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风中读一卷书

2012-04-11 11:26 作者:秦之月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怒海风云》,大概在小学四年级,或稍晚一点,那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散了学去放牛,跟牛郎一个职业。我没有牛郎的幸运,不期盼来个什么人把我带到天上去,虽然奶奶告诉我天上很美,能吃上丰盛的晚餐,还有许多水灵灵的苹果,但对于未经历过的世界,还是本能的抗拒,且在山沟里伴着老牛数星星吧。家中有一个大木箱,很不显眼,角落里静静躺着,母亲从来不动它,父亲闲时会打开来,翻出几本书躺下了看。我的记忆中,拥有箱子的应该是女人,装了花花绿绿的衣服或娘家陪送来的宝贝,不愿他人看见的。父亲是村子里唯一拥有箱子的男人。等我认识了几个字,能写几句下了刮风了的作文后,便提出翻看大木箱的要求,父亲在我允诺放牛后点头答应了。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山巅之上,在河沟深处,我陪伴着老牛,书陪伴着我,虽不是花前月下,也算是风无阻。《怒海风云》已不知所云了,现在能想起来的只有一个叫铁蛋的英雄儿童名字。《欧阳海之歌》、《青之歌》也是从大木箱中取来读的,我喜小说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除了上述几本,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都读了个遍,不管懂不懂,反正有了跟同学吹牛的资本。

读《三国演义》是在四叔家,那是一个春深的晚,煤油灯点着了,月光没送来春天的气息,鼻子没闻见盛开的花朵的芬芳,大人们不在,我和堂弟小龙看家,早早吃了饭上炕,躺被窝里读到关云长手起刀落,我便凝神静气,院子里什么东西“唰啦啦,唰啦啦”的响,从大门口响到了厨房檐下,从厨房那边又响到我和小龙睡觉的房子窗前,然后安静了,我竖起耳朵,寂静的轰鸣声震得耳膜疼,却只是一刹那间,“唰啦啦”的响动开始满院子游走了,眼前油灯的火焰似乎要变成了绿色,不由得毛骨悚然,汗不敢出了。战战兢兢捅醒身边熟睡的小龙,示意他听门外的声响。那时节正是农村鬼怪横行、神仙忙着捉鬼的年代,受了影响,对鬼怪有莫名的恐惧。小龙人小胆子大,窜唆出去看,便握了一把斧头一柄马刀,提着马灯悄悄开门出去,月光很好,银色洒满人间,连远处的山峦都清新巍然,院子里一卷塑料布在风中漂泊,“唰啦啦”响着四处游荡。虽安稳了心脏,却有点失望,两个人这么马刀斧头的来了,总该有什么意外的发现,然而没有,小龙继续呼呼大睡,我继续看三国,塑料布继续游走。

那时经济紧张,看书以借为主,很少有人自己掏钱买。我大概是村子上第一个掏钱买小说的人,那时为此挨过骂,现在有点自豪了。那年中考时进县城,父亲给了十块钱,第一次离开山沟沟,来到城市中,三五个同学一起逛大街,囊中羞涩,大商店不好意思进,街上人多吵闹,我便溜进了一间书店,随意翻看一会,决定买一本回去,核算留下店钱饭钱和回家的路费,刚好够买一本四元的《包公传》。那三天里除了进考场,我就躺床上读小说,虽成绩不错,顺利考进了县一中,回家后还是挨了父亲一顿恶狠狠的骂,父亲边骂我乱花了钱,边津津有味的读了书,然后出门跟邻居讲故事,宣传包公如何下阴曹审判官,到陈州放粮救了李娘娘。

年轻的心是锁不住的,那时社会像反整过的沃土,阳光晒过了,雨水浇灌了,充满了勃勃生机,只等播撒种子,便要蓬勃生长,读书看报和学习的氛围浓烈得炙烤人。我初一时的班主任苏震亚,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诗人,他教我学写日记,有时会叫我到他的宿舍里,读他的日记给我听,影响很深,至今未忘的几句是:早晨,媳妇拍打着我的屁股,说阳光照在屁股上了,还不起床。他读得津津有味,我听得面红耳赤,因为我联想到了媳妇和屁股。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收集剪下的自己的手指甲,我看见时已收集满了三四个墨水瓶。他的祖上,出过好几个进士。可惜的是,后来他喉咙生病了,再不能站在讲台上,便转行干其他的了。

上高中后学习紧,读小说的机会少了,开始读一些散文杂文,培养了不挑食的好处。我的语文老师是师范中文系毕业的陈国荣,高高瘦瘦的,很精干,讲一口跟新闻联播有差距的普通话,字写得很漂亮,喜欢朱自清和郁达夫,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讲了一周时间,气氛渲染得格外悲壮,惹得北京什么中学的老师来观摩。陈老师的做法是常常收了我的日记去阅看,还会批上阅看的日期,或写几句勉励的话。我就诚惶诚恐了,不敢在日记中胡乱的写上悄悄话,这样的写日记习惯到现在还留着遗存,想起那个爱好照相存档的人物,没有遇上我的老师,该大大的遗憾一下。那时也买过几本书,印象深的有《古塔上的风铃》,最喜欢的是柯云路先生的《京都》系列,因为它让我懵懂初开,知道了谈恋爱的浪漫和激情,还有恋人雨中游园,会多一份清新和洒脱,渐渐向往起来。

那几年金庸的小说开始风靡,可惜我手头实在拮据,有心而无力,我的一位父亲是副县长的同学有全套的金庸武侠小说,但他小气的很,除了借给女同学外,男生们基本看不到。我很幸运,有一位女同学偷偷转借给我读,至于最后那位县长的公子知道了,把我的几本书从教室窗口扔了出去,再跟女同学吵了起来,惹得全班同学群起攻之。不过那时我已读完了《射雕英雄传》和《书剑恩仇录》,马上面临高考,没时间跟他计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学在西安上,那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路遥先生的《人生》仿佛就是写给像我一样从山沟里爬出来的青年,我还手抄了部分内容,他后来的几部书,虽获了大奖,但我不怎么喜欢。大学时最爱读的是贾平凹先生的书,朴实无华,却处处击中我的心扉,受益匪浅。那时大学里流行外国文学,我的同学抱着茶花女漂到基督山时,我开始喜欢读古典了,读了三言西厢之类,咸阳的付敏送我一本砖头样厚的唐诗宋词,可惜毕业托运时丢了。知道了金庸先生有怎样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他的《侠客行》灵感估计就来自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代的传奇文学。因为时间较为充裕,我也读《诗经》、《道德经》和历史等,《论语》也看过,我的水平实在低,怎么都感悟不出于丹女士讲的那些深刻道理,很惭愧的。做理论的本事没有,便读自己能理解的去吧。

现在明白,我读书的方法是追求了痛快,挑拣那些文字缠绵优美的文章,就连看《孙子兵法》,也没设想怎样行军打仗和运用于市场营销,却作为文学作品来学习。皇皇巨著《史记》,看了好几遍,治国修身的道理没明白,却发现司马迁也唬弄人,他怎么知道刘邦他妈跟蛇相好,三皇五帝怎么都不是正常出生的呢?项羽也没那么生猛,韩信其实是冤死的,等等,有点对不起司马公了,不过后来者,再没有人能超越他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就当是史论文学中的一点调侃,平增一点欢快,读之更加有味。

这几年忽然感觉自己变得懒惰起来,已很难能够认真读完一卷书了,虽然心底里依然认为自己很喜欢读书,有时也能从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点钱,买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但买回去往往读不到几页,便会丢弃在旧书堆里,任其自生自灭,渐渐忘却了。偶尔想起,再翻找来看,却已没了先前的激情,还是读不完,后来连读的兴趣都没有了,当做破烂卖掉了事。一本三四十元的书卖废品不到两块钱,后悔自己做了傻事,有时恨不能拍自己嘴巴。

高师父写给我一幅字,记于此处,作为结束:

随缘自足,超然物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8246/

清风中读一卷书的评论 (共 6 条)

  • 在乎你渴望
  • 风过无痕
  • 羽痕丢丢
  • 明月
  • 墨白
  • 秦之月

    秦之月厉害,想起考试的情景,这么多领导审核! 很感谢你们的支持!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