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香港墓园

2012-04-03 19:57 作者:冬天的雨点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香港墓园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墓地,墓地是有形世界留给亡人的一个小空间,是人曾经到过这个世界最直接的证明,也是生者和死者相联系的唯一场所。

公共墓地是一个地方的社会缩影,它体现着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甚至是价值取向等等。

世界上各地都有公共墓地,在我所见到的墓地中,香港墓地大概最有特色。香港有不少公共墓地,我见过其中的一座,就是香港“跑马地墓园”。这个墓园在城市中心地区,香港岛的北部,紧靠着香港跑马场。一边是喧嚣的动感世界,一边是宁静的安息之地,高楼大厦与石碑丛林相伴为邻。

跑马场墓园是香港最古老的公共墓地,从香港开埠初期就建立了这样一座用于安息亡者的区域。它是生活在香港这座城市里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们最后的归宿。

跑马地墓园的风格也与香港这座城市的风格一样,东西交汇,形式多样,并且显得比较拥挤。它既反映了香港的历史,也体现了世界各种文化、各种信仰在香港的融合、交汇。整个墓园花木葳蕤,草地茂密,整洁、美观,简直就是一座城市花园,也成了香港的一道人文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墓园分许多坟场:除香港坟场外,还有按照不同宗教信仰划分的天主教坟场、回教坟场、巴斯坟场、印度坟场、犹太坟场等等。这些不同的坟场具有不同风格:墓地有大有小,坟头有圆有平;墓碑有立式有卧式;碑文有中文、英文、伊斯兰文等等。天主教坟场内的墓碑,形态最为多样,布局上错落有致,坟头雕像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坟头的墓碑有十字架、雕像和断柱等,也有斜卧式,断柱式墓碑一般用于非正常突然死亡者。回教坟场呈阶梯形分布在一个比较陡的坡上,在几个坟场中最为朴素、简洁。墓碑上没有照片,没有华丽的装饰,亲友不向亡人鞠躬祭拜,墓前也没有鲜花和祭品。伊斯兰这个民族教讲究薄葬,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平等的,死后不能有任何陪葬品,所以坟场也非常的简单、朴素。巴斯坟场非常平静,如闲逸的公园,坟场中有亭子,偶有来客在亭子内吹箫。犹太坟场紧靠闹市,但却宁静安逸,还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香港坟场,也称“红毛坟场”,多是中国传统形墓地,一般有一个圆形的墓堆,一块立式墓碑,前面一块供台,有的还有一个围栏和碑坊。

跑马地墓园埋葬着不少香港地区赫赫有名的先人,如:孙中山的老师何启、辛亥革命的先驱杨衢云、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何东等等。上世纪60年代红透华语世界的电影演员林黛,于1964年在跑马地自己寓所内自杀身亡,年仅29岁。林黛的死讯震惊全球华人,出殡当天香港万人空巷,她的墓地就在跑马地墓园的天主教坟场,与她生前的居所相隔不远。现在,她那粉红色的墓碑,依然由四位守护天使守着,而且仍有不少影迷前来凭吊。

对待墓地,世界各地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传统中国人,除非清明、中元以及亡人忌日等祭祀的日子,一般是不去墓地的。伊斯兰教却提倡人们多游墓园,希望活着的人能受亡人的经历和思想的感染,从亡者事业中得到启示,进而思考生命的意义。西方对于死亡这个话题不那么忌讳,在欧洲各国,墓地常常是文化景点,到墓地,特别是名人墓地去瞻仰的人络绎不绝。香港的跑马地墓园平时也经常有人前去瞻仰、吊唁和游览,我参观跑马地墓园时,墓园里就有一些游人,有三三两两一起的,也有独自一个人的。一位女士,身着深色衣服,带着头巾,手持一枝玫瑰,走到一个墓前将花斜放在墓碑下,稍许停留,然后缓步离去,看上去竟是诗一般的景致。

到香港墓园游览参观或者作祭祀活动,行动是有限制的:应保持安静状态,不能在坟场范围内大声喧哗、嬉笑,而且必须穿着庄重。如果到回教墓地,身躯部分不能有裸露,男士需要穿长裤,女士需要戴头巾。团体考察时,每次限制为二十人以内,导游讲解或者招呼团队时也不能使用扩音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3935/

香港墓园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