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活居住之地的选择

2012-05-08 12:03 作者:野火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生活居住之地的选择

文/浩涛

当今社会交通的发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和通畅。托旅游开发的福,人们可以随便去到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或长或短的逗留和生活。而没有太多的干扰,实在是莫大的幸福。无论繁华都市、城市乡镇、平原田野、高原山间、绿色旷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精神向往去选择。信息的通畅让就算最边远的地方都能够接纳淳淳游子。不会因为地域文化差异和行为习惯产生太大的距离。

在没有工作的要求和特别的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和他生活习惯相适应的地方居住,这些生活习惯与他出生、成长、工作过的环境息息相关。一个人在他性格成熟之前可能会在多个地方生活过,哪一处的生活会占据他情感的重心,他在最终选择居住地时就会偏向于那个阶段的自然环境、人文氛围与生活饮食习惯。

说到饮食习惯不得不想到南北东西的明显差异,一个以大啃馒头和猛啜面条为主食的人到以小口嚼米和浅尝清汤为主的地方多少有些不得劲。吃不惯是次要,以这些方式饮食的人群的性格不会象饮食改变那样来得容易。时常让人会产生“怎能耐他何?”的无奈……

自然环境是很容易适应的,几天或一星期大多数人就能够将身体的不适应感消除。只是在平阔的视域生活惯的人到了一个群山围绕,出行处处受阻的山区也是比较难受的。看过一部电影,记忆尤深:一个驻扎在韩国的美国士兵,他之前生活在美国开阔的西部,当他整天面对围堵他视野的绵绵群山,终于觉得整天如困牢狱,东方人有极具诗意附与的山岭却像一堵堵黑重的高墙无时不堵压着他的心脏,在不能证实自己精神病变而退伍尚需时日的情形下,他最终无法忍受而拔枪自尽。这是一个对生存环境差异太大而自身无法改变,导致精神崩溃的例子。对于我们中国人极具隐忍和善于变通的性格,好像罕于会发生此等环境制约生存的悲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至于人文氛围,也好处理,和人相处的学问每个人都多少懂得,当住上一段时间,有了些熟悉的邻居朋友后就会融入当地的社会,不觉得孤独了。只要不处在信息不通和顽固习俗或有仇视心理的少数民族地区,是不会有文化意识上明显的隔阂。

虽然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是人们还是更愿意选择能符合童年时期生活过的景象地来生活,因为在一张从未使用、干净的底片上总是会留下最为清晰的影像和饱和的情感色彩,这些景象和色彩会伴随他的一生。——童年的生存、生长记忆决定和影响每个人一生的情感世界和价值取向,它是如此的短暂!却又如此的重要!

现在的家长看到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他们的紧张转移到了他们的孩子,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会让很多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会缺乏自然环境适应的能力,因为在他们最需要这些人类最基本的自然感受和情感附与的时候,却被五花八门的早教内容所填充。这些为将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的教育方式,不知真能够让他们成为将来社会的力量?还是他(她)个人一生的悲哀?

生活之地的选择似乎比较容易选定,对于选择之处的适应情况却因人而异,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能够很好适应移居地的人应该首先对于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自然的融合,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能够深入的理解并认可。对于本地的交通状况和购物环境熟悉,比如具体到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线路到某一处,随便一个地名就能出现在脑海中地图的某一点上,生活中需要的衣服、食物、生活用品清楚的知道到某处的购物场所去选购。这种对于移居地的熟悉如果能像对于自身身体般熟悉程度后,那么他就已经和当地融为一体,舒展自如,行动方便,精神上就能产生“家”的自在舒适感觉。反之,就算在一个地方生活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他依然会觉得是“旅居”某地,无法将飘浮的身心安置。

当我们不愿意再去为了生活奔波劳累,不再被潮流生活所吸引,不需要被工作所约束,而将重点放与生活之上时,你会首先考虑自己的生活居住地的选择,如果不能将一些重要的因素考虑好,就会带来不断迁居的麻烦。而在自己的童年生长环境,对自己学习、工作、感情影响深刻的环境,对于以前成长的环境和气候,饮食习惯,人文环境都比较接近的地方生活,就会产生身体的无比舒适和精神的安闲稳定,才能达到生活的自在享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1659/

生活居住之地的选择的评论 (共 5 条)

  • 叶落萧萧
  • 吴春虎
  • 风语
  • 水水
  • 惜缘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