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67

2018-03-13 09:22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67

《论语》第四部分 《里仁》篇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里:居住。仁:仁德之风纯厚的地方。处:居住,相处。焉:怎么,哪里。知:同“智”,明智。)

(白话)孔子说:“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是好事。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怎么能算明智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说)从表面上,孔子在这里要人们选择居住的环境,不要随遇而安。其实这只是本节的第一个意思。孔子说“四十不惑”,因为40岁时,一个人基本不受环境的左右了,因为这时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已经定型。但定成什么型,还是由40年的生活环境所决定。一个人最后怎样,是两个决定因素的有机结合。一个是天生资质,另一个是环境熏陶。人的资质无法选择,所以,人的主动性只能在环境的选择上。儒家信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造人说。

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包括居住氛围,所交朋友,就读学校,你的老师,等等。著名的“孟母三迁”,就是选择环境的最好案例。

但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出现在西汉,不是孟子时代的记载,很可能是后世儒家的附会。搬来搬去选择住所,不是常人能办到的,所以,孔子提倡的选择环境,更是一种取象思维。这就是本节的第二个意思:要有“择善而从”的意向。在任何一个居住环境,都是君子与小人并存的,不太可能存在只有君子或只有小人的环境。所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是指交往的选择,不一定仅指搬家。

还有第三层含义,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由“择善而从”的意向所引发的自我升华。每个人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既然讲究好的环境,那么作为环境一分子的你,会如何处世行事呢?你肯定会以“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这样的人一旦多了起来,环境自然逐渐向好。

有“择善而从”的意向,并具体化为行为的指导,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焉得知”的“知”(智慧)。

另外,有人用“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来否定环境决定论。其实,这正体现了好资质与鸡窝里也必然会有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但鸡窝飞出凤凰不是常态,而是特例,而特例是不能用来说明一般规律的。比如,生活在“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环境里的人,通常是牢骚满腹,“不堪其忧”的,但颜回却“不改其乐”。有人说,那是颜回自我修养学得好。但为什么颜回能学好自我修养,别人学不会呢?这就是资质与机遇有机结合的作用。

马克思说“天才在于勤奋”。这话没说到点子上。为什么马克思勤奋,而牛克思、驴克思却懒惰得很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2719/

张说《论语》·连载67的评论 (共 8 条)

  • 老党
  • 荷塘月色
  • 襄阳游子
  • 江南风
  • 浪子狐
  • 雪儿
  • 淡了红颜
  • 听雨轩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