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桥古镇情悠悠(散文)

2012-05-31 12:04 作者:胡海刚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我常听父辈们讲,在离家乡一百五十公里的铁山以西有一个石桥古镇,它不仅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而且还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参工后,我曾多次利用下乡的机会,造访这个红色文化古镇,那种难舍的情结才从我心中慢慢释怀。

石桥古镇位于四川东北,南临渠县、西接营山、北通平昌,距成都五百余公里,距达州城六十余公里。始建于汉代,毁于明末战乱之时,后由“湖广填川”的“大军”重新修建。古镇传统的烟花、龙灯、狮舞、唢呐、烟火架、翻山跤子等特色文化,蜚声华、享誉神州。近年来,省、市领导为打造地方文化,将该镇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线、”“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我有幸会同文联、作协的同志到石桥古镇采风。古镇已从去年对景点进行规划打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北边是一个精美的纪念馆,中央矗立一座雄伟的列宁纪念像。在后天晴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进入古镇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四座石牌坊。它们由东至西沿街而建,高大威严、隽永古朴。尽管已历经近两个世纪的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但其精雕细镂的花草虫、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等仍能依稀可辨。这四座牌坊分别建于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两座属马家,两座属徐家,每坊额端均镂雕“五龙捧圣、”蕴含“八仙”、“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二十四”等历史经典故事。其中,两座为旌表“节孝”,一座为“封诰”,还有一座为“诰封宜人”。据说,这几位贞洁女子分别是奉征大夫马芳之妻许氏,故武生徐定国之妻汪氏、故处士徐大点之妻李氏等。凝望着这些貌似伟岸、唯我独尊的石牌坊,我不禁为那些独守其身的封建女人感到悲哀啊!

在第二号牌坊的横额正中,刻有“列宁”两个大字,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诞生。据史料记载,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发动了我国著名的“宣达战役。”红九军十一师政委叶成焕、师长陈再道,从巴中、平昌挥师南下,率先屯兵石桥古镇,一举解放了邻近九乡八场的劳苦大众,并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后来,红军北上抗日,白军反占了石桥镇,疯狂地屠杀平民百姓。当地进步青年冯占信、唐武典、潘志锋等人加入了红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革命标语,被群众用石灰掩盖起来,直到解放后,这些革命标语才重见天日、大放异彩。列宁街由此遐迩闻名。

列宁街由原太平街、新场街、鲁家坪组建而成。全长694米、210间木古质房、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虽经重新修整,但那凸凹不平的青石板、依稀斑驳的石灰墙、古朴隽永的石牌坊、血雨腥风的列宁街,无不渗透着历史的遗迹。岁月变迁、时空交错,仿佛让人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古只有缘能尽,世间哪有情尽桥。我一路琢磨,石桥的确与“石”有关,如石路、石墙、石街、石牌坊,而桥却少见。有石无桥,何称石桥?难道古人早有预料,这个古镇将沿着红色之路,对外连通和平之桥、希望之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2985/

石桥古镇情悠悠(散文)的评论 (共 5 条)

  • 谭学士
  • 枫叶
  • 惜缘
  • 孟杨
  • 风语
    风语 审核通过并说 问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