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44

2018-02-19 10:50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44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释——林放:可能是孔子的学生。易:本义指把土地整理平坦。此处指周到地办理丧葬的礼仪。戚:悲哀。)

(白话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一些的好;丧葬仪式,与其完备周到,不如心里真正悲哀的好。”

(张说)有人问举行仪式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孔子很高兴,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孔子为什么这么高兴?他的回答说明什么呢?

先看看孔子的回答。孔子说,“礼”体现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上,人们总认为,把仪式(包括葬礼)搞得非常周到,排场很大,使用很多资源,才叫重视和遵守“礼”。错了!只要能符合仪式的基本要求,仪式是越俭朴越好。丧葬仪式重要的是心里悲伤,不是排场。这才是“礼”的根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许多人认为老夫子没回答问题。人家问“礼”的根本,你却说搞仪式要节俭,葬礼不要铺张,这跟“礼的根本”有什么关系呢?但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回答问题呢?说明如果“心到了”,仪式排场不要也罢——这才是礼的根本!这样回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反对形式主义。

“礼”的本质作用是维护等级秩序。为了维护秩序,规定了各类仪式程序。严格遵守程序,就意味着在维护等级。比如觐见国君要下跪磕头,这是一种表示尊敬、服从、崇拜的姿势,因为这个姿势能使人产生尊敬、服从、崇拜的心理,于是君臣等级就得到维护。但是,仪式的真正目的是要人在心里承认、遵守这个秩序,如果有了这个心理因素,在仪式上花费精力物力就是多余的了。形式主义者认为仪式做到最好就证明更“守礼”。孔子说,NO!形式其实不重要,“心到”才是根本!

这就是孔子关于手段与目的的辩证认识。要达到某个目的,必须通过形式,在严格执行形式的时候,培养目的所需的心态。如果心态已经有了,形式就不重要了,越简单越好。

礼的目的,是要人遵守秩序,之所以设计出各种仪式,是为了要人养成遵守秩序的心态。如果已经在心里尊重这个秩序了,还拘泥于仪式,就成了形式主义。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264/

张说《论语》·连载44的评论 (共 8 条)

  • 亓方文
  • 鲁振中
  • 老党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绝响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