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品味“百家讲坛”

2012-06-23 18:05 作者:庞青松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品味“百家讲坛”

庞青松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喝百家讲坛的酒,喜爱它的主讲人,主讲人个性鲜明,学识渊博,出口成文成诗,他们都是技艺高超的调酒师,把古代经典、历史调成一杯杯美酒送给无数的观众;他们徐徐走上讲坛,以生动的讲解轻轻地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英雄再生,让历史再演,让经典微笑,让灵魂苏醒。喜欢它联接大众与经典的使命;喜欢它那精美的画面、动人的背景音乐。爱上“百家讲坛”,始于2006年10月听于丹讲《论语.心得》,那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忙碌了一天的我,坐在电视机前,不停地选择着电视频道,不知不觉,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于丹那亲切自然的笑容……

于丹的讲解,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全是用诗化的语言,旁征博引,故事穿插,感悟不断,优美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且先听听她是怎么样开篇的:“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在这样形象的比喻面前,谁还不懂真理有多朴素么,谁还感受不到真理那勃勃的生命力么。在讲解了《论语》中所主张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处世之道时,她这样说着感悟: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已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于丹就这样使经典变得质朴而又温暖,让我们隔着几千年的时空,却能感受到圣人的智慧和慈祥,仿佛他就在我们的身旁;于丹就这样代表孔圣人轻抚人们的心灵,教人怎样对待人生的理想、缺憾乃至苦痛,怎样对待亲人、朋友及同事,教人仁爱,教人智慧,教人高尚,指点我们怎样获得快乐的人生。声声唤醒独行人,句句说到心头上,把孔子的“仁爱”思想诠释得温暖无比,在海内外,掀起了学习《论语》、播洒仁爱的热潮。我个人认为,于丹是真正的“超女”,真正是才貌双全,她的心得之语是该栏目中最美、最流畅的语言,听她讲课,你想不激动都困难,她的感悟能说到你心底最脆弱的地方,她的那些充满真性情的语言能唤醒你最美好回忆,她那些顺手拈来的故事让你一睹特级调酒专家的风范……纵然也有人挑她的刺,在她售书仪式上抗议,但我要说,于丹的才气你不得不佩服,不信,你就在台下试试,看有没有她那样美的语言。就是从听于丹讲论语的那一刻,我深深地爱上了“百家讲坛”……

接着又观看了王立群讲《史记.汉武帝》《史记.项羽》。王立群是河南大学的教授,他的讲授风格显得特别大气,充满激情,讲到动情处,能让人与他同悲同喜,他善于把人物的命运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让现场充满一种荡气回肠的氛围,他在讲英雄项羽时,绘声绘色,激情难抑,让人既为项羽这位绝世英雄的勇猛而激动,为其突围绝杀而喝彩,又深为其缺乏政治头脑而遗憾……他也是特别善于设置悬念,抓住观众注意力的人,讲解中,常把最精彩最紧张的一幕放在前面,记得在讲《史记.秦始皇》时,他特地以“荆轲刺秦王”这一颇富传奇性和戏剧性的情节开篇,再用倒叙的方法追述秦国的兴起;在讲秦公变法一节时,他也是先把变法专家商鞅的仓皇出逃放在前面描述,让人有一种月黑风高,杀手四伏,世事无常,风骤来的感觉,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令听者欲罢不能……至此,已深深爱上了“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怎么办得这么好啊,一时心中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打听,才知道,这栏目早在2004年就很红火了,而自己因埋头于教学竟然从来不知道!我只有惭愧自己无知的份了……再一注意各路传媒,原来,这之前的阎崇年、易中天、马瑞芳已通过“讲坛”红透了海内外的传媒,那已是70高龄的阎崇年果然是能把学问当评书来说,把历史当故事来讲,正是“书斋藏50年,70登坛开新风”,他主讲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把尘封几百年的历史真实、形象地再现于讲解中。据说在某期开讲中,因特殊原因,现场只有一个观众,但阎先生却是从容挥洒,顾盼生情,仿佛是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讲得神采飞扬,这需要有何等的修养与功夫啊。“百家讲坛”也就从此以它独有的方式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而易中天讲《三国》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小说《三国演义》已融进了每个人的生命中,现在要想在大家面前还原历史,讲一讲与小说不尽相同的故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本领,既要尽量客观地再现历史,又不要伤害观众们的老感情,为此,易中天先生采取了以正史《三国志》记录为主,辅以野史传说乃至戏剧、小说等资料的方式进行讲述、比较,让听众心平气和地判断,同时以现代人的时尚语言去描述历史,大胆、幽默、形象,更重要的是他的讲解形成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模式,增强了历史的可听性和文学性。他告诉我们: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三种面目,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而相应地,对待历史也就有了三种读法——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个人意见。他讲课的语言也为“百家讲坛”栏目注入新的特点,即现代生活气息浓,幽默感强,记得他在比较郭嘉和诸葛亮的政治眼光时是这样讲的:在大家都认为袁绍是绩优绩股时,郭嘉却看出那是垃圾股;而在大家都以为刘备是垃圾股的时候,诸葛亮却把他看作绩优股……在讲到小说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时,他这样描写刘备第三次去茅庐的情景——到草堂之外,就要拱立阶下,诸葛亮高卧不起,他就要一等再等了。那心情,已不像一个礼贤下士的招聘者,倒像是上门求婚的痴情人……易中天的讲解,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继阎崇年之后再开新风,再掀读史热潮……而老大姐马瑞芳则一方面以她名作家的本领把《聊斋》中的人鬼情演绎得催人泪下,以此激浊扬清,一方面不遗余力地以她的资历支持坛上推出的新人,更厉害的是她居然把主讲人的故事、经历全搬进了《“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又有年轻潇洒的康震讲《苏东坡》《李清照》《李白》等,康震是一位典型的才子教授,他潇洒而又庄重,短发微偏,内着白色衬衫,紫花领带,外着黑色西服,眉宇间散发着一名优秀教师特有的睿智,举手投足间都诠释着“师表”的境界,他年少得志,传统而又时尚,讲的又都是古代大文豪,收视率很高。他的讲解有以下几个特点:对古代的文豪们充满无限的敬仰,并把这种敬仰自然地融进了他的品评中,从而感染听众,在康震教授的眼中,李白的诗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和艺术象征,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最令人动容,苏轼是数百年难遇的奇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女性;以文豪们的身世、经历、才情、业绩、人品及其理想与现实之矛盾来全面展现他们的传奇人生;讲解中体现出对文豪们的深深理解;对文豪们的原著作了精辟的评价,特别难忘他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概括,他说词的上阙展现的是“惊心动魄的美丽”,下阙抒写的是“潇洒多情的感伤”……

再后来,“百家讲坛”又推出了几位颇有个性的主讲,一位是《说武则天》的蒙曼。要说武则天这个人,我是从心底厌恶她,因为她为了自己成功,为了权位,为了一逞一己之快,不择手段,不惜残杀六亲。但却很喜欢蒙曼教授的讲述,历史的风云在她淡淡的微笑中娓娓道来,她的语言是最通俗易懂的了,真正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她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也很到位,在讲解《长恨歌》中,她认为,唐玄宗主动与太平公主结盟这一举动是非常高明的,把当时的三大股势力紧密结合起来了。实际上,这次结盟对李隆基来说确实是有百利无一害的,正是这次结盟决定了韦皇后的惨败。她还以“勇气、运气、人气”精辟地概括出李隆基政变成功的根本原因。对唐玄宗与宰相张九龄之间的关系、广运潭盛会、文士风流等都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看她怎么描写广运潭盛会:从江南来的300多艘小船朝望春楼逶迤而来,每艘船上写有一个江南的地名,船中间装着产自江南的大米,两边是各地的土特产,船夫着装统一,头戴大斗笠,身着宽袖衫,脚踏草鞋,一派江南水乡的装扮,放眼望去,百浆齐飞,动作一致,驶在最前面的一艘船上有100名江南美女,姿态阿娜,弱柳扶风,娇花照月,船头一个帅小伙,身着水绿色露出一只胳膊的短衫,披着一个锦半臂,头上系一根红带子,他立于船头高声领唱《得宝歌》: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舟船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更妙的是,帅小伙领唱一句,身后的美女就一齐欠身挥袖应声和之,面对此情此景,唐玄宗是高兴得哈哈大笑,两岸看热闹的百姓的欢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这情景仿佛是今天才可能有的盛会呀,蒙曼就这样绘声绘色地把开元、天宝初年的繁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再看她分析唐玄宗与张九龄的关系:先是张九龄像一个偶像一样走进唐玄宗心中,他的才学,他的风度,他的气质以致与人不同的飞身上马的姿势,都令玄宗赞叹。而张九龄也十分书生气,别人都为玄宗献上金镜作为生日礼物,身为宰相的张九龄却是自编了一本历史小册子(《千秋金镜录》)送给玄宗,且自认为是最好的礼物,他告诉玄宗:“陛下,你照别人送的镜子,只能看得到自己的长相;你照我送的这面镜子,能知道国家兴亡的道理……”而在“文士风流”一节中,她又这样描写玄宗、李白、杨贵妃之间的故事:在一次赏牡丹花的过程中,因为玄宗要听新曲,请李白作词,李白趁着酒兴现场写出《清平调》三首,因歌词写到杨贵妃的心坎上了,于是贵妃亲自领唱,玄宗则以一玉笛和之,且每逢转换处,玄宗故意把笛音延长,传递对贵妃的似水柔情,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歌声中,得意的杨贵妃春色飞扬,风情万种,花面相映,三位主人公,一个是盛世唐朝的形象代言人,一个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旷世才子,一个是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他们在美酒、名花的见证下一起演绎了一段不可复制的文史佳话……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而又酣畅淋漓,我感觉,蒙曼的讲解是越来越精彩……另一位是渐江大学的副教授段怀清,他的讲述风格,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百家讲坛”栏目的导演在物色主讲人上的高明之处,段怀清是一个特别儒雅倜傥的年轻教授,文质彬彬地站在台前,未曾开言先有几分微笑,有很强的亲和力,镜片后面是一双能洞察对方心灵的大眼,他的讲授语言也特有磁性,常让我觉得他就像故事中的那些男主人公,而他讲的内容正是古代四大爱情悲剧:《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他的体态语言是最传神的了,讲解中,他时而挥手,时而皱眉,时而作惊讶状,时而作感慨万千状,时而设问……可以说,用这样一个有着明星相的教授来讲爱情经典是恰当不过了。在众多的讲解者中,钱文忠主讲的《三字经》是特别有意义的,正如他所言“愿以无涯之学,度有涯之生……”他的愿望在解读《三字经》中得到了尽情的抒发,这不仅在于他在讲解历史脉络中向听众介绍了相关的历史故事,阐述了学习的道理和方法,用生动的细节诠释了一系列成语、名著,更因为他在其中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形象的传播,听他讲《三字经》,倍感传统美德的亲切,通过他的讲解,我贴身地体会到《三字经》是为人处世,读史学文的宝典,是天下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天下老师颁给学生的最棒的奖品,是千万个你我励志明心的精良读本……还有讲《两宋风云》的袁腾飞,据说他的讲课视频曾被他的学生挂在网上,他的语言有幽默感,听他的课感觉特别轻松,而讲《苦命的咸丰皇帝》的喻大华给我的印象是特别实在,他那不紧不慢的语速和较浓重的鼻音也让人越听越爱听……

喜欢看,可惜节目播出的时段对我来说并不理想,中午的首播是看不成的,不睡午觉便无精力给自己的学生讲课,而晚上常是近11点30左右(现在改为22:40了)才重播节目,上班劳累了一天的我总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时,节目便在预告下期的内容了。于是开始关注书店里有没有“百家讲坛”的期刊了,去书店一找,果然有,但每一期上只有部分是央视讲过的,觉得不解瘾,那时,我天天往书店跑,一连15天,书店里终于陆续出现了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钱文忠、阎崇年、蒙曼等教授的讲稿专集,于是一股脑儿全买回。但读书享受不到音乐与画面的美,更听不到主讲们那个性化的声音,幸好,后来有人告诉我可以在互联网上看,从此,我一有空便在网、书中间畅游了……

渐渐地,受其影响,常常给学生推荐这一档节目,我说:“不论你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都应当看一看‘百家讲坛’,坛里是清亮环保的葡萄美酒,只要你能认真地看一次,你就会深深爱上它,它通俗而不媚俗,它高雅而不自矜,它能让你深深地爱上文学和历史……”有时候也试着学习该栏目中的一些讲课方法,讲课中,引用一些古诗文、故事,有时候也力求让语言优美一些,适当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法增添讲授的文采,追求表达上的抑扬顿挫以及诗情和理性,虽然只是模仿,但也还是有效果。记得有一次讲“古诗鉴赏中的爱情”,我模仿名家们的方式给学生讲述了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把故事分为相爱、分手、重逢、题词、结局等环节,用观点带故事,故事带诗文,还真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当我深情地呤诵“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诗词时,学生们也被这真实版的“孔雀东南飞”所感动,他们的心被主人公的命运紧紧揪住,这样,在听故事中较轻松地理解了《钗头凤》词及《沈园》系列诗的意蕴…… 在讲解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时,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鲍鹏山新说《水浒》中的一些方法,用观点带故事,把林冲、武松、鲁智深三人的不同性格不同遭遇讲述给学生听,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也让学生听了一节“仿百家讲坛”的课……

我衷心地希望“百家讲坛”这一栏目永远年轻,越办越有品位,既不高高在上,又不落于流俗,而要以它的端庄、亲和、醇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眼前,“百家讲坛”正在热播的是康震主讲的《唐宋八大家》,同时,另一位著名作家毕淑敏也即将登台向我们带来《破解幸福的密码》,我们还是赶快守到电视机前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3625/

品味“百家讲坛”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