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货郎•拨浪鼓

2012-04-18 12:41 作者:燕归来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通通通通”“咚咚咚咚”,拨浪鼓声一响,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跑出大门,蹦跳着奔走相告“豁狼来了”“豁狼来了”(小时不识字,呼作平声轻声,何以谓之“豁狼”呢?百思不得其解,也就囫囵这么叫着,识字后才知是卖货的郎官儿)。俏媳妇、老婆子也抿了头发,整了衣襟,踱出门槛儿,红家的小黑狗也跑出来冲着货郎“汪汪”着。

货郎老头儿,个子不高,黝黑清瘦,弯腰驼背,推了他的木头推车,载满琳琅的货品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儿,招揽着老人孩子们。他停下车,拿下搭在脖子后面的助推带,再拿下挂在车把上的杌橙子,坐着擦汗。

孩子们一哄而上,把货郎老头围在中间儿。有伸手要玻璃球儿的,有要糖豆儿的,有要皮筋儿的……货郎老头忙不迭了,伸出手臂一划拉,把孩子们的小手儿拨拉一旁,“一个一个来,甭着急,排好队,有糖豆吃。”孩子们听说有糖豆赏,便乖乖排成一队,小黑狗也安静地歪着脑袋瞪眼瞧着,摇着尾巴。

勇子拿一大把牙膏皮,换了五个玻璃球儿,红心儿的,黄心儿的,绿心儿的,蓝心的,紫心儿的,花花绿绿,明晃晃,亮晶晶。这回可有的弹了,高兴地他赶紧一把装进了裤兜,走一步,哗啦哗啦响。

苇子姐要皮筋儿,五颜六色的十多根儿。小红要发卡,她挑来选去,拿不定主意,最后选一个粉红色的,正合她的名字。立马夹在发间,美的她直窃喜。

我们家还没有刷牙的卫生习惯,所以家里没有牙膏,自然也没有牙膏皮来换东西。只能拿旧鞋子,破棉絮来。上回货郎老头来我们这儿,就想要那面溜光的小镜子,只因没有足够的破烂儿,也没有得到,煞是败兴。这回翻了半天,才找到一些破铁头。老头勉强换给我一面圆圆的,镶着绿边儿的小镜子。终于,我也可以像李家的燕子那样,玩照太阳的游戏了,好好晃晃她的眼睛。我雀跃地往墙上照着太阳,一会儿照成圆圆的,一会儿晃成一条光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货郎老头儿赏我们一人一颗糖豆,我们吮着糖汁儿,各自玩耍去了。婆子媳妇们也围拢来,要些针头线脑儿,回头绣花儿,纳鞋垫儿。

货郎一边儿挑选着大人们要的东西,一边儿和他们谈笑风生。他一路摇鼓卖货,也一路兜售着捡来的奇闻异事。

人们逐渐散去,货郎弯腰低头搭在脖上车带,两手抓紧车把,起身离开,渐行渐远,不一会儿,拨浪鼓又摇响了……

在那个物质贫乏,公社百货店稀少的年代,货郎便成了一个流动的百货店,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一来,老家的街巷节日似的热闹。男女老少,猫儿、狗儿,欢声笑语。

宋代李嵩在货郎图中就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蹦跳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那些眼花缭乱的货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南宋市井生活热闹淳朴的一面。

今天,偶尔还能听见几阵卖豆腐的梆子声,收破烂的吆喝声,拨浪鼓的声音早已消失在都市的喧嚣中,湮没不闻了,但一丝丝温馨的情愫还会不时悄然涌出脑海,弥漫着,蔓延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22133/

二、货郎•拨浪鼓的评论 (共 1 条)

  • 惜缘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