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沂蒙山区记事

2018-03-18 21:09 作者:公孙强子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石头砌成的房子

机缘之下我来到黄谷村来工作,准备做乡村社区营造和旅游合作发展事宜,所以详细考察了当地山川和人文,当然也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但是还是感觉比较浅,待的时间比较短,了解不深入,最核心的东西没能深入了解。在这里最先看到和了解的就是这些上百年的石头房子。石头房子不用多说,鲁中山区普遍是石头砌成的房子,石材取自于周边山上,靠着肩扛人挑才能把石头打成需要的样子进行房屋建设。这里距离海洋比较近,曾经可能是海底,或者是冰川活动,因为你会发现有很多沙土混合的砾石,村民也曾说还见到过化石。不管是这里的石头房子还是齐长城遗址都是用石头砌成。为什么是石头,无他,这里不产木材,只产石头。这也是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结晶。在什么样子的环境下,人们对于自然观察利用就会形成,南方有佳木,所以全部是全木结构房屋,黄土高原石头较少,木料较少所以全是窑洞。因为是距离海边较劲,所以风比较大,山海报最高不超过1000米,所以全部是四合院的形式,四面围着,这样挡风。这里传统四合院当然不是大地主式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落,受地形影响建不成几进的四合院。但是不愧是齐鲁大地,这里小小院落却有严格的等级,坐北朝南堂屋最左边的房子屋脊是最高的,下来是堂屋,再下来是东西厢房,再到坐北朝南的前屋,前屋一般是厨房。家里用的框子之类也是来源于山上树木条子编织而成。山上全是石头,偶尔也有黄土,所以这里祖先千百年来垒石围田,山坡上全是石头围成的梯田,这才是很壮光的人工契机,这个石头梯田毫不逊色哈尼梯田。梯田、编框和石头房子一样取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或者是人在自然中被迫选择,但确实是人与自然可持续相处典范。

黄谷真的很黄

为什么叫黄谷,按照当地老人说法是这里一到天开满了连翘花所以叫黄谷村,但是笔者认为黄谷至少有四黄。第一是连翘花很黄,第二是黄小米很黄,第三是成片千年古杏树林,杏子成熟了也很黄,第四是油菜花很黄。正因为有这些宝贝,在那个饥馑的年代,也没人逃出去,可见这里全是宝贝,犹如黄金,所以黄谷村真的是很黄。这里一到春天满山遍野全是花,树绿了,花开了,真是人间仙境。

这里四面环山,山上全是坡地,生长植物很多,所以在旧社会甚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没有人能饿着,可以在山上种地,可以吃柿子、杏子、槐花、甚至是其它能吃的植物。这里经过不断搬迁联姻,这里成了一个杂姓村,姓氏与姓氏之间又相互联姻,在这一百多户的村庄形成了一个“全是亲戚”的血缘网络,但却和其它杂姓村一样派系林立,比较复杂。

黄谷有一个山,一位80多岁退休老教师说这个山头从小记事村里就形成一个不成文规定,不能分这片林子,也不能毁坏,俨然当做圣地。问及原因,老教师说不知道,一直就这样。好在笔者对风水地理略知一二,断定他是龙头,才会受到如此看重,换了一个地方看,果然是从后面马鞍山下来的一条龙,这里形成了龙头,龙头当然是本村风水宝地象征,保佑村庄。后与本村一个“玩家”交流,玩家说我说对了,据他多年研究这条龙是母龙,所以没人破坏,旁边是护龙,是公的所以没用。其实这还是传统中国对于生殖崇拜,多子多福,母的才能源源不断的生,就能给于源源不断的财富地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正月十五小记

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是最后一天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初一都是正月里很重要的一天,不信你看央妈都会办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我来鲁中山区的这个黄谷村就看到这里百姓过十五的情况。

清早村里锣鼓秧歌队伍,还有旱船毛驴去全庄热闹。锣鼓开先,秧歌跳起,旱船毛驴耍起,到了谁家门口,主人家会提前准备一串鞭炮放起。这里放鞭炮习俗还是用长竿子挂起,垂下放炮。这是很传统方法,爆竹爆竹是在空气中炸响,吓住“年”这个怪物。现在却流行起来放在地上,所谓的红地毯。主人家也会给这个队伍10、20、50元不等。就这样挨家挨户去玩。晚上继续再来一遍,村民还会再放一次花炮或者鞭炮。挨家挨户转完结束。这个仪式和南方耍狮子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给每个家庭送去吉祥,每个家庭也为了迎接这个吉祥,所以鸣炮为敬。

晚上这每家会烧纸焚香,但是不点蜡烛,因为是四合院院子中敬着“宅神”,三个大一点的杯子放茶,三个小一点的放酒,点香祭祀。据说以前是烧棉球,现在则不烧了,同时把柏树枝放在房子一圈,柏树枝上插香,来祈求宅子平安吉祥。大门上没有门神,取而代之的是四字吉祥话。每家家里敬着宅神,但是还都请尊“毛泽东”铜像,不愧是革命老区。

文人乡民

沂蒙山区最出名的是因为《沂蒙山小调》,对于山东的印象就是煎饼卷大葱,还有就是闻名天下的曲阜。

而在这偏远的山野,这里的人却如隐居在世外桃源的文人一样,悠然自得的生活。大概这里抱着群山,山上能养住人的东西不少,所以这里的村民很少外出的,大多数人在这里种了一辈子的地。

在这里不论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用花盆养花,按照当地人说法就是天没植物,没花开,没有生机。在这里人和人更多时候会谈论谁家花养的好,有时候还会做个业余的盆景达人,我曾看到过一个乡民在石头山栽了一个小柏树,仿佛营造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境。有的人精心照顾,花就养的好,精神饱满,形态娇美,没有照看好的,看起来孱孱弱弱的。还有的会让花在春节前准时开放,以迎接新春佳节,大家喜欢展示炫耀的就是这。

除了养花还有养,山上捉的鸟,放在笼子喂养。城里那些退休老大爷喜欢提笼架鸟相互比较,按理说山野乡民随处可见鸟儿,但是他们偏偏也喜欢把鸟儿捉回来养,尤其是画眉,而且还为画眉专门设计了一个诱捕鸟笼,外观上看起来是个鸟笼,中间放着母鸟,两边是和酒店旋转门一样的装置门档,公鸟停在母鸟旁边就会陷落,另一边就起来盖住。而且鸟笼本身就是用树枝做的,真是佩服这些乡民的智慧。

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这里每家每户都会有的茶壶和茶碗。在这里不论贫富甚至是精神病人都会有一个茶壶和几个茶碗。来了客人第一件事就是泡茶,这茶我见过的很少是绿茶,大多是一些有名的红茶,如金骏眉、大红袍等,甚至包装精美的普洱。他们不会去谈论至极茶的好坏,主人家也是根据水的温度添上茶水。谈的更多是家里的,村里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子女的事情。我在寻访古建筑时候闯入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家里(后来问了别人才知道),我向他打招呼,他竟然不理我,我问房子事情也不理我,只看到他那茶壶和茶杯在炉子旁边放着,自顾切菜做饭,后来我要走是他才说给我拿个凳子,而后又喃喃自语。这是什么样的文化内核,我也说不出来。这种不把茶道作为表演的工具为目的的地方,却很少有人关注茶本身,只讨论生活和事务,茶满足了他们的最基本生理需求,那就是说话太多了就口干舌燥需要补充水分。真是“莫道茶道,尽管吃茶”。这才是最高的境界,茶不是炫耀和表演的工具,也不是某种故作神秘的东西。它是日常见的生活需要。

文人的好就是琴棋书画,文人画的特点就是花鸟虫鱼,或者山山水。而在这里他们虽是山野乡民却和文人一样玩弄着花、茶、鸟。只是比文人多了一样,那就是种地,从而他们比文人更加尊敬,因为他们自食其力。他们是一群有文化的庄稼人。

2018年3月18日

在这里,你将透过我的文字,用你独具的慧眼和我一起发现、了解、探讨社会、人生。且行且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luxin20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3370/

沂蒙山区记事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