播种面积比过去少多了。想想这也没错,粮食固然重要,但每斤也就只卖一元钱,从收入的角度看种粮实在划不来啊!”人称百事通的李保全也加入到他们议论的行列。

“市场经济的确好,人们的生活都富裕了,家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日子过得越好,人越安逸越懒了,过去家家都养猪养牛养鸡,农村到处能看到活蹦乱跳的牛娃猪娃,人们把山地的角角落落都种的到到的,可现在呢,虽说钱是有了,可十户八户下来,养猪养牛的最多一两户,养鸡的也寥寥无几,都指望着打工挣钱去买,你看看,现在山地除过退耕还林的,一大部分已经撂荒了,现在农民手中的实物财富已越来越少了!”在乡镇工作了大半辈子刚刚退休回家的老扬忧虑地说。

一旁边七嘴八舌的人一时没了语言,他们也明显觉得老杨说的没错,的确,现在农村养牛养猪的人已经很少,人们都嫌破烦,就平时吃的鸡蛋,也到商店里去买。

“等我们这些老年人相继去世了,看谁来给你们种粮食,你们不是说你们有钱吗?到时候你们去吃钱吧!”老郑似乎找回了失落的优势。

听着他们的辩论,看着这一堆堆丰收的麦子,我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似乎说的都有理。

“囤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农村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农民种粮,原本天经地义,不为嫌钱,只是生存的本能,但如果农民自己也认为我们可以不种粮了,如此的观念蔓延开来,那问题恐怕就严重了。

记得有个寓言故事:说某地遭了水灾,两个逃生的人爬上高处的两棵大树,由于走得匆忙,张三背了一袋金币,李四背了一袋干粮。洪水久久不能退去,第一天,张三用一个金币买李四一个干粮,李四不肯;第三天,张三用十个金币买李四一个干粮,李四仍不肯;第五天,张三愿用一袋金币换李四一个干粮,李四还不肯。七八天后,洪水退去,李四得以生还,而张三早已淹死在洪水中。

不知道这个寓言故事中的情境是否真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但粮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人的生命与它息息相关,它真正的价值是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5531/

种粮的困惑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