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触摸赤壁

2012-06-11 08:59 作者:邹平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一块烧得发烫的热土,历经一千八百年的风冼礼,仍带着时间的体温在讲述那一场硝烟弥漫的赤壁之战。据史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余万大军进攻东吴。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之短,施以火攻之计大破曹军。其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倾之,烟焰张天,人马溺死者甚众。”

战争烟云虽已在赤壁山与南屏山的上空飘散,但战争遗迹犹存;战争史实被历史的沙土遮掩得严实,可“折戟沉沙铁未销”,分时在那残缺而腐朽的戟上见到了战争的残酷,见到了血泪的滚烫。

而今我在曾经被一把冬里的大火烧得烫烫的土地上,跺了两脚,欣喜地听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的巨大声响。于是,我不得不怦然心动起来。

我沿着金鸾山走,不久,一棵偌大树冠的千年古银杏遮挡了视野。在我的眼里只有他,他在风雨飘摇中长成了连理枝,如同一对以千年印证着情的患难夫妻,相濡以沫的顶着风雨,顶着烈日,把满树的枝叶,满树的翠绿耸入云霄。

据传,这株千年银杏是庞统亲手栽种的。传说中的古银杏真的是庞统在战争的缝隙里亲手栽下来的吗?时间已模糊了历史,无从考证。但人们仍然相信这株银杏树与凤雏有关。在树旁不远处,确有“凤雏庵”这么一处庭院。可以想象,当年凤雏先生,手持兵书,若有所思地走出凤雏庵,转着转着就转到了银杏下,苦苦思索着如何献上一计才能打得赢赤壁这一仗呢?

我拐过一道弯,就上了南屏山。拜风台现身眼前,在黄昏的余晖照射下,映红了拜风台。他异常伟岸地伫立在江风中,以傲视的眼神笑看历史风云;但他又显得斑驳,以沧桑千年的积淀孕育着远去的历史。站在拜风台下,纹丝不动的,犹如当年在台上看诸葛亮在冬季借得东风的军士。骤然,狂风大作,不知这一股从历史深处吹拂来的风,就是那一场东风吗?历史竟奇迹般演义出来,在那么寒气袭人的冬夜,诸葛亮却借来了东风,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周瑜解了围。否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锁二乔”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往前走着,就是赤壁山。一尊周瑜石雕像映入眼帘。夕阳西下,余晖映射在周瑜的盔缨上,熠熠生辉。只见他手持利刃,英姿勃发地傲立于滔滔江边。当年,他就在这里指挥作战的,目光炯炯有神地凝视着两军厮杀。这一片厮杀声淹没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拍岸声,顿时,血流成河,染红了江水,染红了赤壁。以至于今天,在赤壁矶头,殷红的“赤壁”两字赫然刻在潮起潮落的红岩石上。它一望就是一千多年,仿佛是在回想当年那一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烟尘。刹那间,千军万马驰骋于胸间,惊涛骇浪激荡于耳际,宛如自已置身于千载之外的那个火光冲天的战场上。

可我却是这场战争的一个逃兵。当千军万马在我背上踩踏过去的时候,我在“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惆怅思绪上站了起来,唯独听见渐行渐远的厮杀声已成为历史的回响。看来,我注定不能被波涛汹涌的浪花淘出来,然而他们,如庞统、诸葛亮、周瑜等等,正如苏东坡所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尽风流人物。”

我无非是一个游客,用双手触摸着他的沧桑,他的厚重。慢慢地,宾客如云,游人如织,如潮般涌进赤壁风景区来。当历史走到今天,这场战争的遗迹以一个历史老人的身份,以博大胸襟接纳了来这里凭吊瞻仰的人们。他们,这些风流人物,永远想不到,一场战争居然催生了一个地方的经济繁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8047/

触摸赤壁的评论 (共 2 条)

  • 风起的日子
  • 风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