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舅娘

2018-03-28 09:10 作者:独秀山人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汪传华(笔名:独秀山人)

“舅奶奶,洋洋给您拜年了。”大年初二,我领着孩子给小舅娘贺90岁大寿。

小舅娘坐在自己卧室里,见着我们兄弟和孩子一行便起身站起来,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精神矍铄,目光慈祥,一身朴素清雅,说起话来思维清晰,张口便唠起了家常。小舅娘说,“岁数大了,耳朵有点背。”

小舅娘脸上的气色比起上年节强很多。前年底的一场病痛险些让老人家熬不过去,起初只是咳嗽,许是在镇上医院误诊,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得老人家愈加病重。一个多星期后转入市立医院。我去看她的时候,眼光暗淡,呼吸困难,消瘦如柴。我紧紧的攥着老人的手,并把老人的头抱搂在胸前。老人家头脑是清醒的,极像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那样对视着我的眼神,看得出老人对生命的渴望与对病痛的无奈。所幸康复很快,不久便出院回家,父母专程去看她,并在电话里告诉我,“小舅娘能正常进食,但下床自由活动还是不行,比在镇上医院的时候要好很多。”过了年的大年初二,我去给小舅娘拜年,还没进门,就看见老人家在土灶门口生火做饭,我感动得不行,叮嘱老人要注意休息。那时,小舅娘的脸色带着一丝疲倦,说起话少有力气。按照农村的旧俗,老人家算是过了年这一关。

小舅娘,其实她们一家与我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不是母亲的真正娘家。可对于我来说,那是恩重如山。

我的外婆,也就是小舅娘的婆婆,她们之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婆媳关系。在这种关系交织的家庭环境中,小舅娘把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小舅娘留给我最早的印象是快人快语,天庭饱满,眉目清秀,总是笑盈盈的,大大的个儿,迈着外八字步,经典的美人坯子。许是包过小脚,走起路来有点碎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外婆膝下有女,而舅舅是外婆嫂子所生的小儿子过继而来,舅舅还有个哥哥。也因此我叫舅舅为“小母舅”,叫舅妈为“小舅娘”。外婆的女儿很小就被奶奶抱养来了,算是我的姑姑。从宗谱中大致知道奶奶是在27岁左右生下父亲,姑姑是早于父亲出生前到家的,农村旧俗中,或许就是抱女引子。在过去,女子嫁为人妻之后,若是久不为怀,据说抱女引子是很灵验的,这一民间“妙方”在我最好的同学那里也得到验证,他姐姐实际是他姑姑的女儿。姑姑很小,暴命于豺狼之口。那么,当年姑姑到来的原委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我尚无法得知,毕竟奶奶已经作古20多年。

我出生之后,依农村旧俗,母亲坐完月子须回娘家。可母亲的娘家不复存在。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因其家庭经济条件优厚,特定的社会年代,外公外婆被折磨得早早离开人世。应着姑姑这门关系,小母舅、小舅娘就认着母亲为其自家人。母亲过完月子,小母舅、小舅娘一家就让大表兄接上母亲和我。奶奶生前常常谈起此事,说我是被大表兄直接抱过去的,小舅娘一家为我添置丝绸风铃帽、小摇床、一套手被、一对老虎鞋、一身棉衣,我们母子一住就是一个多星期。一直到我记事之后,这些物什传到了弟弟的身上。至今那床手被仍在,粗布缝制,花条被面,被里已被母亲打上许多补丁,留在老家我们的房间,是每年春节我们宿压床的宝物。现在想来,即使今天社会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衣食无忧,也少有舅舅、舅妈为外甥添置如此之多的物什,甚感他们伟大,更何况这是一个隔了肚皮的小舅娘一家。让母亲的月子倍感温馨,更让我的童年有着温暖的记忆

小舅娘膝下三子一女。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外婆双目失聪,常年卧床,住在一个宗祠式老房靠近天井那边,床头靠着小窗,小窗之下是一小方桌,外婆的生活由小舅娘照料,印象最深的是表姐为外婆喂饭送水的情景,小舅娘家的大门临着水塘,房间有桃树,小舅娘在水塘里洗衣洗菜,担水摘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幼年时的我,只有小舅娘家是我最好的去处,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那不是我的亲舅娘家。然而在我们最黑暗的岁月里,她们对我的关怀令我感恩一世。

小舅娘守着中国女性传统的妇道,家中大事都由小母舅当家。小母舅年轻的时候是七里八乡的名人,个性刚强洒脱,说话耿直,性格爽朗,虽然是个生产队长,威望在生产队里相当盖帽,也是其他生产队长对标的典型。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70年代前期,被人打小报告,当作反面典型关进了我家的临队,由安庆5名下放学生负责看管,天天反思思想问题。隔三差四,奶奶命我为小母舅送去饭菜。因为长期住在屋里不见阳光,那时的小母舅面无血色,一个充满血性的汉子此时被萌圈,不再是那个光头黑皮的老大粗,备受精神上的煎熬。好在那时领头的下放学生是大队团支部书记,与我家关系尚可,我进出小母舅的住地算是比较自由的。即使在这种逆天的情况下,小舅娘坚守着这个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小母舅放出后不久,组织上为小母舅纠错平反,恢复党籍,补记误工的工分。晚年的小母舅,是月月都要来家里,就像是进出自己的家门一样,以此为乐。

或许是难人家的孩子,更需要得到保护,在小母舅、小舅娘一家所有的外甥那里,我们算是特别得到关照,乡村里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故事。那时代,吃不饱肚子是常态,若是要想吃鱼吃肉,简直就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民谚就有“大人望插田,小人望过年”之说。每及大年里,拜年送礼,只有招待贵重的客人才会在面茶里放上鸡腿,以示敬重,绝大多数客人守着礼尚往来的习惯,一般不会对鸡腿动筷子,以方便东家招待其他客人。年幼的我不喑世事,常拿起鸡腿就啃,没少让奶奶和母亲埋怨过,小母舅、小舅娘从不对我这个不懂事的小屁孩说什么,还常会将好吃的爆米糖、芝麻切、玉米花、花生果、熟蚕豆留给我们这些外甥,还时常留宿在小舅娘家。待我们长大了,每次去小舅娘家,小母舅只要听到我这个外甥来了,直接放下人家的筷子碗赶回来,乐此不疲的和我们东拉西扯,一起吹牛喝酒,哪怕其他客人都走了,小母舅依然故我的和我们这些外甥尽兴。

不必回望过去的岁月,即使是今天我们去拜年,小舅娘还像当年那样待我如初,从不因为我们人生起而张扬,更没因当年难而另眼相看。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不必失望于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苦难实际也是一笔财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成长一定是小舅娘她老人家所期待的,我也相信她老人家心存过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流的念想。

这是我终身深着的老人,融入生命的血脉。早餐之后,当我们起身告辞,小舅娘腰间系着围兜,走出大门外的屋檐下,目送着我们离开。

在我心里,永远为老人家祈福,天随人愿,万福金安。

(鄙视抄袭者,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407/

小舅娘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