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不该如此

2012-04-11 14:33 作者:秦之月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过几天,就是母亲去世周年的祭日,在老家家中,来了很多人,有一些是听过没见过的,有一些是丢失了二十年的,当然,还有些新认识的朋友,该来的都来了,大家都很忙。于是,不大的院落里塞满了吵闹声,以至于我不好意思闲着,假装的要忙一下,在试过了挑水劈柴火之类的艰巨辛苦之后,我决定还是发挥自己侃大山的本事,在众人吃饭喝茶休息时,从天气谈起,历史文化人生阅历的一通神侃。我发现,我的言谈除了能逗引起大家忆苦思甜的精神和显现了自己的存在外,大家并不认真的听。然而有一个人,却自始至终的静静的做着我的观众,看着他还幼稚的脸蛋和一眼的神往,我看到了曾经的我。

因为没有我必须做的事,我睡的晚起的也晚,偶尔早起一点,星星还在天际间眨着眼睛,远山朦胧中更显雄壮,隔壁的灯亮着,他已经开始收拾上学的东西,沉甸甸背起,仔细的关了灯,出门了,朝着院子里数星星的我问了一声好,然后消失在晨曦的薄明中。

他上学去了。

他上学的那个学校,二十多年前也是我上学的地方。那时我也是这么的早,在星星还没散落干净的时候走,在星星已经布满星空的时候回。三十年间一轮回,到了下一代起早贪黑的时候了,没变化的有,除了天空的星星之外,还有那所矗立了半个世纪的学校,曾经奶奶嘴巴里的学堂,好像还没有变成危房,佩服那个时代修建得扎实,也要表扬那个时代的精神。虽然有一丝悲伤,爷爷读完了儿子读,儿子读完了孙子接着读,在城市中十几年就要拆了重建一次的年代,我的老家却保持着继续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勤俭持家的作风。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学校的桌椅板凳好像换过几次了,是从城里的教室里换下来,千辛万苦的送来了,我们的孩子们被要求穿上新衣服,整齐划一的列队欢迎,锣鼓喧天的表示感激之情。

弱弱的想一想,要是能不换,新的东西直接送来,多好啊!

有一天晚上,在他写完作业后,我问他到学校的路径,山川沟壑,平途溪流,居然没什么变化。我不知道为什么问了一句累不累,他犹豫了一下,说要是有个自行车就轻松多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由得想起那个夺取几十个孩子生命的校车,连而广之,想起不远万里到达异国他乡的校车,想起城市学校门口停放的轿车,想起机关单位里的……不该再胡思乱想了。但是他的眼睛还闪烁着希望的光,我只好说,会有的,不过得等你大一点,能骑上去的时候。

他在这空洞的答案中满意的睡了。我回到凌乱的世界里,众人还在忙,还是没我什么事,那么,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胡思乱想去吧。可惜空中没有月光,也没有星星,逗弄不起诗性,才想了一句“乌云是月亮的遮羞布”,堂嫂一盆腥臭的洗锅水哗啦一声倒在了我的头上,我在惊秫中站起,堂嫂抱怨声响起,“哎呀呀,这黑天半夜的你蹲树坑里做什么的呀?”我抖落脏污,赶紧的连声承认自己半夜三更蹲树坑的错,打发她去忙,自己找水来洗,想着她这个“蹲”字用得巧,虽然我是坐在树下面,也没有坑,免不了还是叫人想起某些事来。这样的一阵折腾,诗是做不成了,众人也三三两两离开回家休息,我却没有一点睡意,随意翻看今年送来的去年的报纸,知道我们的孩子该有多么的幸福了,虽然那是去年的,但孩子们每日三元的伙食费已经讨论过了,居然是一袋牛奶再加一个鸡蛋!

可惜的是,这事好像还必须得进一步深入的细致的讨论下去,因为政府要求学校办一个干净的校园小食堂,东西南北的关系户都开始抢占“从天而降”的馅饼,好像连一些代课的老师都放下课本加入进来了,竞争相当的激烈,有关部门为此头疼不已,开始着手制定方案,虽几易其稿尚没结果,于是,要求家长和孩子们耐心的等待。这是应该的,时代进步了,效率要讲,质量一定得有保证。况且,既然是上了学的孩子,那肯定是断了奶的,不迟这几天的。

这样的想着,外边院子里已有脚步声,那是给孩子收拾早饭早起的大人,我放下去年的新闻,灭了灯,还是睡一会儿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8350/

原不该如此的评论 (共 9 条)

  • 惜缘
  • 秋瞑
  • 明月
  • 在乎你渴望
  • 466621008

    466621008心酸的现实。

    赞(0)回复
  • 兰花儿

    兰花儿只要心中有希望存在,幸福离现实就不远了。

    赞(0)回复
  • 可儿

    可儿校车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但治标不治本。不考虑现实的集中办学,是否适用当前的中国农村现实?难道非要用血淋淋的事实才可以换几部问标不治本的校车吗?

    赞(0)回复
  • 可儿

    可儿校车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但治标不治本。不考虑现实的集中办学,是否适用当前的中国农村现实?难道非要用血淋淋的事实才可以换几部治标不治本的校车吗?

    赞(0)回复
  • 可儿

    可儿校车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但治标不治本。不考虑现实的集中办学,是否适用当前的中国农村现实?难道非要用血淋淋的事实才可以换几部治标不治本的校车吗?校车换来了,官员们安逸了,可孩子们呢???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