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10、211

2018-07-19 05:42 作者:张关林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10

9.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达巷党人:达巷那个地方的人。)

(白话)达巷那个地方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呀!学问广博,样样都懂,反而没有一个使他成名的专长了。”孔子听说后对学生们说:“我的专长是什么呢?赶马车?做射手?我的专长是赶车带路的吧。”

(张说)对这段话有两种相反的解读。钱穆说,“孔子谦言若我能专执一艺而成名,则宜于执御也”。认为本节反映了孔子的谦虚。南怀瑾说,“他这个‘执御’的驾驶人,意思是要领导文化,作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孔子认为自己在“领导文化”,是“历史时代的先驱者”,岂非骄傲得很?一个认为谦虚,一个认为并不谦虚,钱、南两人的解读截然相反。

我基本倾向于南怀瑾的解释。达巷党人赞美孔子,说他样样精通,反而说不出他最擅长什么专业了。有人说这是讽刺。我认为这是最高级的赞美。历朝历代,所有的名人前面都有赖以成名的专业称谓:数学家华罗庚,杂文家鲁迅,外交家周恩来,舞蹈家杨丽萍,等等。你能找出一个不知道其成名专业、但人人皆知其大名的人吗?肯定找不到。所以达巷党人认为孔子这样的博学全才是罕见的。孔子自然也不认为是在讽刺他,所以他的反应也是真诚的,不可能对人家的赞美,用“我的确是赶马车赶得好才出名的”这类玩笑来应对。他说,“对呀,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驾车吗?是射箭吗?——我看我最拿手的还是驾车带路!”——孔子用驾车来寓意自己毕生从事的工作是引导人们的努力方向。言外之意是,领导风气,倡导仁德,这不是某领域的专家能胜任的事情,必须博学,必须样样精通才行。所以,正因为“博学而无所成名”,才有可能引领潮流。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专业,那就是象征性的驾车领路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其实既不谦虚,也不骄傲,而是实话实说。

张说《论语》·连载211

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麻冕:用麻布根据严格的规定制成的礼帽,很费工。纯:黑色的丝绸。拜下:按古代礼节,臣子对君主行礼,需要先在堂下磕头,再到堂上磕头。泰:倨傲。)

(白话)孔子说:“用麻布做的礼帽符合礼节,现在用丝绸做礼帽,为的是节省,我赞同大家的这个改变。臣见国君,需先在堂下磕头,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不在堂下磕头了,跑到堂上才磕头,这是大臣的倨傲。这件事我跟大家看法不同,我还是遵从在堂下磕头的礼节。”

(张说)这段话既说明孔子不是绝对的守成规,是否守成规,要看动机。麻冕是一种礼帽,隆重场合必须戴,就像现在国事场合要穿西装领带一样。一定场合对服装有一定的规定,古今皆然。但麻的成本高,丝绸成本低,后来改成丝绸帽子,违反成规了,但目的是节约,孔子对这种不改变礼的本质的改变是认可的。但是拜见国君的礼节从堂下改到堂上,这种违礼反映的是君臣关系的拉平,等级差距的缩小,孔子认为是臣子傲慢,不予认可。

这段话的本义是赞扬孔子不是绝对反对违礼,而是反对亵渎尊卑秩序的违礼。出于其他原因而违礼,孔子并不反对。孔子看重的是社会等级秩序,违反等级秩序,他绝不认可。我却认为这显示了孔子的某种迂腐。

对事物变化的态度,儒家远远不如道家。道家认为一切在变是常态,所以最好的处事态度是随变而变,主张“上善如水”(最高的德行是像水一样);孔子则把成规神圣化,凝固化,认为固守成规是为仁,破坏成规则是不仁。

孔子对周礼(成规)的过分迷恋,使他忘了思想家最基本的考量。过去见国君在堂下跪拜,然后上堂说事,现在改成上堂再跪拜,而且已经约定成俗,君臣都认可了。如果不是情感取向在作祟的话,思想家的孔子肯定会问一问:为什么会把堂下跪拜改成上堂跪拜,而大家都认可了呢?——如果说是少数臣子傲慢,为何国君不惩罚这种傲慢?既然傲慢是不应该的,为什么所有大臣都傲慢起来了呢?——如果孔子这样想一想,也许就会把捍卫成规的心放松一下。把堂下跪拜改成堂上跪拜而大家都认可,说明国君在大臣心中的地位是自然而然地下降了。这是等级关系在悄悄发生变化,是社会在发展,跟傲慢与否毫无关系。而孔子对社会的客观变化视而不见,只看到傲慢,岂不可悲!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dpg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10、211的评论 (共 6 条)

  • 王东强
  • 程汝明
  • 听雨轩儿
  • 襄阳游子
  • 听风赌雨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