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6

2018-02-08 09:35 作者:张关林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6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季康子:姓季孙,名肥。鲁国权臣。以:连词,而,和。劝:努力做事。临:对待。庄:庄重,严肃。)

(白话文)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忠实又很勤勉干活,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来对待人民,人民就会尊敬你;你孝敬父母,对兄弟子女慈,人民就会忠于你;你提拔优秀的人,教育那些能力弱的人,人民就会勤勉了。”

(张说)在这里,孔子再次强调了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权臣季康子希望老百姓对他尊敬、忠诚、干活勤勉,但他似乎没能做到,所以请教孔子。可以想见,季康子大概用了许多方法,比如恩威并施,还没效果。我们前面说过,孔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不会泛泛而谈。他之所以要季康子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大概是因为季康子德行有问题吧。对老百姓态度庄重,也就是不要趾高气扬,瞧不起人。对待自己的家人要孝、爱、慈,要提拔德才兼备的人当官,要对能力不足的人加以培训。这是典型的“德治”——以自己优秀的品德素养来感化周围的人。

孔子的这个建议是不是正确呢?不能一概而论。社会治理离不开法治,也需要德治。哪方面欠缺,就强调这个方面,那才是正确的。不能因为孔子只说德治,就指责他片面。世界上没有能适合一切情况的理论。所有的理论都只适合一定的环境条件,这时它是正确的;环境条件变了,它就错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季康子案例上,如果季康子的其他措施尚可,但由于自己品行不好,使人不待见而不服,孔子的建议肯定是正确的;但如果季康子个人品行不差,而人民还是不服,孔子就没有说到点子上。事实上季康子的人品是很差的。举个例子,季康子父亲季桓子临死时其妻即将生产,桓子关照家臣说,如果生男孩,就让男孩成为家主,如果生女孩,就让已成人的季康子当家主。桓子死后,季康子暂任家主。其母生了个弟弟,家臣就去报告国君,说了桓子的遗嘱,季康子当着国君的面表示把家主位置让给弟弟。可没几天,弟弟死了,那个执行遗嘱的家臣也逃亡国外去了。季康子杀死弟弟谋位基本是定案。可见孔子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我们读《论语》,不能把孔子的话抽象话,去环境化,认为是纯粹的理论阐述,那是很大的误解。因此,如果认为本节表明孔子在社会治理上只强调治理者的个人品行,显然是不对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9262/

张说《论语》·连载36的评论 (共 9 条)

  • 清欣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淡了红颜
  • 纤纤柳絮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老党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