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92

2018-04-03 05:54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92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数(shuò):屡次,多次,频繁。斯:副词,就。)

(白话文)子游说:“侍奉君主如果过于繁琐,就会招致侮辱,与朋友相交过于繁琐亲近,就会被疏远。”

(张说)这节专门谈如何掌握好人际关系的度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侍奉君主该做些什么,是有规定的,所谓“数”,就是超过规定的殷勤,似乎是好心,但往往好心做坏事。好心带来坏结果,原因往往是“数”:太过分,没有分寸,用力过度。一言以蔽之,与人打交道,你的殷勤超过了对方的接受力,就会走向反面——引起反感。

这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中庸原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经常听人抱怨:“好心当作驴肝肺”!好心帮人,别人的反应却不友好,于是就说人家没良心。原因多半是“朋友数,斯疏矣”。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悟空受不了唐僧的喋喋不休,举棒就打。这个情节令人发笑。唐僧显然是好心,但我们也不觉得悟空悖逆。面对如此聒噪的唐僧,谁能不发火?

朋友相交,各方面都必须保持恰当的距离,比如询问,劝诫,甚至帮人,都必须适可而止,太殷勤会恰得其反。这个分寸的把握,靠的是情商。高情商的人,与人相处让人如沐风:需要的时候你出现了,不需要的时候,你消失了,一点都不碍别人的事。有些朋友招人烦,就是没把握好度。

把握不好关系之度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自以为是的思维方式。这些人从来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总是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从来不考虑对方的接受度。于是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卓有成效地影响别人?

这个问题比殷勤问题更大,因为它不仅包含“数”的问题,还包含了方式问题。就是说,你想用一种观点来影响别人,不仅要考虑劝诫的时机和频次对方能否接受,还得考虑对方能否接受劝诫方式。这是自以为是的思维方式绝对做不到的。

古代劝诫帝王最后送命的例子不知有多少,他们都是犯了只知道什么是对的,不知道对方的特点和接受力的错误。思想根源就是“自以为是”。

我们不妨看看战国时的触龙是如何说动赵太后改变主意的。

当时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坚决不同意。赵太后说,谁再劝我,“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这不就是“事君数,斯辱矣”的情况吗?)

左师触龙去劝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先是说自己老了,好久没来看太后,很惦记,今天终于撑着来了。太后发现不是来劝说的,便缓和了态度。两人开始谈年老养生的问题。接着,触龙要求太后开个后门,把他15岁的儿子安插到宫里当侍卫。他说,“我老了,希望让我的儿子有个好的职业,可以放心。”太后说:“想不到你们男人也这么自己的儿子呀!”触龙话锋一转,说,“但太后您好像不怎么爱长安君呀,我看你更爱女儿燕后。”太后不承认。触龙说,爱自己的子女,应该为他的长远着想。你把女儿送到燕国当王后,尽管十分想念,却不希望她回国,为什么?你希望她在燕国站稳脚跟,生子继承王位,她的前途就稳定了。虽然你十分想她回来,可为了她的前途,宁可不要她回国。可是长安君呢?地位高,俸禄厚,但却没有功勋,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如何镇得住赵国?如果你真的爱他,就应该现在让他建功立业,以后他就有资本来领导国家了。所以,我看你不怎么爱长安君。”太后被说动。

这就是根据对方的特点和接受力,设计定制方案,获得劝说成功的典范!

古人把人分为智者和愚人。智者之智,就是以量身定制的方式来对待遇到的人和事的作风;而愚人,总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拿来一成不变地对待所有事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967/

张说《论语》·连载92的评论 (共 8 条)

  • 浪子狐
  • 雨袂独舞
  • 襄阳游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