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逾古稀回眸“读书史”

2018-04-23 15:54 作者:静心静水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年逾古稀回眸“读书史”

面对第二十三个“世界读书日”,七十四岁的我,对此生所读过的书籍,做了个简单回顾与疏理分类,并依照我的粗浅认知,标注了类别名称,确切与否,姑且打上引号儿,记录如下:

读了些“源头之书”。回忆起来,其实,我之“读”,始于“背”。四五岁时,懵懂孩童,尚不识字,父亲便耳提面命,一句一句教我背诵旧时他在私熟学过的俗称“三、百、千、千”等蒙学之书。其中涉及中华文明渊源、源头的经典,虽只点到书名或概要,但却已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其后,念小学,上中学,进高校,乃至融入“社会大课堂”……书念得越多,学历越高,阅历越广,求索越切,越觉得应当回过头来,找到儿时只知书名与梗概的那些经典,多下些功夫读读。于是,几十年间,陆续淘得《十三经精华》,《老子》、《庄子》、《荀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二十六史精粹》,《资治通鉴》……青灯之下,黎明时分;枕边案头,旅途馆驿.....展卷读,掩卷思;看今朝,想未来。渐渐地,对微观至宏观的许多事物,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不仅知其“流”,也知其“源”了;不仅知其“态”,也知其“势”了。从而,对经过继承发展创新的中华民族文化,充滿自信,备感自豪;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更有主见,更有定力了。

读了些“信仰之书”。在我们家,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的大哥,转年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时,我四岁。一九五五年参军的二哥,次年也入了党。那时,我十二岁。他们只要回家探亲,就会把共产主义的“大道理”,用浅显易懂的“平民化”语言,讲给全家听,尤其注重往老三我的小脑袋瓜里灌(用我几十年阅人无数的眼光回头看,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绝对真诚的)。在学校,入队,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入团,就是“为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和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此,“我一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入团誓词中语)。在两位兄长的影响下,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下,我自十八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书籍。这样的成长环境,使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萌芽;比较系统地阅读马克主义经典著作,使我从类社会发展规律上,认识到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这个信仰,则从萌芽到确立,进而由确立到坚定。当我二十六岁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镰刀锤头旗帜下宣誓之后,又告诫自己:读马列经典,决不能为了装璜门面,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必须发自内心地真信;当共产党员,决不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对党的宗旨、现阶段对党员的具体要求,必须一心一意地践行。更不能口是心非,阴奉阴违。否则,连正人君子都算不上,遑论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在信仰的力量驱动和鼓舞之下,做了一些自已该做的事,抵制了那些不该做的事。不自谦地说——俯仰无愧。

读了些“实务之书”。我深知,共产党人的信仰、理想、目标,要靠各个岗位上的人们,一代接一代地尽责履职、敬业实干,方能一步一步地接近,一步一步地实现。干好本职工作,则必须具有相关的实务本领,因而也就必须读些相关的实务之书。我作为一名公务人员,适应各岗位需要,先后研读过刑侦现场勘察、机关公文写作、区政管理、企业文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理论及业务书籍,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沉下身子实干,不“纸上谈兵”;做“行家里手”,不当“白帽子”。经过实践——认专识——再实践——再认识,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在报刊或有关研讨会上,发表了一些理论、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文章,并应邀作过若干场专题讲座。退休之前,曾被评为“勤政为民好公仆”。自感这“勤”与“好”,也得益于“实务之书”。

读了些“文学之书”。数十年间读过百八十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此乃业余兴趣好使然。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而我登攀此“山”的“路径”,除了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挤时间勤读之外,还循着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印的文学作品选、 文学简编、 名著便览等书籍提供的读书目录,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选书淘书。如此得来之书聚集于我的书架之上,横竖版式各异,繁简体字都有,平装精装混搭,既不华丽也不气派,对我的“陋室”起不到丝毫装饰作用。但在我看来,它们可都是上品好书,必读之书。将有限的时间花在读这些书上,值!当然,虽经千淘万漉,也还有些好书无法得到,那就到图书馆去借阅吧。例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中的几部作品,就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读到的。那段时间,真切地感受到:“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丰富素养,也激发了写作欲望。于是从心间到指尖,流淌出数百篇散文随笔,算作是半个多世纪读与感、思与行之真实写照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说,阅读史即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好书如同导师、好友,一生相伴,可鉴,可勉。这话,可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来了。关于读书的话题,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但今天就此打住,算是对七十年的“读书史”做个“小结”吧。为什么叫“小结”?因为我还活着。活着就要有食粮。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日不可缺也。所以还得继续读下去。何时做“总结”,那要看我能活多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ysrkqf.html

年逾古稀回眸“读书史”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