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是月亮惹的祸

2012-06-11 21:31 作者:散文网友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如光明、高洁、团圆等等,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伤感的代言人。在它清冷的光辉下,人间不知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这些事情的发生,或因它而起,或与它有关,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都是月亮惹的祸。

唐代的诗人对月情有独钟,在他们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月亮的影子。无论是一轮圆月,还是一勾弯月,都会经常拨动他们的心弦,给诗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引发他们无限的感慨。此时,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从一些描写月亮的诗中,我们不难读到古代诗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

月亮极易触动人们思念心情。思乡怀人也许是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情结,古代诗人们在诗词中常有反映。广为传诵的有李白的《静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光明而又清冷,孤身远行的人看见它,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从而想起家乡的一切,想起家乡的亲人。这首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真挚深切的思乡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的四句,前一句写“望月”,后一句写“怀远”,诗中描写分处两地的情人,在银色的月光下,因为相思度过的一个不眠之夜。通过情景交融的意境,抒发了情深意远的情怀。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洁白的月光落在中庭的地上,此时鸦雀静了,桂花也沾满了露水,秋思随着明月的清辉,究竟酒落谁家呢?诗中充满了感秋之意、怀人之情,蕴含着思深情长的意味。

月亮又会牵动人们别离的愁绪。“长安一边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中的一首。全诗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四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捣衣声,声音随着萧瑟的秋风散开,传出的都是思念玉关人的深情。诗中表现了期望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如果说这首诗写的是思妇念远,那么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写的就是征人思乡。“回乐峰前沙似,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朝虽然强大无比,但边关还会经常受到外敌的袭扰,以致战事不断。诗中描写戍边将士身处沙漠前线,在一个清冷的月夜,听到一声芦管吹响,顿时引发了浓厚的思乡情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见于杜甫的《月夜亿舍弟》,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遭逢乱世,亲人离散,抬头望月,忽然想起远方的兄弟,因音信不通,生死不明,于是心中夹杂着阵阵焦虑不安。诗人之所以强调今夜的露白月明,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怀想、对亲人的思念。

月亮还会唤起人们无限的感慨。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有圆有缺,有升有落,从而引发了古代诗人无尽的遐想。“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有关生命哲理的问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日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亮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如流水,上演了代代更替的一幕又一幕。诗人从月亮想到人生,感慨人生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流水,显得多么渺小,又是多么无奈。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因《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成为大家”。“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诗人营造了一个倘恍迷离的氛围,把哲理的思考与对月亮的形象描绘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揭示了人生短暂而渺小、宇宙伟大而永恒的道理,表现了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的这首《江楼感旧》画面清淡,意味悠远。诗人在一个寂静清凉的夜晚,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置身广衮无际的大自然中,面对水天一色的明净景致,不禁感叹风景依旧而人事多变。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

又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在现代的人们看来,月亮实在是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太多的心愿了。它不堪重负,又欲罢不能;它本无好恶,却舍已为人。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元素,深深植入人们的思想深处,仍将一代一代传唱下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8433/

都是月亮惹的祸的评论 (共 3 条)

  • 暗雪
  • 依儿
  • 风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