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甪直:江南桥都的风雨春秋

2012-07-17 11:11 作者:苏丹卿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看水乡,逛古镇,不可不去甪直。

这是当地人,也是外地人对其的一种赞誉。作为江南十大古镇之一,甪直也算是名符其实的江南古镇了,桥多,水多,也有廊桥,古色古香的古宅,几乎是江南风韵的一道缩影。

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据传当时有个独角的灵兽“甪端”巡视神州大地甪直,因此甪直历来无战争硝烟,无洪荒病灾,百姓生活一直是丰衣足食。因此,甪直与这神兽也算是有一段渊源。这也就是为何走进甪直,会看见一座头长独角神兽的石雕,威严而又壮观的立在那里。自然,对其石雕的历史,我不甚清楚,但不论是建于远古还是近代,甪直的传说与存在一直守护着这座千年不倒的古镇。

具有2300年的文化历史,甪直的古老文化一直被外人所敬仰,在甪直,她的“四古”文化(古迹,古桥,古街,古宅)以及近1300年的古银杏树更是令人赞叹。同其他古镇一样,甪直也是人才地灵的地方,同时古物遗址也是令后人探索。在1974年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各个时代的物器1200余件,并发现湖底也有古井遗址甚多,怀疑是秋战国的“摇城”。又据传是古吴王阖闾的离宫,又是吴王夫差在镇西甫里塘北岸建筑的梧桐园。虽说此地并无说法,也无考证,但历代人才辈出,人文荟萃,给甪直2300年的历史文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功劳。暂不说甪直的文化精髓,其之博深是无可估量,也不是我这个俗人所能诠释的,只能说是肆意的抒发,勿需纠结。

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探古学家,自然我也不必这般生硬的描绘。因为作为一个游客,作为一个犹江南的游客,初至甪直,其历史背景与文化不会是第一时间反应在大脑中。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景象。走进甪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真是这里历来无硝烟战火,无洪荒病灾,让外在的复杂的世界的人走进这里,似乎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属感。小镇环境清幽,名声古迹星罗棋布,浮图夕照,渔莲灯阜,清静淡雅的小镇,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一幅绝伦的诗画。在甪直,会经常在不经意间听见当地人细语谈话间,提到的“甫里八景”。未至甪直,不知其史,我真以为甪直还有其八景,后来一番寻问,方才明白,“甫里八景”早已是历史变迁中的遗憾,成为了岁月磨蚀中的牺牲品。尽管这些是遗憾,但走遍甪直,依旧可以寻踪到当年恢宏的风采。

或许不能完全找到“甫里八景”的踪迹,但隐隐烟中,仍是可以觅到古老楼宇中的幽深气息,古桥青石路上的苍老踪迹。坐在阁楼中品茗,眼下依旧是一湖清水,弯弯曲曲水流人家,一座座古老的桥搭建其上,“三步二桥”的著说也便由此而生。在甪直,从宋,元,明,清时代的古桥依旧犹存,大大小小的石桥有70多座。多孔的大石桥,小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装饰性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等,犹如是一座古桥的博物馆,印证文化且传承文化的文化博物馆。而桥多的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威尼斯,我甚至觉得把甪直安置在威尼斯,威尼斯则就失去了闻名的颜色,从此甪直占了世界。或许是说的太狂妄,但甪直的桥都,真的是不负其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或许天生就是爱幻想,尽管是身在甪直,走在古桥,还是忍不住是几度想象。一座桥,一对人,一棵桃花斜河,烟雨蒙蒙,男吹笛,女抚琴,再吟诗,后作画,不食人间烟火,但求天上无悔

步走古街老巷,心里总是在惦记着清清小河上的古桥,看街坊临河而筑,街面或青石或花岗石,隐私处还有簇簇苔藓,显得街古而不老,人文而不俗。因此,站在临河处,对桥更是多了些许的期许。同乌镇,同里有所不同的是这桥的形态与故事。有人说,江南几大古镇,几乎是形似貌同,去了其中一个镇,便知了其他镇的风貌。此话不假,但也有九分缺失,因为江南古镇是形似神不似,貌同韵不同。固,甪直的桥,则是桥同魂不同,貌似神不似,架桥之数之多,让其成为甪直无声息中一道古迹。桥的筑起勾勒起甪直在千载春秋中的风雨影踪。甪直儿女一代一代的延传,在古桥踪迹上,一代一代的传承古老文化。

或许是气候来的正是时候,又或许是时节来得巧,古桥上迎来了几对身著素布青衣古装男女,不知是百姓人家闲来增趣,还是职业艺术所需,这古镇,这古桥,加上这“古人”,给夕阳黄昏下的甪直,带来了一股神秘且朦胧感,彷如月色下,看见了穿越现代的宋人。

2300年文化,79多座的古桥,从古到今,将甪直的风貌在千秋万载的风雨中,一一尽显。虽有历史的变迁,虽有岁月的磨蚀,但在甪直依旧可以寻踪到江南古镇的韵味,“甫里八景”的踪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2703/

甪直:江南桥都的风雨春秋的评论 (共 5 条)

  • 无不为之
  • 莫名
  • 都护府令尹
  • 风语
  • 浅笔抒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