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抬头郑德忱

2018-04-03 09:17 作者:龙鼎山人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龙抬头

郑德忱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因而农历二月初二便成了我国“龙文化”中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的民间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主题都围绕一个“龙”字。

二月初二这天生意最兴隆的当数理发店了,男人们争抢着在这天理发,谓之“剪(理)龙头”。尤其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是绝不会错过这个日子的,千方百计要让孩子剪上龙头。理发师傅招架不住了,便把顾客头发简单推上一圈儿,说“过后再找齐吧。”于是两厢情愿,一方赚了票子,一方遂了愿。

在我的老家,二月二,更是女人们展示女红水平的日子。她们做出各式各样的“龙尾”,吊在天棚上,随着上升的气流,龙尾便转动起来。龙尾的尾部用七色彩纸或彩色布条固定在一个碗口大小的圆形硬纸板上,彩条下垂,呈圆桶状。上边由五朵花穿成,五朵花不能重复,有牡丹、荷、菊、梅、芍药等。花与花之间的连接处用秫秸节或竹节隔开,这便是完整的龙尾了。

我小的时候家里挺穷,母亲买不起彩纸,更不用说买彩布扎花了。但母亲不甘示弱,以秫秸穰为材料做成秫秸花。做秫秸花大体分三步:一是备料,选粗壮秫秸取中段去皮,将穰用擀面杖压扁;二是插花,把压扁的穰剪成需要的瓣儿和叶,插入秫秸轴上,然后放入水中浸泡,扁穰遇水膨胀,便成了一朵朵饱满的花了;三是着色,将湿花晾干,轻轻染上不同颜色,便成了色彩艳丽的花了。这种花具体而抽象,筋骨遒劲,超群脱俗。因此,母亲做的龙尾别具一格,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母亲还用碎花布,穿出精致的小龙尾,别在祖母的簪子上。还用苞米花穿小龙尾,挂在我和弟弟们的衣襟上。我禁不住苞米花香味的诱惑,便把“龙身子”吃了,光剩尾巴了。母亲说:“不能吃,吃了就不能成龙了。”于是,她又去锅灶坑去崩苞米花,重新为我穿小龙尾。唉,拳拳慈母情,今日思之,如在昨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人最崇拜的,大概莫过这两种东西:钱和龙。钱是具体的,是物质的,是人们活着不可或缺的。而龙则是抽象的,是精神的,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图腾。华大地称龙的故乡,中国人谓龙的传人。然而,几千年来,平民百姓何时真正“抬头”了呢?在封建社会里,龙成了皇帝的代名词。皇帝用的车叫龙辇,床叫龙床,衣服叫龙袍……皇帝有病叫龙体欠安,发脾气叫龙颜大怒,娶老婆叫龙凤呈祥……带龙字的专用词成百上千。因为皇帝乃真龙天子,而老百姓是下等草民,草民只能在龙前俯首,岂敢抬头仰视?于是草民们便在肚子里憋了一股子劲儿,选中了虫蛇苏醒的时节,兴起了“龙抬头”的习俗,其仇恨,其愤怒,其抗争,其希冀,尽在其中了。

为了我们兄弟也能做到“龙抬头”,母亲可谓吃尽了苦。她深知,要想让孩子出息,就得多念书。她反复给我们讲“囊萤读”、“牛角挂书”等故事,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她星夜纺织,沐耕作。而当三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之后,她却因过度劳累而重病在身,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而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我便想起了母亲穿的秫秸穰龙尾,想起了母亲为我挂苞米花龙尾的情景,想起千千万万个呕心沥血望子成龙的母亲们。

呵,龙的民族,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个母亲,才造就了千千万万个蓬勃的蛟龙,才使龙的民族在世界上真正抬起了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996/

龙抬头郑德忱的评论 (共 9 条)

  • 雨袂独舞
  • 襄阳游子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倪(蔡美军)
  • 雪
  • 雪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