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唐诗》中两怪事

2018-03-14 16:10 作者:陈宣章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全唐诗》中两怪事

陈宣章

《全唐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诗歌集,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编修,共900卷首诗,作者2873人,由曹寅(曹芹的祖父)、彭定求等十人奉旨刊刻。全书架构基础是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采集残碑、断碣、稗史、杂书增补遗漏。《全唐诗》汇集唐代诗歌,为研究者提供莫大方便,但因成书仓促,存在问题很多:1.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2.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3.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4.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5.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本文仅举两例。

一.《全唐诗》收录一首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咏花怜暗淡,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全唐诗》收录一首元稹《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值得说明:《全唐诗•薛涛》中“好男儿”作“教男儿”。张蓬舟(1904-1991年,文化名人、薛涛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根据《元氏长庆集》将“教男儿”改为“好男儿”。吴柯(1962年-)认为,“好男儿”应是“教男儿”,理由:“似”通“以”,“与君开似教男儿”可理解为“寄给你开列出来以告诉我们的诗友们”。其实,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本来就是后人根据诗文风格从《元氏长庆集》中甄别出来的薛涛诗,而《全唐诗》是清代编纂。本诗第五句“长教碧玉藏深处”已有一个“教”字,所以应该是“好男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明本《薛涛诗》并没有载入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唐诗纪事》:“元微之赠涛诗(指元稹《寄赠薛涛》),因寄旧诗与之云。”所以,此诗是薛涛回赠元稹的。那么,“旧诗”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旧诗”指《寄旧诗与元微之》,因为这是很久以前就写好了的,只是收到元稹赠诗后才寄与元稹。也有人认为:“旧诗”是薛涛以前作的《四友赞》、鸳鸯草》、池上双凫》等情诗。《寄旧诗与元微之》仅是以诗代简,对“寄旧诗”的行为作一说明。

为什么后人肯定元稹《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应该是薛涛所作,改名为《寄旧诗与元微之》?根据诗文风格!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道出自己诗歌艺术风格特点——细腻。诗意:每个诗人都有自己诗篇的风格,而我与众不同:语言细腻、刻画景物和心理情感细腻。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诗意:月夜咏花是因我怜爱鲜花在昏暗不明的月光下隐隐约约的样子,雨朝题柳是因我喜欢清晨雨中垂柳的姿态。这些都是我与众不同、细腻独到之处。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红笺”指薛涛创制的风行一时、名传千古的深红色小笺——薛涛笺。“碧玉”指自己细腻的诗歌创作风格。诗意:我总是把细腻的诗歌创作风格深深隐藏。藏在何处呢?藏在薛涛笺上,藏在我的诗歌中。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诗意:我年龄一大把了,还不能将自己以前的诗文好好地收集整理出来。我把这些旧诗寄给您,你把它们整理开发一下,给那些诗歌造诣高超的诗人们,看看他们能否领会我的“细腻风光”。

整首诗反映了薛涛对自己细腻的诗歌风格颇为自得。

问题是:元稹为什么把这首诗收入《元氏长庆集》,还改名为《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

二.《全唐诗》卷八二有一首刘希夷名诗《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雀悲。”

奇怪的是,《全唐诗》卷五一有一首宋之问《有所思》,竟与《代悲白头翁》一模一样,只有几个字之差。这涉及震惊古今文坛的一件血案。

刘希夷(约651-679年)唐朝诗人,幼年丧父,随母住在外祖父家,从小与舅舅宋之问同师学习。刘希夷天赋俊爽,少有文华,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格,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刘希夷以一篇《代悲白头翁》闻名于世,跟张若虚有的一拼。其中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觉得晦气、不妥,遂改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读来觉耳目一新,爱不释口。

这句诗被宋之问听到,宋非常喜欢,私下给刘希夷说:“外甥啊,你这句诗真不咋地,读来总感觉有些晦气,不如给舅舅罢,舅舅改天给你一句更好的。”刘希夷想想也是,就答应了。宋之问将诗题改为《有所思》,录入自己的诗集。不几天,刘希夷后悔了,向舅舅讨诗未果,扬言要将此事公布,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是自己的作品。宋之问恼羞成怒,一天晚上,趁刘希夷喝醉之际,竟让下人用土袋把他闷死了。

此事见于《唐才子传》:“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传。希夷才情如此,想其事业勋名,何所不至,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贾生悼长沙之屈,祢衡痛江之来,倏焉折首,无何殒命。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所较者轻,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况于骨肉相残者乎!”

宋之问真无耻之极。虽是初唐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此作为也太龌龊。据说,他还曾想给武则天当宠男,因口臭终没如愿。后来,他为升官又先后害死几位好友。睿宗即位后,把宋之问流放钦州,赐死了。可怜宋之问,机关算尽,其引以为傲的《有所思》最终收入《全唐诗》,却不知,人家同时收录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两诗如出一辙。2018.3.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2905/

《全唐诗》中两怪事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