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时代的农村印象

2018-05-22 20:40 作者:南塘居士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图 南塘木匠

在农村,除了种庄稼与季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和规律,其余的事情说是毫无定律,就连一日三餐也是毫无规则,这并不是不无规矩、目无章法、杂乱无章,这就是农村,形形色色的农村生活,有无限精彩、更有许多无奈···。

农村是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是底层农民杂居的一个概称,一直以来贯穿贫困落后的标签,也深受世代关注。农村发展到今天,也在不断向好的发生变化,但仍有许许多多的农村等待改变,无数村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

如今,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被党中央提上日程,无疑不是给农村贫困地区传达了一个天大的喜讯。

因为大扶贫,放眼农村,正在发生巨变。一批批驻村干部扎根农村,立志贫困不除誓不还家,用汗水和行动与贫困地区百姓携手共建、并肩前行,点燃了贫困地区的脱贫热潮。

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农村便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华有多少年的故事、农村就有多少年的故事,在国家迅速崛起的时候,城市经济快速腾飞的时候,农村任然在摸爬滚打,百姓誓守三分田五分地,延续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模式,根深蒂固,思想与文化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深山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天,回头看农村,有思想抱负的、有知识文化的、有勤苦耐劳的都已经踏上脱贫致富的日子,但仍有一批怀有等、靠、要的贫困百姓,等社会低保、等社会救济、等国家扶持,迟迟赶不上致富的列车,错过了无数脱贫的机会,失去许多过上好日子时机。当然,确实也有一部分确实困难,难以翻身贫困百姓。

在农村,最缺的是思想教育,在众多贫困村中,普偏存在的就是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读不懂时代的步伐,看不透时代的财富,因为这样,城市与农村、人与人拉出一条难以缝补的距离。所思所想与当前社会发展思维难以融合、所期所盼与自己行动的方向难以同行。如今, 在贫困地区,很多农村至今难以培养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因为不够重视教育,因为不够理解教育,很多孩子从小辍学或者是半途辍学。因为不重视思想,很多家长不知道教育的可贵,对孩子任凭教知,形成子承父业世代留守山区。

农村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成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共识,但诸不知农村工作的不易。因为思想境界不同、因为知识文化认知不同、因为民风民俗理解不同,造成了农村工作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又不能用常人惯用的手法解决,因为它可能牵扯到方方面面,这也是一线驻村干部最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农村存在的历史悠久,早已形成局域思想和文化,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感化和拔掉。

在一些贫困的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对迷信的信奉可以是难以理解。有些家庭可能会因为迷信杀一头大牛或是杀一头大猪祭拜祖先或是神灵,驱邪灭鬼,而不去医院治病,从而耽误最佳的医疗时间。而这种信奉迷信行为,成为贫困村民的普偏共识行为,遇到这样的事,很多驻村干部也是束手无策,如何改变不良迷信也是脱贫攻坚的一件大事。

农村工作,很多事情是不被理解的,这也是一些驻村干部的心声。任劳任怨,不吃不拿,只为让你过得更好、更富,但总是不被一些村民理解,这样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痛点。它和单位不一样,一个单位它因为有方方面面管理制度、有统筹单位方方面面的章程,所以单位它是一个完善的体制管理。而农村不一样,有法律但他不懂法、有制度但他不会用制度,他最多可能就是一种村规契约,他们或是依靠这种村规契约走到今天。但是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改变,而农村的思想而很难提升,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村规民约管理法。

农村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用真心去摸索、用真情去感动,用行动和汗水去灌胶;重视思想、重视教育、用先进知识去点醒陈旧的思想;尊重民风民俗、尊重人情世故,用求同存异的法子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使贫困百姓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希望贫困百姓珍惜时代的机会,搭上这趟脱贫致富的列车。(南塘木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zawen/vlqvrkqf.html

新时代的农村印象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