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48

2018-02-24 13:39 作者:张关林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48

3.8,子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倩:容貌美好。兮:助词,相当于“啊、呀”。盼:眼珠黑白分明,转动灵巧。绚:有文彩。绘事后素:画画需先有白底。后:在……之后。素:白底。起:启发。商:卜商,就是子夏。)

(白话文)子夏问道:“‘乖巧的笑容真美丽呀,美丽的眼睛转来转去的好动人呀,洁白的底上画得多绚丽多彩呀’,说明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画画是要先有白底才能画出来的。”子夏说:“就是说,礼仪也是后产生的,前面还有东西呢?”孔子说:“商啊,你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张说)这段话是《论语》中比较难理解的。子夏应用的是《诗经》里的诗句。“笑得很美,眼睛看来看去很美”,又说“白底上画出了绚丽的图画”,子夏不懂这些话要说明什么意思。孔子说了一句:“画出美丽的画,先要有个白底。”言外之意是:那么笑得美,顾盼有神,不就像美丽的画一样,先要有自己的“白底”,这个白底就是美丽的面孔。子夏一下子领会了——这些诗句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不是凭空产生,是有一定基础的。子夏举一反三说:人品好,然后才谈得上守礼,对不对?孔子自己还没有想到这层意思,非常高兴:“你真行,反而是我受到启发了。我们现在可以讨论《诗经》了。”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1,子夏不很理解《诗经》的修辞手法和思维方式,经过孔子点拨,子夏懂了,孔子觉得可以跟子夏学习讨论《诗经》了。这说明要读懂出色的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2,这些诗句揭示的道理是:美好的事物来自美好的基础;3,子夏举一反三,认为守礼的基础是好的人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自然是“礼后乎?”——守礼行为来自好的人品,这与“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的认识是一样的,推论出去,就可得出这样的哲理结论:令人艳羡的出色与崇高,都源自纯真的、健康的、可塑的人品基础。孔子提倡的人品第一,再次得到强调。

最近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理由是中国古代没有西方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性哲学著作,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但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本质是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律,现在我们知道,这个规律就是辩证性。能揭示辩证性的言论就是哲学。通过概念到概念的思辨来接近或抵达这个规律,叫哲学;通过具体现象的寓意表述来接近和抵达这个规律,同样是哲学。西方研究哲学的方式倾向于概念思辨,中国研究哲学的方式注重取象寓意(如《拔苗助长》等许多成语故事就是例子),因此,以概念思辨来否定取象寓意,是十分荒谬的。

儒家和道家,还有佛家的著作,都充满了非思辨性的哲学命题。比如这段,结论是“美好的东西必然有其赖以产生的基础”,这是不是一种对社会的哲学认识?但《诗经》没有直白说出,孔子也没有直白说,而通过取象寓意,点到为止。子夏一下子没看懂,后来就懂了。如果始终看不懂,那是你的认知水平问题,就是直白说了也不会理解。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是人类的本能,任何民族都有哲学,只是发达与不发达而已。文化发达,哲学必然发达。把中国古代举世难匹的文化与哲学对立起来,是非常粗陋的看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796/

张说《论语》·连载48的评论 (共 13 条)

  • 鲁振中
  • 淡了红颜
  • 老党
  • 听雨轩儿
  • 王平如是说
  • 雪儿
  • 雪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紫色的云
  • 绝响
  • 水莲花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