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横峰: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富民强县”见成效

2018-06-18 19:55 作者:枫株湖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江西横峰: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富民强县”见成效

近年来,江西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政府县长潘琍团结带领县四套班子领导以及省市县几级帮扶单位党组织始终把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支部生活日”与扶贫工作日有机结合起来,在去年渐次打响“精准再识别、产业再帮扶、村庄再提升、保障再落实”等“四大战役”与今年组织开展的“连心、清零、新风、提升”系列活动中,创新“党建+扶贫”模式,创新帮扶举措,大力开展“昼访谈”帮扶活动,坚持把精准帮扶作为最根本的途径抓实起来,帮在实处,“绣”在细处,着力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全力开展“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职责担当、创新引领、帮扶效果、典型塑造”等“六项比拼”的脱贫攻坚系列活动,来自省市县128个帮扶单位党组织和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有力助推了横峰“脱贫攻坚与富民强县”初见成效,为下一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三优”幸福新横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帮扶举措大力开展“昼访夜谈”帮扶活动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循着端午的香味,是众多民俗的回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传统文化记忆。端午节,我们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传统佳节用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营造喜庆的氛围,维系家庭的团聚,承载美丽的乡愁。而在今年的端午节,我们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继续走在横峰650平方公里的乡村大地上,在11个乡镇(街道、场办)63个行政村660个自然村与民同乐,与百姓同吃一桌饭,共同回忆着近年来横峰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而美丽的故事

先看第一则扶贫故事:《谢科长,你们真的比我亲哥还亲》,去年5月,横峰县民政局干部谢小平同志接受组织安排,与司铺乡司铺村黄家组陈贤义结对帮扶。当谢小平看到因脑梗致残的陈贤义一家的境况时,下了决心:一定要通过办实事帮助其家庭实现脱贫。“谢科长,我妻子前年看病,花费5万多元,因没有办理新农保,分文不能报销。”陈贤义对第一次见去他家的谢小平说。“你为什么不办理新农保?”谢小平疑惑地问道。“谢科长,不是我不办,而是办不了,我家4个人,我和儿子、女儿都办了,妻子没有户口,村里说没法子办。”陈贤义说。谢小平仔细对照户口簿,发现其家庭确实存在实际生活4人,而户籍上只有3人的事实,而且,他的妻子汪满莲连身份证也没有。谢小平仔细地询问其原因,陈贤义及其妻子汪满莲开始不肯说,在谢小平真心说服下,汪满莲开始打开话闸子,说起了一段往事。她老家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蓝村乡泥溪垅村,20年前有段不幸的婚姻,后因逃婚外出打工,打工期间把身份证丢失了,“嫁”到这里之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但因没有户口,一直是个“黑户”,不仅不能缴纳新农保,而且很多事都没有办法去办,现在外出连火车票都买不到,只能在家里窝着。生了大病更麻烦,住院手续都没办法去办理,更别说报销医药费的事。谢小平向局领导汇报后,该县民政局长杨朝同志前后三次来到陈贤义家中,了解情况,与谢小平一起商量解决陈贤义家庭困难的办法,经过商量,认为解决汪满莲的户口是关键,也是突破口。接着,杨局长委派谢小平和局办公室徐荣峰代表横峰县民政局带领汪满莲前往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办理其户口。谢小平一行来到麻阳苗族自治县蓝村乡泥溪垅村,了解到当地派出所因汪满莲失踪多年,当地已经依法注销了其户口。于是,谢小平带着当事人来到麻阳苗族自治县公安局,申请重新登记户口。该县公安局涉外人口管理科唐科长非常感慨地说:“你们太辛苦了,千里迢迢为贫困户来办户口,我们责无旁待,一定配合办好她的户口问题”。泥溪垅村干部竖起大姆指说:“我以前还没见过你们这么好的扶贫干部。”在当地有关单位配合下,汪满莲顺利补登了户口,补办了身份证。去年10月中旬,汪满莲收到新办的身份证后,谢小平一行再次来到泥溪垅村,争取有关部门配合,做通了汪满莲“前夫”的思想工作,帮助汪满莲与“前夫”办理了离婚手续。然后回横峰县办理了陈贤义和汪满莲的结婚手续。而后,为其到县公安局莲荷派出所办理户口准迁手续,再与麻阳县公安局涉外人口管理科联系,将汪满莲户口迁入横峰县莲荷派出所,落户到司铺乡司铺村黄家村小组。在县民政局杨局长的关心下,谢小平还帮助陈贤义家庭增加了一人的低保、办理了残疾人生活补贴,维修了住房,并办理了临时救助,申请办理了村卫生公益性岗位补助。日前,谢小平同志又带领汪满莲到农商银行办理了光伏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在返回家的路上,汪满莲在车上激动地哭出声来,她哭着说:“谢科长,你们真的比我亲哥还亲,你们帮我解决了二十多年的心病与难题,使我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有了你们的帮助,才有了脱贫的信心与幸福生活的开始。”

再看另一则《扶贫扶志,老张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姚家乡琯山村的故事,这是横峰县人民医院帮扶干部陈军和琯山人民的扶贫故事。户主舒日兰,女,33岁,致贫原因为缺劳力,家庭人口4人,丈夫张权贵于2014年因车祸去世,留下8岁患有眼疾的儿子张宇翔和75岁的父亲张相明、67岁的母亲杨水花。舒日兰常年在外打工,儿子在琯山小学读书,家中只两老一小相依为靠。这一户是县人民医院陈军院长帮扶的贫困农户,说起这一户,陈院长总会用“还记得”来回顾和这一户的扶贫故事:还记得,第一次到舒日兰家,破旧的房屋,斑驳的墙壁,昏暗的房间,脏乱的地面,漏水的厨房,无不给陈院长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通过危房改造项目,陈院长为他们家争取到了一万元改造经费,房屋加固了,墙壁刷白了,房间明亮了,地面整洁了,厨房安全了,杨水花还获得了琯山村2017年度的“卫生进步奖”。想来,两位老人脸上的洋溢着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卷吧!还记得,第一次得知张宇翔从2010年起便发现患有外伤性白内障,右眼视力几乎为0 ,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他的眼中却是一片朦胧,陈院长便久久不能入睡。于是,他自出资金,亲带小宇翔至上饶尔眼科医院诊治,经治疗,现张宇翔视力已有明显改善,右眼视力恢复至0.4。过年的时候接到小宇翔的电话,听他在电话里热情的说出“陈伯伯,新年快乐,我想你了”,想来所有的付出就都是值得的吧!还记得,6月的那场暴,淹没了田间的道路,也淹没了老张即将收获的西瓜地。在种西瓜方面,张相明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往年总能靠种西瓜赚上个万八千,然而一场暴雨让他今年辛苦和投入付之东流。然而老张却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热情的带着陈院长去到他的西瓜地,挑出剩下的好西瓜送给他。老张说:“可惜咯,今年的西瓜本来都是很好的,没想到叫水给淹了,你先将就着吃,明年我再种更好的给你吃!”看着手里的西瓜,陈院长深深的感受到,扶贫扶贫,首先要扶的不就是这种不服输、不认命的志气吗?对这样的老人,有什么理由不帮他?于是,陈院长发动医院职工一起自愿帮忙,共筹资2000余元,以“买西瓜”的名义将这笔钱交到了老张的手中。看着老张眼中闪耀的不屈和自信,想来明年的西瓜一定更大更甜吧!还记得,得知县人民医院将在百花洲成立健康产业扶贫公司,要请他来种植有机富硒蔬菜,老张就总会问,什么时候开始啊什么时候开始啊,我种菜可厉害了。当蔬菜基地正式开始运营时,作为第一批聘用的贫困户,老张总是起的最早、回家最晚、待在地里时间最多、干活最认真积极的那一个,也因此,他不但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还因表现优秀在年底被公司评为“勤劳星”和“技术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看着老张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想来产业帮扶的意义就在于此吧!还记得,那一天得知老张和他的亲哥哥,81岁的张相友,关系不和,十余年未有来往,陈院长就坐不住了。父母已故,本应相互扶持的亲兄弟却因一堵围墙而不和,几十年的兄弟情啊,怎能如此!于是陈院长反复上门做两兄弟的思想工作,为他们讲述“六尺巷”的故事,让他三尺又何妨!看着他们终于坐上一张桌、同吃一桌饭,陈院长开心的笑了!这么多的“还记得”,还有很多的“还记得”,这是时光的记忆,是真情的积淀,那一句“谢谢陈院长,谢谢党和政府!”更是饱含泪水双手紧握的感动!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想来,这就是“党建+真扶贫、扶真贫”的真谛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横峰县纪委干部徐军是姚家乡建作村的包片帮扶干部,去年天,自从给贫困户程伍申请的危房改造工程施工之后,他每隔几天就要去老程家看看进展情况。“程大爷一开始希望自己家的厢房也改造一下,但是政策不允许,他开始还有点不高兴。”徐军说,去年冬天,他晚上到老程家了解情况,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坑里,爬起来后仍然一瘸一拐地敲开了老程家的门,这让老程很过意不去。如今,住在粉刷一新、明亮整洁的安全房里的老程,一说起扶贫干部就感动得眼眶泛红。“扶贫干部经常下班后摸黑走夜路,为我们出点子、谋路子,对我们贫困群众太好了! ”“昼访夜谈”在当地已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徐军说,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去年村“两委”也主动加入了“昼访夜谈”活动,积极配合帮扶工作。“干部脚上有土,群众心中不堵”。一个个沾着泥土草屑的脚印,一道道被路灯拉长的身影,一次次农家屋舍的“促膝夜话”,都是该县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辛勤付出的生动剪影。“手相牵,心连心,细叮咛,真帮扶。”该县扶贫办的负责同志告诉笔者,开展“昼访夜谈”活动,让精准帮扶更有温度、让政策落实更有速度,让干部群众的心走得更近、情感更暖心。

党建引领幸福新横峰生活有奔头

去年10月16日,江西横峰县召开脱贫攻坚“四大战役”总结表彰暨脱贫攻坚推进会,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党建+脱真贫、真脱贫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横峰在2017年率全市之先实现脱贫摘帽,这是省委、市委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也是全县22万儿女的殷切期盼。”10月23日,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在该县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掷地有声。

去年以来,横峰县集结力量、聚焦脱贫,上下齐心、步调一致,渐次打响了“精准再识别、产业再帮扶、村庄再提升、保障再落实”等“四大战役”与今年组织开展的“二月连心、三月清零、四月新风、五月提升”等系列活动。为了打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该县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都是参与者与见证者,县委书记饶清华、政府县长潘琍团结带领县四套班子领导与“十大行业”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走遍了全县660个自然村,理顺和明确了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和帮扶举措,该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率先垂范,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全县2200余名党员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63名第一书记和216名工作队员,全面脱岗,以村为家,为民办事。全体帮扶干部践行好“每月住村不少于5天”,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解决了一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帮扶干部起早贪黑奋战在一线,发生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有的干部用一个月的时间逐家逐户登门走访,牵头制订完成当地发展规划、脱贫计划,成为贫困村的“垦荒人”;有的干部连续一个月吃住在村里,把贫困户当亲人,不厌其烦帮助他们脱贫,老百姓称之为“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正是全体帮扶干部的无私奉献,赢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如今,在横峰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城里乡村、街头巷尾,干部群众“思脱贫、议脱贫、能脱贫”的氛围浓厚,“忙脱贫、真脱贫、脱真贫”蔚然成风。在抓党建促脱贫的强力推动下,横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将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在助推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奔小康中拿出了硬作风、跑出了加速度,在“四大战役”与“连心、清零、新风、提升”系列活动中,大家变压力为动力,既锻炼了干部、有温暖了群众、还拉近了干群关系。“四大战役”与“连心、清零、新风、提升”系列活动,也改变了横峰传统的扶贫工作格局,实现了一般性扶贫向战役性扶贫的转变、“走访慰问式”扶贫向“增收致富型”扶贫的转变、“应急救济式”扶贫向彻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的转变,为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支队伍”奋战在脱贫主战场。该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心,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作用,让他们积极投身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打冲锋”。翁书记来了,村里白莲红薯产业发展了,游客多了,钱袋也鼓了……”去年12月16日,笔者来到港边乡港边村,看到村民为即将到来的节年货市场备足红薯粉产品,正忙碌着洗红薯粉,当谈起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翁贤杰时,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翁贤杰是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省人社厅外国专家局定点帮扶干部,2015年他来到港边村担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上任之初,村民对这个带着金丝眼镜,外表斯文,有些秀气的大小伙子并不看好,认为有来有去的干部见多了,可能是走走过场,下来镀镀金。面对各种质疑,翁贤杰俯下身子,走村入户,与村民交流谈心,为港边村贫困户“把脉问诊”,找寻发展致富“良方”,用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了村民的真情,村民都把他当做自家亲人。港边村距离县城十几公里,四面环山,交通相对比较闭塞,却是全县人口排名第二的行政村,有24个村小组,20个自然村,近5000人口,其中贫困人口就达800余人。怎样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翁贤杰心情很沉重,觉得脱贫攻坚任重但不能道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他制定了产业扶贫“创业”计划,在“港边三宝”上做文章,一是借助港边乡是远近闻名的红薯之乡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二是快速鼓起村民的钱袋子,发展见效快、效益高的白莲种植;三是以“港边鹅”菜品的名气,发展港边鹅养殖产业。

“现在是关键时期,村里的情况没人比我更清楚,只要再坚持一下,几天就好了。但是家人能理解我吗?外人会如何说我?父亲,对不起,我想你在天有灵一定会明白我的。”这两天,江西医专挂点帮扶横峰县葛源镇关田村的第一书记张雷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愧疚,心中的信念却不曾动摇过。说起这个信念,要回到2017年6月,那时横峰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正是工作压力倍增的时候,挂点帮扶葛源镇关田村的江西医专急需向关田村派驻一名第一书记负责扶贫工作。张雷虽然已年过五旬,仍然主动请缨,要求到远离家乡的关田村担任第一书记。关田村位于葛源镇偏东北山岭地带,有8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广,村小组分散,村级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低。刚来到村里,了解到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关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缺乏发展项目、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张雷深深感到面临的困难肯定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但是为贫困群众闯出一条精准脱贫的路子,全村村民脱贫“摘帽”的想必须实现,张雷这样想,并以此为念。“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带领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张雷说道。短短一个月,他就跑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角角落落,村里有多少贫困户,有哪些经济产业,哪户贫困户家中有重病人员,群众反映有哪些扶贫问题等,他都了如指掌。“按年龄我也算是个‘老革命’。向你们表个态,有什么难事,都可以来找我!”进村入户了解村民需求时,张雷向村民们郑重承诺,但在贫困户王子忠听来却是“官话”一套。王子忠今年已经40多岁,家中仅凭几亩田地为生,还有一个智障的哥哥,知道他家境况的女人没有一个愿意嫁进门来,至今兄弟几个都还是光棍一条。“困难多得很,谁知道是不是真能解决?”王子忠不以为然。哪知张书记真把他的话听了进去,了解王子忠家境况后,张雷帮他家里改造粉刷了房子,联系解决了工作,还时不时带着鸡蛋、牛奶等食品上门看望。如今境遇改善的王子忠精神焕发,近来还处了个对象,带来给张书记看看。真心帮扶换来了百姓的支持。“张书记,我想从事种植业,你帮我参考下,种什么好?”有想法的贫困户会主动找上门来向他咨询致富“金点子”;“张书记,给你看一下,我基地种植的四季豆开始收获包装了。”喜获丰收的村民会给他发来微信小视频,分享喜悦;就连村里最难缠的“告状专业户”王炳旺也拉着他的手说:“你这个第一书记比我小不了几岁,还真有两下子啊!我就信你!”无论是产业规划、就业问题,还是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大家都乐于向他倾诉,寻求帮助。一年多来,张雷从一个洋气的城里人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地道农民,走在村里,热情的招呼声和期盼的眼神,让他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和满足感。赢得村民信任的背后,是对家人的愧疚:妻子意外摔断腿住院治疗,他无暇陪在妻子身边;妻子受伤,家里家外大小事务全落在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身上,以致耽误了儿子的婚期却无法给予安慰。去年年底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突然生病,此后几个月多次住院,并最终确诊为白血病。“脱贫固然重要,但爸生了这么重的病,你就不能多花点时间陪陪他吗?”家人的话言犹在耳。“我是第一书记,那么多的工作,别人没我了解,临时根本顶不上。”2018年是横峰脱贫摘帽关键之年,村里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他又怎能“临阵脱逃”?他只能向家人解释。既然决定不请假,他就只能偶尔开夜车回去探望,以尽孝道。在扶贫工作岗位上日以继夜战斗的他没想到就这样错过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6月15日清晨7点,象往常一样早早就在办公室核对扶贫资料的张雷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那头传来妻子哽咽的声音:“爸走了。”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张雷一时无法相信和接受这个事实,愧疚和悲伤涌上心头。因为忙于工作,他没能在病榻前尽孝;作为儿子,父亲临终,他没能陪伴在父亲身边。父亲的离世给张雷带来的是锥心的痛和深深的愧疚,但他深知在关田村还有一群人在等着他。他强忍悲痛,顶着压力继续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关田村正悄悄发生着变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变,村民们饮上了放心水、通上了水泥路、住上了安心房,建成了黄桃、枇杷、水蜜桃、马家柚、中草药、蔬菜等一批产业基地,村民年平均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如期退出了“十三五”贫困村。

近日,横峰县葛源街道人头攒动,不一会现场代购的土鸡蛋就被抢购一空,这是石桥村“第一书记”方原积极协调上饶银行横峰支行开展的产业帮扶活动,石桥村地理位置偏远,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自从司法局干部方原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积极谋划好发展思路,帮助村民抓好种植、发展养殖,打开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这只是横峰县63名“第一书记”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县修订完善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调整了部分包村部门单位,全面整合“四支队伍”,形成了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的高效运转机制,切实做到了“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抓扶贫”。去年以来,该县提拔重用了一批脱贫一线干部,同时将年轻的党员帮扶干部精准放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在一线培养、锻造,在一线识别,在一线考评,树立了在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充分调动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征途中,该县2200余名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以全县650平方公里的地域为舞台,联手描绘出党员干部聚焦脱贫攻坚主任务、全县上下携手决战贫困的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vqskqf.html

江西横峰: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富民强县”见成效的评论 (共 8 条)

  • 幸福鱼儿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王东强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沈家农民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