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访胡适故居

2018-06-16 08:26 作者:白鸟群群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旅记,一(安徽,绩溪)

昨日水大,扬之河里的水涨了很多,有人垂钓,晨凉,山腰雾气弥漫。

早,豆汁、豆沙包。原想今日乘车去上庄看胡适故居,但天阴欲雨,犹豫,(交通可以在新汽车站、也可在火车站前的公路上拦上庄车)。

县城似无多少生气,人们木然地骑电动车上班、下班,午时回家吃饭,挺寂寞,可能与连日阴雨有关?店铺生意极为清淡,宾馆的入住率似乎只有二三成?此城我还只走了一角,印象不全面。

午时,到老汽车站附近吃拉面,又转去城墙街,(老街)天仍阴冷。

想及我国早年流行的知识界一句著名的话“我的朋友胡适之”,可见胡适先生的广为人接受,有戴,广传布,可惜他后来远走海外,离开大陆把他的思想也带走了。因故今天很多人并不真正认识他。我觉得从文化思想说,他与英国的罗素、印度的甘地是一类人物。那是一个新旧知识大变革、大交替的时代,桥梁年代。也是出思想、哲学、文学的年代,一闪而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胡适简历: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最早的“白话文”倡导者,新诗运动发起者之一。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抗战中曾任驻美大使,193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题名,40年代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到台湾,曾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逝世于台北。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胡适文选》《人权论集》《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南游杂记》《胡适留学日记》《胡适口述自传》等。他一生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他的民主宪政思想与自由思想,对现当代中国有重大影响。

旅记,二(安徽,绩溪)

难得晴朗!今长江以北多风沙,风大,而江南岸又阴雨低温,少有晴天。

上午9时许,在扬之南路等车,是郊线短途车,(绩溪——上庄),约半个小时车来,出城西行,几十公里,多山路,山景美,这一带属于黄山山脉,崖壁上开满野花,才想起山里的春天才来不久,城里不知季节。

约一个小时到达上庄村(如一个镇子大小,数千人口,建筑密集,多位二三层,徽式民居、及灰色古色平房),来途车费11元,车中沿途旅客均文明有礼,无乱吵及吸烟等。

胡适故居的上庄村四周为群山,山上有徽州古道,山谷中一条湍流溪水而过,胡适、胡开文(清代著名徽墨的制造者)故里均在此,各有纪念馆。村前有适之广场、适之石桥,本村1942年曾命名为适之村,现名上庄(似还应恢复旧名)。溪水前有古树数珠,此村为古村落,古树古建完整,风水犹存,不易,大概得益于胡适的大名鼎鼎?

胡适的故居,位于村中曲巷深处,“小巷深深深几许”,需走好久,几经曲折找到,门票50元,贵了些,65岁以上免票。见来参观的七八位扬州的老年同志。胡适的家庭院中竖立有胡适雕像,腋下夹着厚厚一本大书,很知识分子味,今此种人已罕见。据说胡姓为唐朝末年的李唐后代逃到此地深山,后改姓胡。看山形地貌,此村的风水不浅,不次于绩溪的另一处“桃花源”——龙川村,四处望去皆为景色

上庄村看来管理很好,墙壁上写着《上庄村歌》:“飘香的一幅画啊,我在画中央”。出山水、出文化的地方,就出人才,我信,有了人才地方就不愁管理,人才往往以成片的、延绵的形式涌现出来。。

我一代人鲁迅了解得多,胡适很少,与当年政治有关,极左、文革等年代,均批其为“反动文人”,但研究胡适一生阅历,他的理想还是文化,而非政客。但历史里一个人要远离这些尘世纠葛,除非遁入宗教、“隐士”

胡适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教育、思想及学术研究、写作,只有抗战时候蒋介石因他国际名气大、又在美国留过学的背景,任命他为驻美大使,当时他并不愿卷入政事,只是考虑到国难当头难以推辞,卸任后既回到北大继续教书并当校长。历史中他既不是右派也不是左派,应是地道的中间派,既文化派,在左右派之争的年代,他提出少谈些主义多谈些学问,并躬身力行二十年不问政治及派系,他一生倡导温柔敦厚、提倡用温和宽容的方法处理国事。晚年他从美国飞回台湾,蒋介石并未重用他,委任个中央研究院的院长虚衔,算最高礼遇。再说已失去江山弹丸之地的台湾岛,又如何有他实验宏大理想的机会?1962年他在寂寞中离世。

我在1981年才听到胡适诗词谱写的《兰花草》的台湾校园歌,他的著作多年没有也看不到,“禁书”,名声虽大但一直找不到完整原著。胡适的书我是中年后才陆续找读了一些,很不全。在胡适故居纪念馆,看到一套台湾赠送的他的书,大概比较完备?胡适年轻时在美国及海外,考过三十几个学位,(应是当时留学生中考的最多的吧),其发奋治学精神直追古圣贤,令人吃惊!……

胡适、鲁迅,分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手,虽然观点各异,思想上胡适应属于改良主义,比较温和,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更多,又一手牵着西方文化,他对西方的自由与民主思想理解很深,希望把它引到中国,他终身倡导宪政与民主、思想与言论自由、反对暴力和压制等。

台湾的著名作家李敖一生谁都骂,就没骂过胡适一句,他的思想也受胡适影响最深,他的所有著作里都贯穿着胡适的精髓。

见村中公路停靠“上海——上庄”长途车,村远名大,并附近安徽旌德等县均有汽车可达。

午饭,在上庄村溪水边一家农家简易饭馆吃,份饭15元,一杯杨梅酒5元,店家耐心和气。

中午,沿着山路走了一段,拍了茶园、山景、梧桐树、河水、油菜田等,很赏心悦目,鸣于山。空气好,略凉,惬。

想,任何特别人物出世,首先要天时原因(时代急需),其次地理原因(适合),再次传统原因(厚积薄发),三者以第一条为当冲。

甘地倡导的是一条印度的改良主义之路。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胡适,以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问为根基,倡导的是一条中国的改良之路。(虽然它很多时间并无生存的机会)。

鲁迅是激烈抨评社会的。

胡适是温和整理社会的。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分别探讨的两条路。(均可实验)。

文笔上,胡适偏于学术,适合院校及高级知识分子,鲁迅更适于普罗民众,更易于接受,他们是两位不同的20世纪伟大思想家。但“暴力向来左右着我们的风尚”(欧洲名言),20世纪,不光20世纪,作家柏杨考察整体历史里,孔夫子倡导的“中庸之道”,其实一直并无多少真正落实机会,还仅是一种光辉人文理念。

安徽是真正出思想的地方,胡适是一棵思想的大树。

台湾作家李敖认为,胡适一生干了两件了不起的事:一是提倡思想的自由,二是推动宪政的进步。

鲁迅、胡适有非常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针对封建余毒的不懈批判(这个工作可能还要延续几个世纪?——比五四时期那批人预想的漫长得多)

还有,宽容思想,是胡适思想非常重要部分。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思想存在的前提。这一点,又紧密连着欧洲近代人文,与印度甘地的哲学和实践也很相似。

想,胡适先生的思想,可能有点太超前?超前了几十年甚至百年?所以难以被既往历史里多数人所理解,他是孤独的。但时代会进步的,大陆把胡适纪念馆立起来就是伟大的改革与进步。

在胡适旧居,抄录先生几句话:

“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隶建立起来的”

-

“中国并不是完全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

“主义最大的危险,就是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找到包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研究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

“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要先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是奴隶”

-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是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

“救国需要从救出自己开始”

-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

“真正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考,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对自己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

-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

“不要抛弃学问”(于安徽、绩溪、上庄村)

思考“五四”、胡适、鲁迅:

1、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年来我们重视了鲁迅,排斥了对胡适的研究。

2、 鲁迅是激进派,胡适是温和派(某意义说)。鲁迅是革命派,胡适是改良派。一个用“怎么办”的切近解决眼光,一个用传统与文化的冷静衡量眼光。

-

3、 胡适与英国的哲学家罗素、印度的思想家甘地都有一比,有某种思想及哲学深处的联系,他的学问综合、冲和、与古典紧密,又与近代西方人文息息沟通。

-

4、 也许,胡适的温和改良,终究是一种理想,不能实现、或不能大部分实现?有虚无部分。但因其不能实现,可能这种理想——更其可贵。

-

5、 20世纪里,中国猛烈地、几乎不停顿地“改”了一个世纪,做的太急,留下弊病太多,左边弄好了,右边又弄坏了,前边弄秩序了,后边又弄混淆了,“欲速则不达”(古语),对此点十分理性的哲学家胡适自有预见。

-

6、 也许?21世纪,如果我们可以有条件,要和风细雨、惠风和畅地“微调”100年,让一切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怕历史不给这机遇)

-

7、 有的学问过大、涵盖过广、结构过分繁复宏伟,反而难于接受,但却极其重要。(而众人喜欢一些简单化、直接介入问题的东西)(对待过于巨大庞杂的事物,需要深邃而精微的探讨、及漫长细致的调整过程等,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

-

8、 胡适的2个重要文化思想:一是提倡思想言论自由,与春秋诸子百家一致;二是倡导循序渐进的社会改良,不急不躁,看远期效果。后者深有老子、孔子们思想痕迹。并胡适透彻研究了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人文,他的文化思想,闪烁着20世纪东方一支重要哲学思想源流。

-

9、 也许,非常可能,21世纪中国是文化思想的世纪?(清理谬误、总结经验、选优淘劣,回到东方文化的主流:中庸)

(研究胡适,对纪念五四运动百年的一个考虑)

-

10、鲁迅是西药(猛烈),胡适是中药(温良),治疗中国要中西并用,肯定胡适不是要去否定鲁迅,两位文化巨擘是并列的,“文武之功一张一弛”,他们的观点可以交叉运用——视时间地点的不同。

-

11、虽然同属于知识分子,鲁迅使用的是作家语言,更容易为普罗大众接受;胡适使用的是学者语言,具备一定修养及学历的人才易于接受,这部分人比较少。但并不因此提供孰优孰劣。他们指示两个不同角度的思想探求方法。

-

12、二十世纪,我们过于急躁地想解决一个个问题,甚至人类终极问题。结果有的却离题越来越远。一方面又脱离了人文领域的深度探讨、多元探求、不断攀援,并且一度切割断了古典(把复杂综合、互为矛盾的人类问题,处理得过于单纯、单一)

-

13、反思。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简单。——它的酝酿超过几百年甚至千年?我们难于想象21世纪里,可以再次那么激进性地创造文化?——简单地堆砌并无用功——可能,要再次耐心等待历史的下次潮汐吧?!

(于安徽、绩溪、上庄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etqskqf.html

访胡适故居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