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79

2018-03-25 05:39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79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让:谦让。何有:有什么困难呢?)

(白话文)孔子说:“如果用礼让精神处理国与国的关系,还会有什么棘手的事呢?不能用礼让来处理国家关系,礼仪又有什么用呢?”

(张说)许多人对这段话是这样解释的:“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难事呢?不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如何能实行礼呢?”我认为这个解释说不通。“让”是指个人的一种谦让态度,“礼让”,是指在遵守礼制的前提下谦让。“礼让”用在治理国家上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统治者以谦让方式治国?那么向谁让?向老百姓谦让吗?怎么谦让?不需要交税啦?如果理解为当权者号召老百姓相互发扬礼让精神,那么这不属于治国行政范畴,而属于教育范畴。但如果用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意思就很清楚了:国与国就像人与人关系,争斗双亡,谦让两赢,在遵守国际制度的前提下相互谦让,有什么国际难题不能解决的呢?这是不是相当于现在提倡的“双赢、共赢”理念了呢?

孔子时代,“国”的概念跟现在不同,“国”是指诸侯国。中国的诸侯国最多时有1千多个,虽然都是周朝的属国,但基本独立,相互之间争斗杀伐,最后打到三家分晋、只剩7国,进入了战国时代,史称“秋无义战”,是说那些战争都属于强盗与强盗之间的掠夺争斗。孔子为当时的纷乱局面开了这个药方:处理国家关系应该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首先要有礼制,即国际法,然后要以谦让精神来贯彻国际法,这样做了,天下事就没有难解决的。如果在国与国关系上不用礼让精神,那么我们提倡的“守礼”和“温良恭俭让”干什么用呢?——的确,如果大家真这么做了,天下事肯定就容易了。但是,基本没人会这么做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提出的国际礼让原则,从理论上看,是世界走向和谐的必要条件。但事实上没有什么国家会主动这么做。于是形成一个悖论:条件是唯一的,但却是做不到的。迄今为止这还是个悖论。孔子的国际礼让论究竟是解决纷争的必由之路,还是只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只能让事实来证明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058/

张说《论语》·连载79的评论 (共 8 条)

  • 雪儿
  • 听雨轩儿
  • 程汝明
  • 雪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