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物质与精神——关于作文之浅见(之十三)

2012-06-23 23:27 作者:钓雪无痕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物质与精神——关于作文之浅见(之十三)

2012-06-:10:02|分类: 教学简论 |标签: 字号大中小

何谓物质?何谓精神?若要明确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因为认识能力的不足和敏感度的差异,再加之阅历的局限,往往影响我们的认知:毕竟认识概念性的东西,需要足够的理性认识,而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内涵,光凭感性认识又往往是不完全、不足够的。但我们这里探讨的并非是完全的哲学的命题,只是基于生活与体验基础上的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我们都有着大脑,在外型上近乎差不了许多,但每颗大脑所想的问题,可就丰富多彩、千差万别啦。科学家想着怎样通过实验解决科学发现与科学验证等一系列的问题,工人农民想着怎样多生产产品,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换取更大更多的报酬,也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而从事美学创作的人,譬如画家、诗人等文艺工作者,则考虑如何创作出更多有丰厚意蕴的美学形象,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在歆飨读者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位……

也许,对于每个人来说,大脑就是个物质的外壳,而大脑所能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或者思维活动的指向就是精神。换言之,对于计算机而言,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物质,被称作硬件;我们无法看见,但又确实支撑计算机进行一系列内部处理的程序等数据就是精神,俗称软件。计算机质的差异在于系统内部的软件,而对于人而言,最大的差别,或者说形成差别的根源也在于人的大脑的内部精神活动。

还是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吧,老师布置孩子的任务,通常都是相同的,但最后完成的结局,往往杂然纷呈。今年的端午节,我别出心裁,为我的几个孩子,当堂布置一个写作任务,写作范围是我当堂传授的一些知识与信息,大多都是我们随意的互动,当然这些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集中而明确的指向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讨论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内容,包括来历,尤其是屈原的人物形象和所处的时代,他的悲剧意义等。我们还进行了一篇围绕《盲人摸象》展开的短文训练。最后,我们品尝了我自己栽种的数量非常有限的几颗草莓,这是我清早去平房采摘的。

我要求孩子们,根据课堂内容,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出某一“点”,交代清楚那一点是什么,揭示出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

结果,孩子们写的千奇百怪,表现出了不同的精神。可见相同的课堂,相同的老师,相同的选材范围,却因每个人物质储备(以往的)的不同和悟性的差异,显示出了不同的特质。

而写作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地方,也不外乎,要么选材不严,没有严格选取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要么开掘不深,只把材料充分展示出来,不揭示材料蕴含的哲学思考或者美学意义。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人的差异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借助寻常的物质表现出卓而不群的精神,让思想闪烁飞翔的意义!

(2012年 6月23日22时 端午节)

附: 今日练笔习作之一《 草莓 》

向阳小学三年级

闫子昂

今天,老师分给我们草莓,我分到的最多,是三粒,其中有一粒是青的。

我尝了第一粒草莓,有点酸,也有点甜,很好吃。我又尝了第二粒草莓,这粒草莓不小心被老师挤了一下,这粒草莓一点也不酸,很甜,也很好吃。第三粒草莓是青的。我开始有点不敢吃,但最后我还是吃了,它没有我想得那么酸,还没有第一粒草莓酸呢!我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么多草莓!

老师说这是她起早去平房摘的,老师本来要去买粽子的,突然想起平房有草莓,就去摘了。

老师如果不去摘草莓,我们就连一个草莓也吃不上了。

(2012年 端午节上午十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3775/

物质与精神——关于作文之浅见(之十三)的评论 (共 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