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鄱湖一宝——蛏

2018-03-20 12:43 作者:鄱湖小草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鄱湖一宝—— 蛏

蛏属贝壳软体动物,其外形像古代兵器中的砍刀。长约二十厘米,大头宽约五厘米,小头宽约二厘米。小头朝下垂直插入湖底的硬泥中。蛏,可是鄱阳湖里极其珍贵的一宝啊,其味堪比山珍海味!

季枯水期,正是农闲之时,人们开始到湖里杀蛏。蛏是藏在湖底洞穴里,人在水面上不可能发现。但是有办法,我们用长柄铁钩,在水中不停地戳杀。如果戳在蛏壳上,必有破壳的响声(凭手感),这时手中钩把稍稍一拧,再往上小心提拔,蛏就随钩拔出。注意,蛏壳很薄,提拔时手不能乱晃,你乱晃,壳就破,铁钩挂不了壳,就无法拔蛏了。

蛏有狭长的两块薄薄的贝壳,白白的蛏肉藏在壳内。蛏肉尾部有黑色的卵巢,人们错误地认为那是蛏屎,又因要铁钩拔出,所以我们这里又叫它‘拔屎’——拔蛏,学名就叫蛏。

蛏肉鲜美,可煮,可煎,可汆,还可腌制成米粉肉干鲊。做蛏鲊要先将蛏肉煮之半熟,再切成细丝,然后用米粉拌匀,撒上盐,装进坛里,用稻草塞紧坛口,再倒扣水盆中。这种蛏鲊吃上半年也不会变质,味道照样鲜美。

妈妈是杀蛏能手。整个冬季几乎是天天到湖里杀,有时也带我去看。湖里有几条渔船,专供村里人杀蛏用。一条渔船可以坐十几个人,人坐在船舷上,手中长钩在水中戳杀探寻。也有扎木筏的,在梯子上搁块门板,再扣两只澡盆,很稳;也有穿牛皮长靴的,在较浅的水中杀。妈妈上午一担,下午一担,两只鱼篮满满的,百十来斤吧。湖里有杀不完的蛏,哪里长得多,哪里的蛏大,大家都很清楚。整个冬天,湖里到处有人,天天如此,就是下天,也有人在湖里杀蛏,当然还有捕鱼的人。总之,干涸的湖里很热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奶奶忙着破蛏壳。用菜刀沿蛏壳缝下去,一刀可开。我蹲在奶奶对面做助手,奶奶破壳,我掏蛏肉,小手冻得通红也不觉得冷。妈妈有时将洗好的蛏肉用水桶挑着,卖给山里人吃。不用称,以蛏肉片计算。大概三十片一小碗,合多少钱吧。

蛏肉是吃不腻的。煮饭时,奶奶把洗好的蛏,一块一块地搁在砧板上,用竹刷把拍打,要拍打稀烂,才可煮得肉烂爽口。奶奶从拍打到煎煮,我是紧靠灶堂寸步不离,看奶奶忙活着,直到煮熟。奶奶先拿小碗盛上给我,于是我高高兴兴端上一边,美滋滋地品尝起来,好鲜好香呀,真的好吃啊。

那都是1966年文革前的故事。自从有了大队联村组织,力量大了,大队出面干河取鱼。河里一点水彻底弄走了,光光的河底板,冻上十几天,蛏能不死光?而且是连续几年干河,蛏更是绝迹。再后来,湖里又是灭钉螺,又是有人投毒偷鱼,蛏更是无处安身了。鄱湖里蛏的物种真的似乎被人遗忘了。

九十年代的冬季吧,记得是与马鞍的一位同事一同过湖。在湖中段的石板桥旁边,有一个大水潭。同事指着水潭中一个在冒气泡的指头粗的小洞洞说,‘那是蛏。’并自言自语也是对我说:“现在又有蛏了?!”。那天没有风,湖水很清,看得很真,湖底是有好多冒气泡的小洞洞。哦,我也知道蛏的藏所了!

星期天,我找了把拔蛏钩(湖边人家差不多都有旧的拔蛏钩),穿双长靴,去拔蛏。我没有杀过拔蛏,只看过大人杀蛏。看到一个冒气泡的小洞,我小心地将铁钩插下去,听到‘嚓’的一声清脆的响声,我就轻轻一拧手中钩,又听见‘嚓’的破壳声,就慢慢往上提拔,五寸来长的蛏被钩带出来了。白白的蛏肉脑儿露出壳外,还直射水线呢!一只,两只,三只,很快就熟习了拔蛏技巧了。那次,我也杀了有小浅碗蛏肉啊。

自此,每年我都杀蛏一两次,都是小有收获,并且知道哪些地方有蛏。但是好景不长,自矿山开采后,矿石污水流放的一处,蛏没了。那次我去那里,水底一层厚厚的花岗岩沉淀白粉,洞穴钩出来的只是蛏的空壳,并带出白粉水。我知道这是污染的原因。另一处,因造桥也破坏了其生长的环境,水潭小了,且是死水,蛏也不藏那。有好几年没去杀蛏,渐渐地淡了那个念头

去年,我听老伴说,村里又有许多人到湖里杀蛏,并且持续两个来月,天天有人在湖里杀蛏,据说多的一家怕有上千斤蛏吧。有一个老人用去四十多元邮费,邮寄一小包蛏肉,给杭州工作的小儿子吃。他说蛏是好稀罕的东西,让远方的儿子也尝尝鲜。

啊,蛏又在鄱湖里繁殖起来了。可能是近几年电网也很少捕鱼的缘故吧!

鄱湖边的朋友,你那里也有拔蛏么?

鄱湖小草 2018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3614/

鄱湖一宝——蛏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