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儿子读书

2018-02-10 11:33 作者:一地小麦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节七天长假,想着要读点书的,却只读了一本,还是为儿子读的——王开岭的散文集《当她十八岁时》。上初二的儿子寒假作业要写这本书的读后感,而他说读后感完全没头绪,不知从何落笔。

常听家长们抱怨,说现在孩子们的家庭作业,主要是给家长布置的。好吧,这题算是给我布置的,搞不定数学难题也还能有推托说词,曾经是搞文字工作出身的我,总不好意思再说辅导作文也无能为力吧,责无旁贷啊,二话不说,拿过书来就读。

多年不读散文集了,尤其是现代作家写的,王开岭的文字真心不错,封底上印着“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在我看来,这个书评还是比较中肯的,不算溢美之词。为此还特地上网查了下作者的背景,居然是央视《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的指导,同时也出版了好几本散文随笔集。怪不得,学校开出的荐读书目,看起来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可问题也来了,这种层次的书,初二的孩子能读明白?知识积累不够、阅历尚浅是肯定的,另外作者身上那种媒体人的习惯性的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更增加了孩子们理解的难度。总不能一本散文随笔集,愣给整出个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来吧,这种读后感,让我自己来写,也觉得难。想了半天,总算想出道道来了,给儿子支招,干脆把所有的篇目分分类,记事的归成一类,作者的“读后感”归为一类,通信录、演讲又一类,分类来写,读懂的就说读懂的理解,读不明白的就说不明白的感受,最后总结升华一下,反正实话实说总没错,当然,不能胡说。

儿子听了点拨,写出来的作文居然还挺象回事,这让我颇有成就感。如释重负之余,不禁也捏了把冷汗,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儿子问父亲,你怎么光知道盯着那两个分数?父亲勃然大怒,少废话,不盯着分数,你还指望老子能看懂题目?”还要多久,我也只能看得懂分数了?能责备老师出的题目太难?

也许,阅读,真正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读懂。想起自己跟儿子差不多大时读过的第一本小说,父亲北京出差带回来的张贤亮的《绿化树》。多年以后才知道,那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可当年哪里能理解什么左派、右派,只是感觉作者的文字,如一张无形的网紧紧包裹了我,好一阵,都有一些莫名的忧伤、一丝淡淡的忧郁,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让我牢牢记住了张贤亮这个名字,以致于后来逛书市,只要是看到张贤亮写的书,都不用看书名,就直接买下,如获至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孩子们的读书条件,比我们这一代要好了太多太多,别的不说,只要是他们能说得出的书目,不用上天入地、四处寻觅淘换,上网就能帮他们立刻买来。只是,现在的孩子,要读的书、要做的功课、要学的习,也实在是太多了,而能玩的、好玩的东西,更多,诱惑更多。

儿子的寒假作业,居然让两代人都读了书,这个效果,估计老师也没预料到。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多读点经典好书,读不懂没关系,不会写读后感也没事,静下心来读就好,要是能读出点感觉来,更好。

为儿子而读书,也挺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9558/

为儿子读书的评论 (共 16 条)

  • 雪
  • 江南风
  • 鲁振中
  • 水莲花
  • 雨袂独舞
  • 彩蝶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淡了红颜
  • 老党
  • 程汝明
  • 魏兵
  • 紫色的云
  • 襄阳游子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