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穿越时空的叫卖

2018-02-23 13:36 作者:文章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叫卖的吆喝,是一种民俗的文化,一个时代的痕迹,一段历史的情感

对于城里的人,从早到晚,各种叫卖声再也熟悉不过了。嗓音悠长,调儿婉转,言简意赅,抑扬顿挫,成为城市生命跳动的脉搏,充实着市井百姓的生活

儿时,我是在“磨――剪子嘞――戗――菜刀――”,熟悉的调子里长大的。每天几乎都能看见扛着凳子外乡老汉,不定期地出现在各街口,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岁月的皱纹,刻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深陷的双眼像黑珍珠闪闪发亮,筋脉突兀的手用力戗磨着菜刀,不时,用手指试探着磨快的锋刃,污垢的围裙散发着磨石浆和铁锈味。在完活的空隙间,拿出烟斗,拼命地抽上几口。

“焗锅—焗缸—”的吆喝,把“焗锅”两字上扬,后面的尾音突然下滑,然后用足力气喊出—“焗缸--”。焗锅匠的声音抑扬顿挫,颇具特色。在刹那间,让人记住吆喝的声音和内容。焗锅匠都来自山东、河南外地人,虽然吆喝的腔调各自不同,但声音洪亮浑厚,独具磁性。听到吆喝声,人们把需要焗补的锅碗瓢盆,拿到焗锅匠的跟前。焗锅匠将打破的陶器用线扎缚固定起来,根据裂逢,上弓打眼,截铜敲锔,在打完钯锔的地方涂上特制的灰膏,各种陶器、锅碗、水缸不会再漏了,既省钱,又实用。看着焗锅匠的熟练操作,我与同伴孩子们围着焗锅匠调皮地喊着:“锔锅锔碗锔大缸,老太太的尿盆不漏汤,锔上老太太的大裤裆……”虽然是陈年旧俗的顺口溜,觉得喊着好玩,直到锔锅匠或大人吆喝,吓得吐吐舌头,不敢再喊了。

货郎的吆喝声流动于大街小巷。“头发--换洋火咯--,针头线脑--花膏咯--。”粗犷,婉转,更有韵味,和着拨浪鼓的敲打声,让我们这些跟随的孩子心花怒放。卖货郎一根扁担一面鼓,两只箱子挑天下。里面装的是小商品,女人发卡、头饰、围巾、雪花膏、烟粉、蛤蜊油。小孩子皮筋、玻璃球、文具、老人的烟袋锅、针头线脑小百货。商品既可用钱买,也可用牙膏皮、废铜兑换,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方便。

随着时代的发展,穿透历史老行当的吆喝声,已悄然渐逝。儿时,街巷的叫卖声,既纯朴,又有趣,虽说它不如古代江南“小楼一,明朝深巷卖杏花”那样富有诗情画意,但它滋润着我的童年,熟悉而又清澈悠长,穿越着时光隧道,让我永远怀念那消逝的记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吆喝声代表着市井风情,掺和着时代因子,是一种文化,也是广告的雏形。叫卖的人们,在街巷推销,像一幅游动、有声有色的风俗画。

叫卖不能光扯着嗓子喊,也有配器,各行当所用的响器不同。收废品的手里打着歘子不紧不慢地唱着:“收铜,收铁,收书本,易拉罐,家用电器嘞—。”“歘--歘-。”

卖跳蚤、蟑螂、耗子药的,一边吆喝,打着竹板。叫卖的形容词,合辙押韵,句式结构灵活,具有说唱韵律的节奏感,拟人、传神、有想象力。“听我讲,听我说,老鼠的害人实在多,上你的炕,爬你的床,咬坏了你家的确良,东屋跑,西屋跳,咬破被,撕烂袄,爬锅台,上案板,踢翻盘子,蹬掉碗,卖鼠药,中国造,吃麻嘴,再蹬腿,鼻孔眼里冒血水,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就没命。”

卖调料的:“花椒好,花椒香,没有调料味不香,解腥去膻最相当。五元一包不算贵,大伙买家尝一尝。”

叫卖的队伍,有各年龄段的男女声,五花八门、高亢婉转的叫卖调,产生于民间的土壤和环境。包含着创作的个性和创造的成分,有写实的,有夸张的,不同的风格。但都突出了地域方言特点,在大街上卖各种瓜类、水果的,都用东北的土话,夸张恰当地形容“嘎嘎甜”。用自己的音符,喊出智慧、特点,吆喝出当地出名的品种“善友香瓜,嘎嘎甜,三斤十块钱,不甜不要钱。”

过去的叫卖声,现在都录制到电子喇叭中,重复播放,即解放了喉咙,又减少了劳动强度。语句间透露出鲜活,易懂耐听。卖菜的一气可以报出多种菜名:“香菜、青椒、黄瓜、韭菜、水萝卜、大葱嘞---”。

“大豆腐—干豆腐,黄豆芽哦—”。

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很直接:“又甜又酸的--冰糖葫芦儿哦——”,后边的“哦”字要重,“芦儿哦”三个字要连音,而且打弯,用的是喉音,显得音韵高亢。

吆喝像是一首淳朴的民歌,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吆喝的嗓门要大,调门要高,要达到站在街头喊一嗓子,巷尾都能听得见,有韵有辙:“大碴粥,黄米饭,黏苞米,咸鸭蛋。”把东北的饮食特色表露出来。

吆喝声里的生意经。“自家小园的柿子,绿色产品,没上化肥,没污染,又酸又甜,六斤十块钱。”乍一听起来挺合算,我数学不好,算小账更不精,先低头核算一斤合多少钱,当我走到跟前,已经情不自禁地把钱从兜里掏出来了。

叫卖声里有比喻、有夸张、有排比修辞,语句生动形象。比如买棉被吆喝的:“快来挑,快来买,质量好,卖地快,禁洗,又抗晒,抗铺,又禁盖,抗拉,又禁拽,抗蹬,又抗踹。”这段吆喝,简直是微型文学作品,幽默、风趣、搞笑,叫人难忘。

北方人叫卖声粗犷热烈,而南方人叫卖声轻柔飘逸。像一首婉约舒缓的唐诗,又像听着一支拖着悠悠长腔的昆曲。“倚楼卧听风吹雨”我在江苏周庄旅游的早晨,推开窗子,用淡泊的心境,看着一位窈窕淑女,担着一副箩筐,推销着时令蔬菜,拖着长长的声腔“香葱阿要---”用缠绵悠长丝竹的声音轻唱着,打破了石板小巷的宁静。我仿佛看到了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她甜甜的一个“香”字,即使你走在光滑的石板路,滴水的屋檐下,也会忍不住回眸一笑。青石巷依旧陶醉袅袅的诗意,载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更让我回味无穷。

叫卖声尽管缺少艺术的东西,但它萌生于草根文化,从民俗风情中脱颖而出。即现实、风趣、透明、实在,也是地域产品的活广告。虽然生意微利,但在欢声笑语中找到了宽恕与尊严。再现着地域民俗草根文化,经久不衰旺盛的生命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689/

穿越时空的叫卖的评论 (共 15 条)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岁月如歌
  • 听雨轩儿
  • 江南风
  • 秋实黾园
  • 魏兵
  • 木谓之华
  • 倚石老人
  • 绝响
  • 淡了红颜
    淡了红颜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共赏
  • 老党
    老党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鲁振中

    鲁振中欣赏!文笔细腻柔滑,情趣生机盎然。极具欣赏价值,是散文网上难得一见的佳作!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皆值得学习揣摩。建议一天发表一篇,首页展示的空间有限。你的文章我全部仔细品读了,皆是上乘之作。只是不能全推荐,那样违反规则会招来非议只能忍痛割爱,望你见谅!顺祝你写作愉快!

    赞(1)回复
  • 文章

    文章回复@鲁振中:振中老师,您好。衷心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在机关退休后,没啥事,总愿意写点东西,但写不好,加强练笔吧。我很欣赏您的文章写得流畅,接地气,值得我学习。谢谢您。衷心祝您全家新春愉快,幸福安康。

    赞(0)回复
  • 胡侃瞎周

    胡侃瞎周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