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话说人生中的“三”和“四”

2018-03-14 18:42 作者:警营雅士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前些年,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解读《三字经》,诠释人生哲理,梳理中华文化,热播一时,流行一时。其实,《三字经》自问世后,千百年来,一直家喻户晓,流传不衰。几乎可以说,旧时的读书人,在启蒙时,都是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始走进人生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三”。比如,三九、三伏、三餐、三花脸、三寸舌。再比如,“三才者”是指天地人,“三光者”是指日月星。再比如“三思而行”,是说做事要经过反复思考,然后再去做。“举一反三”,是说拿已知的事理推知相类的其他事理,比喻善于由此知彼,触类旁通。“事不过三”,是说做事要“三思而行,行之不果再行,再行,三行而不果,殆也心甘。不到三便歇手,便是脆弱,过了三还不停,非痴即愚。(戴厚英《事不过三》)”如果说,我们做事情,能做到事事都三思而行,再能把握好事不过三的坎,如若再能举一反三,那么,离成功的人生也就不远了。

老百姓有句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看了小孩子三岁时的行为表现,就能预测他老了如何。从短短的三岁能看出长长的一生,你说,这个“三”奇也不奇?

有意思的是“三长两短”。友人问我何解?我说,辞书解释指意外的事故,特指死亡。友人又问,哪三长?哪两短?我亦茫然。后经请教一位曾经专做白活的老木匠,方知,三长两短是指没有盖上盖的棺材,是由三块长板和两块短板打成的。人若因意外的事故而死亡,而躺进这个三长两短的棺材,再盖上盖,人生也就到头了。

说到“三”,经典的是孔老夫子在《论语》中以“三”阐释人生,教化学生。

他在《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在《季氏》中说,君子有“三畏”、“三愆”、“三戒”,其中的“三戒”最有见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谈人生交友,他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谈衣食居住,他在《雍也》中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三种行为赞道,“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及乐。贤哉,回也。”而现代人,谁还甘愿不堪其忧?不改及乐?要我说,我们真该像曾子那样好好地“吾日三省吾身”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至于“四”,《易经》称“元、亨、利、贞”为四德。儒家称“、悌、忠、信”为四德。老子说“仁、义、礼、智”为四种德行。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个“四端”也是四种德行。

“久旱逢甘,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时”,古人称之为“四喜”。而对这个传统文化的四喜,即便是现代人也还是很津津乐道的。还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古人称之为“四美”。而今天,我们提倡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则是新时代的“四美”了。

可见,“四”是很美好也很吉利的。现在,却有人偏偏把这个很吉利的“四”想象成或谐音成很不吉利的“死”,成一大忌。如若不信,你就瞧瞧,谁家买个新轿车,愿意挂个“444”的牌照?

若将“三”和“四”合起来看,则可窥出另种人生。有人不三不四,有人低三下四,有人做事情丢三落四、推三阻四、颠三倒四,有人遇问题拉三扯四、埋三怨四、欺三瞒四,还有人三妻四妾,就是现今的“小三”“小四”了……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不说也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2919/

话说人生中的“三”和“四”的评论 (共 10 条)

  • 老党
  • 雪儿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听雨轩儿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