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春去拔黄蒿芽

2018-03-02 14:55 作者:警营雅士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陕北的三月,天暖了,草绿了,来了,走,山上去拔黄蒿芽去!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了喂羊羔,四月五月当柴烧。踏青好时节,户外有暖阳,黄蒿芽值得分享你的美好时光。

这是一种“奇草”,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养肝、疏肝、利胆、解热、降血压、增强免疫力,可以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等病症。它还有个挺诗意的名字叫“茵陈”,之所以得此雅号,是由于它的根特别厉害,深植厚土,经不死,到了春季便会从陈根处生发、茵展开来,彰显出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其神奇之处还在于因时而变、因变而异,价值与时令关系很大。农历正月时萌发出软绵绵的小嫩芽,俗称“绵茵陈”“绒蒿”,为上等药材;到了农历二月,芽苗卷曲成小颗粒,灰白或灰绿色,上面布满白色茸毛,星星点点如白米一般,因此获名“白米蒿”,陕北人不管这些,只管叫她黄蒿芽。黄蒿芽是绝佳的养生美味;而过了清明进入初,它也就功力渐失,成为普通的蒿草了。

老百姓对这种朴实低调的蒿草是很有感情的,许多民间故事都可佐证。传说最早研究黄蒿芽的是神医华佗,有次他为一名村妇看病,诊断其为绝症“瘟黄病”,料想也就十天半月的光景了,只得让她回去“保守治疗”。谁知一年后村妇竟然来访,精神焕发,底气十足。神医大惊,急问她遇到了何方神圣、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村妇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到山上采些野蒿充饥,采了好多,天天吃,吃着吃着病就好了。华佗神医细细探询,这才知道是黄蒿芽之功,自此开始研究、推广,惠及世人。

所有传奇其实都是生活赋予,它的根脉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寻找和采集黄蒿芽很有讲究。沟渠边,河滩里,山洼上,虽然都可觅其踪迹。但它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让你发现的,它最喜欢长在高坎地和阳坡上,长在枯枝杂草间,以便更好地接纳天地间的灵润之气。掌握了这一特性,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带上工具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徒手去拔,会把手指扎得伤痕累累、磨得黑紫粗糙。准确地说,不是拔,而是剜,只有在很松软的沙土地上才能拔得出。拔时必须小心谨慎,因为黄蒿芽都是在老蒿的枯根处生发出来的,周边的硬枝很多,一不小心便会让你挂彩。如果钻到老蒿丛中去找,会收获很大,但是那里往往比较脏,你得时时小心羊屎、牛粪。所以,手套、剪刀、铲子都是挖菜的主要行头,提前也要穿好运动鞋和不怕挂花的衣物,带上蛇皮袋子或篮子、小纸盒之类的器具。挖的时候,不必太细致,粘草带土是肯定的,脏一些也不关紧,只要挖得到,“拾”到篮子里都是菜。

择菜也是个细致活,必须将脏物、小棍棒等杂物先清理出来,同时将挑选不当、混入其中的其他蒿草分拣出来。然后再摊开阴干,等到食用时再认真浸泡清洗。一切停当,或煮水当茶喝,或拌面后做蒸菜。蒸、煮、泡、炒皆可,这就看厨间手艺了。《本草纲目》载,“茵陈,昔人多莳为蔬。”可见,食用黄蒿芽由来已久。如今市场上也有卖黄蒿芽的,每公斤高达三四十元。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对它情有独钟。

说黄蒿芽是一个传奇,不仅因为它可以治病救人、充肌果腹、滋养内里,更多的是它能愉悦身心、启迪智慧。从老根处传承生命,在生长中体现价值,把握时机,做好自己,是黄蒿芽的精彩,也是人生的华丽。到了该隐退的时候,随遇而安融入平凡之中,发挥着余热,毫无失落与惆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种神奇的小草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不得你不感叹和思考。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做人若像黄蒿芽,必能书写传奇、成就想。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精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1419/

初春去拔黄蒿芽的评论 (共 8 条)

  • 襄阳游子
  • 听雨轩儿
  • 江南风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 燕姿
  • 水莲花
  • 老党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