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巷情深

2018-02-21 21:07 作者:文章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走进了深深的小巷,就像走进了一部鲜活的历史。古城小巷幽深而古朴,隐逸而沧桑。小巷,斑驳,沧桑,覆盖着岁月厚厚的尘土。这里没有刘禹锡眼中乌衣巷口的那抹斜阳,更没有戴舒望笔下“丁香空结中愁” 雨巷的寂寥。穿过时空的隧道,空灵深邃湮没历史的厚重,各条纵横交错的巷子是古城的灵魂,散发着原始的味道。小巷是一卷泛黄和褪色的书,在文字中的故事里,拼凑着淡淡的回忆

我孩提时代,就生活在姥姥家这个古朴的巷子里。把童年交给了似水流年的历史,倘佯在旧时光。姥姥家是四合院,居住着三户人家,正房是姥姥家,姥爷是有名望的老中医,姥姥是中学教师,老舅在外地医学院读书,家里就剩我一个。东厢房驼背的李姥爷是老戏园子的琴师,儿子和媳妇都是工人,小孙女玲玲和我是同年生,我比她大三个月,都是在同院、同幼儿园长大的,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最要好的朋友。姥爷有很多患者朋友,来家探望带些水果、糕点,我都要分给玲玲吃。西厢房王姥爷是个剃头匠,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孙子小斌哥比我大四岁,读小学四年级。小巷里的居民大多数是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商贩、工人、传统的工艺匠,他们秉承着勤俭简朴的生活,亦简亦繁的包容;亦诙亦谐的幽默;亦张亦弛的和谐。在生活圈里延续和繁衍一代又一代完美的生命

我对西厢房的王姥爷印象特深,我和玲玲每天上学都和王姥爷一起出门,他一直把我们送出巷子和繁华的大街。他走街串巷挑着担子,一头是烧热水的炉子和小锅,另一头是铜盆、凳子、毛巾、擦刀的长方形帆布、肥皂、碱块和刀剪梳子之类。我和玲玲一人拽着担子的一头,王姥爷手拿着“唤头”将一铁棍插入音叉,猛地望外一拨,发出很响的刺棱声,清脆回声悠长,这就是剃头行业特殊的叫卖声。每天傍晚我和玲玲在大门口玩,当听到“唤头”熟悉而亲近清脆的音响,我们俩都会飞快地向巷子跑去迎接王姥爷的归来。

我的童年不知多少次穿过这条小巷。小巷的出口和入口都是热闹的马路,在童年的记忆中,小巷透着世俗的烟火,又热闹又喧哗,人们在拮据而平静的日子里,度着日升日落。姥姥每天清晨上班前,总是把豆腐票和三毛钱放在桌子上,钱是给我准备买杏仁茶和火烧早餐用的。豆腐票是买豆腐中午做菜用的,剩余的一毛钱是每天卖冰棍和看小人书的。中午姥爷下班,固定给我四毛钱,拿着酒壶去食杂店打一毛钱的酒,买两角八分钱一盒的迎烟,剩二分钱归我。每天傍晚,姥爷再给我一毛钱,去冯家食杂店买茶叶,我每天周而复始的去食杂店买东西,冯姥爷看我来了,就从糖罐里拿出一个糖球奖赏给我,我每次接过糖球,都要说:“谢谢冯姥爷”。

我和玲玲最愿意去的是张家照相馆。相馆早年是张家的,公私合营时归了公,张姥爷当上了照相馆的经理。张经理与姥爷是世交,所以我和玲玲去照相馆很自然。相馆里面是玻璃大棚罩的,面积很大,光线很好,里面还有各种能移动的布景非常漂亮。休息室悬挂着许多名人剧照和劳动模范戴大红花的结婚照,当小玲每次看到扩大的照片时,总是对我说,我们长大结婚,要照穿戏装的结婚照,问我好不好。现在回想起来也怪有情趣的。

隔天的早晨,我都要领着玲玲去戏园子附近的豆腐坊去买豆腐。那年代是凭票供应,每块豆腐二分钱,每次我们去得早,豆腐还没开卖,就从戏园子后门溜进去在化妆的后台看戏,玲玲的爷爷是戏园子的琴师,一般的人都认识玲玲,以为是找她爷爷,所以就不阻拦我们。玲玲在看戏的时候,她对武生、丑角、青衣、旦角懂得很多,滔滔不绝地给我当解说员。有一次,我和玲玲光顾看戏了,忘了买豆腐,当戏园子的管理人员看我拿着小铝盆,询问我,这才恍然大悟,跑出去买豆腐。由于怕姥姥中午下班,着急买了豆腐赶紧往回跑,一不小心绊了跟头,铝盆和豆腐都扔出去,我急得直哭,小玲急中生智去找爷爷,拿来豆腐票又重新买了豆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我都要领着玲玲到街口去看拉洋片的西洋景,有时候还去看驴皮影。每到周六半天课,我和玲玲在巷口的刘姥姥的小人书摊上,看一分钱一本的小人书,贪婪地读着“四大名著”一饱眼福,几乎把书摊的书都读遍了。文学的积淀,从童年时代就奠定了基础。每天早晨我和玲玲上学在巷口的大街路过,那经营各类小店老板在忙着开门,看到那一串串的裁缝店、药店、鞋店、工艺编织店、百货五金店,在晨光的喧嚣中忙碌着,照相馆的王管事,在擦着漂亮影照的橱窗;李裁缝家的女人,在店里摆弄着身穿漂亮旗袍和笔挺西服的衣架;忙碌摆小人书摊的刘姥姥,将那两张特制的大板支在巷口,把花花绿绿的书壳子插好,做着出摊的准备;经营食杂店的冯姥爷,每天早晨开板,总是手拿鸡毛掸子不停地掸着栏柜和包装的商品;眼镜、手表店的郭大眼镜,手里总拿着老式的怀表,在门前和行人搭讪招揽着生意。清晨,各种生意人都在忙碌打点琐碎的生活,悄无声息地淹没在街巷岁月的河流中。

黄昏的小巷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焦急等待着儿女们的归来。忙碌一天的人们这会儿捧着饭碗,聚在一起拉扯着各种话题,各户在门缝飘出来的饭香汇聚在小巷里,让那些匆匆的过客大咽馋涎。黄昏巷子安宁详和,人们在这儿交流信息、沟通感情、闲话纳凉。这儿人们亲近融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让人羡慕好奇。 晚饭过后,照相馆的张姥爷、琴师李姥爷、钟表眼镜店的郭大眼镜、剃头的王姥爷和食杂店的冯姥爷,他们手拿着蒲扇,陆续地聚集在四合院树下的石桌前,我和玲玲也拿着小板凳围坐大人旁,尧有兴趣地看着他们一边品着茶,一边听着谈论着国家时事和马路新闻,这也是一种享受。晚,安静沉睡的小巷,成为万籁皆空、意味深长的童话。优雅、宁静、悠闲的特点净化着小巷人们的灵魂。保持平和心态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偶尔,从巷子深处飘然而去的女子,高跟鞋踢踏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音,像是要叩醒一场春宵的轻。夜静了,顺着琴师李姥爷细若游丝、哀婉幽咽的京胡声和小孙女玲玲《苏三起解》京剧的童腔,我远望着东厢房的窗口,映出驼背李姥爷弓着腰拉京胡和玲玲的身影,西皮流水、有板有眼的唱腔,让小巷醉了。

幽深的小巷,清晨,从忙碌的晨曲中看经济发展的变化,看传统特色和风俗人情;黄昏,从夕阳影里,看燕低飞寻常的百姓家门,纯朴生活和人间亲情,就像看一本古雅恬淡而飘逸的美文,让你赏心悦目,让你无法忘怀。小巷各种叫卖吆喝声纯朴,有趣,滋润着的我童年。干瘪的叫卖声显得那么晦涩。南腔北调不同的吆喝,富于情趣。独特是沙哑的喉咙,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颇有些凄清特殊的情调。突然,“ 修雨伞…卖蜂蜜…… ” 南方人的叫卖区别于北方人的吆喝,没有粗犷热烈,叫卖含蓄而又耐听,像唐诗那样婉约舒缓,让你身心飘逸如水,听着像一支拖腔的昆曲。这些叫卖声,对有生活情趣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包含着创造性的成分,包含着吆喝艺术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有简约写真的,有夸张其词的,浑有不同的风格。 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穿越时光的隧道,回想起这些难忘的吆喝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小巷里有一种声音是我儿时的天籁。“杏仁茶—哎”,张奶奶熟悉而又亲近的吆喝声,打破晨睡的寂静,唤醒温暖的舒适。张奶奶挑担卖杏仁茶,两头各备一锅。下面生煤炉,上面一筒圆形的锅,外面用竹皮包扎隔热,又镶上有花纹的黄铜皮,很是清洁美观,使人一见就有好感和食欲。每天清晨当我听到张奶奶的叫卖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到厨房拿起小铝盆飞快地向外跑去。当张奶奶打开锅盖,杏仁茶的香味如丝如缕,弥漫,飘逸,钻入鼻孔、心肺、激活人的精神。我手拿着钱高高地举着盆,挤在人群中,张奶奶总是给我一个热乎乎的微笑,每次都先给我打,并多给我蒯一点。

我七岁那年,随着父母工作调离,离开了小巷姥姥家的生活。直我退休的那年,回古城探望近八十岁的老舅,确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受。巷子里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思想也发生着变化。玲玲虽然是徐老板娘,却风韵犹存,变成有气质和修养的富婆。小时候的模样和迹象一点也没有了,现是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已退休了。儿子在英国读完博士,在国外参加了工作。同院剃头匠的王姥爷孙子小斌哥,改变了家剃头的门庭,退休前官职至厅级。有些子承父业的,都成了气候。照相馆的张姥爷的孙子,在本市开了两处顶级的婚纱影楼。食杂店的冯姥爷的儿子开了一个大型的建材公司。时代变了,人变了,古老的小巷和民风也在改变。这片古老保持完好的街巷,在城市的动迁中保留了下来。

街巷里重新修缮,整洁干净,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步入小巷,瞬间变得低眉和气起来。女人挽着男人的手臂,沿着街店一家家的逛,挎包在他们之间来回摇晃,欢悦清脆的笑声,像铜铃似的撒了一地。居民楼阳台上悬挂的婴儿衣裤,悠悠晃动,淡淡乳香顺着街口蜿蜒地弥漫着。街巷里有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脚踏旱冰鞋和风赛跑,舞动的格子衫、飘逸长发,迎风而过。

久违的小巷,当我再次浸润、融进这古老的风蕴之中,是命中注定的缘份,看着大街两旁林立的商铺,感觉穿越时空,又仿佛回到和小玲手拉手在巷子里的商铺卖糖球,在石板的小巷扔着口袋跳着方格的童年时代,耳边又传来姥姥亲切的呼唤声。

黄昏时节,古巷就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朴淡雅的诗画。我沿着小巷慢慢地走着,看着这一砖一瓦,承载着我童年美好回忆,一种甜丝的回味油然而生。巷陌深深,恬适幽静,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小巷悠闲,夕阳斜影,燕子寻旧家,此时,心情就会产生一种平和的静穆,闹中取静,别有天地。 夜幕降临,有颜色味道的风,在街巷处烧烤的炭火闪烁猩红的光,带着一缕诱人的肉香飘向沉醉的小巷。泛沫的啤酒、活色生香的小菜,人们在贪婪地吃喝享受着。人影疏浅,月亮流离薄云,泻撒银光,风也要睡了,帘影轻舞,流苏忽闪,是谁家的吊兰花,垂下细长的藤蔓,摇出秋千的梦。

小巷没有了往日的神韵,但是沿着时光的履迹,沉淀出古城的繁杂里所没有的安详,我身在其中,更感到淡定和真实。寻找那种原始、朴素的旧时光,小巷不长,却让我的回味悠长。小巷的一代代的剥离,一代代的繁衍,小巷里的主人们一代代由青丝变白发。小巷也一天天的苍老,灰砖青瓦的旧屋,相对于巷外的世界更显得古老沧桑。而记忆中的小巷,深系着我厚重的情结,拾捡难忘的童趣, 小巷的一切,像冗长而美妙的梦,古老而有韵味的诗。小巷四季的风,牵着我思绪里许多的童年故事。旧景不在,生活继续,看枯荣人世,看光阴流逝,淡远的童年,记忆中简静小巷的风景,依然守候苔痕过往,月静日长。

小巷,在时光中变了模样,但沧桑里的深刻,苍老里的深沉,让我追寻回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477/

小巷情深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