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校凭吊

2018-02-08 15:50 作者:夤夜满月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高中毕业40周年前夕,我带着拾掇往昔时光、忆念读书岁月心情,走进了母校。

40年在人生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生的美好记忆都被时间的流水淘洗得荡然无存,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也有些浸入灵魂之中的事物会深烙在脑海之中,在母校读书高中的一段时光就是这样,无论过去了多少年,都无法忘怀。

母校当时是一所公社中学,没有大的声名和影响,学生不足400名,教师不过20人,教室、老师办公的房子、学生寝室、学生食堂加在一起,也不到十栋房子,而且一律是平房,无序地散落在一个巨大的向东倾斜的坡地上,就像温馨海港中横七竖八停放着的船只,漂浮在平静的港湾中。然而,就是这样一所不起眼的中学,却授予了我知识,让我在人生中开始启程,引导我走上了充满希望的人生道路。

当我走进已是教学楼高耸、有现代气象的焕然一新的母校,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过去的学校面貌;想起了在母校读书的几年中如饥似渴学习知识的情景;想起了曾经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不知疲倦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悔人不倦的付出,教学授业,给予了我们知识。我还想起那不是很大的校园里,东一排西一排错杂在坡地上的法国梧桐、泡桐、樟树和四季常青的青树。这些树不管是落叶还是不落叶的,都目睹了我们在校园读书的专心,都带给了我们绿色的享受。特别是那高大的华冠如盖的法国梧桐树,到了天粗壮的枝桠,阔大的叶子,总不让烈日筛下半点光线,浓荫铺满了地面,给莘莘学子带来了沁人肺腑的清凉。这些树以及我们在校园中读书的细节犹如一道风景,无时不摇曳在我的灵魂之中。

曾记得,我们卧薪尝胆励志读书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在晨曦中起床,到校后的青山旁,一边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边穿行在谡谡的青松中,背诵书本上的知识。朗朗的读书声常常惊得山中酣睡的儿“扑扑”振翅远飞。最后二年的早读都是在这样“闻鸡起舞”的刻苦中度过的。

曾记得,在暮霭沉沉中,我们在校园边、操场旁几个同学在一起你问我答地将老师上过的功课中的要点巩固。我们就这样放学后,也不浪费一丁点时间,在薄暮里像海棉吸水一样的汲取知识,在互助互学中共同勉励,共同提高,在憧憬中让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曾记得,为了放松因紧张的学习而绷紧的神经,我们挤出时间在简陋的蓝球场上生龙活虎地几番争夺,借此放松心身,锻炼体魄,练就敢于拼搏的意志。

曾记得,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学校为有意识的锻炼学生、舒展学子的胸怀而组织的“学工、学农”活动。尤其是下乡劳动的时日,当我们走进田园就备感亲切,做体力活也从不惜力气,常干得挥汗成。劳累过后,也感受颇多,收获颇多。

在母校读书的几年,特别是后来备战高考的一二年中,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补习功课,以“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日苦读,虽然底子薄,但不甘示弱,不甘落后,以穷追不舍的执着,增加了不少的知识,让我们一生受用。

走进母校拾掇昔日的读书时光,抚今追昔,思绪起伏,感慨万千,心情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昔日的校园旧时景物不复存在,早已改头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找不到原来的模样,昔日的老师也相继离校;简单的是学校仍建在原来的旧址上,那地势地貌未改变,学校还留存着昔日的风韵,仍是一块教书育人的风水宝地。这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也是总令我想走进它怀抱的原因。

在离开母校,回首凝望它的一瞬间,我发自内心地祝愿母校能随着时代的前进,校园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规模能越建越大,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让我们这些从母校走出来的学子心中多几分自豪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9307/

母校凭吊的评论 (共 10 条)

  • 程汝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树情
  • 轻风伴月
  • 紫燕之约
  • 鲁振中
  • 老党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